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東阿里關,是臺灣高雄市甲仙區的一個傳統地域名稱,位於該區北大半部。相較於今日行政區,其範圍大致包括西安里東北端及西北部、和安里東北大半部、東安里、關山里、小林里不含北部中西側凸出部分。[1][2][3][4]
台灣日治初期,東阿里關地區與西鄰西阿里關地區共同組成一個(舊制)街庄,稱為「阿里關庄」,隸屬於楠梓仙溪東里。該庄北與後大埔庄為鄰,東北與楠梓仙溪流域蕃地為鄰,東與荖濃溪流域蕃地為鄰,東南與荖濃庄為鄰,西南邊為大邱園庄楠梓仙溪流域部分、大邱園庄後堀溪流域部分,西邊為竹頭崎庄、龜丹庄、灣坵庄,西北邊為密枝庄。[1]
1901年(日治明治三十四年)11月,全台設置二十廳,該庄隸屬於蕃薯藔廳。1903年(明治三十六年)6月,該庄編入「阿里關區」,隸屬於蕃薯藔廳。1909年(明治四十二年)10月,合併二十廳為十二廳,阿里關區改稱「甲仙埔區」,並改隸屬於阿緱廳。1920年(大正九年),廢十二廳改設五州二廳,該庄以後堀溪、楠梓仙溪分水嶺為界一分為二,位於分水嶺東側的本地區改制並改名為「東阿里關」大字,隸屬於高雄州旗山郡甲仙庄(新制街庄),位於分水嶺西側的地區則改制並改名為「西阿里關」大字,隸屬於臺南州新化郡南化庄(新制街庄)。[5]
戰後甲仙庄改制為甲仙鄉,隸屬於高雄縣,大字亦改制為村。1950年高、屏分治,甲仙鄉仍隸屬於高雄縣。2010年12月25日,因高雄縣市合併為新直轄市高雄市,甲仙鄉改制為甲仙區,村亦改制為里。
本地區發展較早的聚落有甲仙埔(今甲仙)、四社藔、羗黃埔、阿里關(今關山)、蕃仔藔等,在日治期初期的官方地圖上已有記載。[1]此外,本地區尚有小林、五里埔等聚落。[4]
省道台20線的部分路段稱為「南部橫貫公路」,是臺南市臺南市區至臺東縣關山鎮德高的幹道(目前並未全線通車),經過本地區甲仙聚落。由該道路西行可前往臺南市南化區、玉井區、左鎮區、山上區南端、新化區等地;東行可前往高雄市六龜區北部、桃源區,並止於梅山口;隨後路段「有條件通車」至中斷點天池。[1][2][6]
省道台29線是那瑪夏區達卡努瓦至林園區的幹道,也是楠梓仙溪流域的主要連絡道路,經過本地區小林、五里埔、關山、甲仙等聚落。由該道路北行可前往那瑪夏區;南行可前往杉林區、旗山區、大樹區、大寮區、林園區等地。[1][2][6]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