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暴力效應》(英語:A History of Violence)是一部2005年劇情片,由大衛·柯能堡擔任導演,喬許·歐森編劇,劇情改編自約翰·華格納與文斯·洛克創作的1997年同名圖像小說。本片講述平靜小鎮的餐館老闆湯姆(維高·摩天臣飾演)制服並擊斃兩名搶匪,此英雄行為使他聲名遠播,卻也導致他不為人知的黑暗過去找上他和家人。
本片於2004年9月至11月拍攝,雖然故事舞台位在美國,電影實際上是在加拿大拍攝[7]。《暴力效應》首先在2005年5月於第58届戛纳电影节上首映,後於同年9月在美國上映。本片備受影評人讚賞,入圍或榮獲多個獎項,演員威廉·赫特與編劇歐森分別入圍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男配角和最佳改編劇本。
本片設定在印地安納州的米爾布魯克鎮(Millbrook),這座小鎮偏僻且平靜。湯姆·史托是餐廳「史氏小館」(Stall's Diner)的老闆,愛妻伊蒂是律師,有一個在讀中學的兒子傑克和一個學齡前的女兒莎拉。一天晚上,史氏小館要打烊時,兩名搶匪上門,湯姆服從搶匪的要求以保眾人安全,但搶匪欲對女店員下手時,湯姆俐落地奪槍,並射殺兩人,不過腳被刺傷。
這件事很快眾所皆知,湯姆變成眾人和記者的焦點。以傅格迪為首的三名費城黑社會份子到鎮上騷擾湯姆和其家人,聲稱湯姆過去其實是個黑社會人物:喬伊·古薩克。湯姆堅稱自己是被認錯,但也做出警戒的行為,要伊蒂準備散彈槍以防萬一,令伊蒂和傑克惶惶不安。之後,傑克在校被同學巴比霸凌,巴比出言相譏提到湯姆,傑克一怒之下將巴比打到送醫。湯姆告誡傑克暴力無法解決問題,被傑克用先前餐廳搶案的事情反諷,湯姆一怒之下甩了傑克一巴掌,傑克離家而去。
不久後,傅格迪等三人押著傑克到湯姆家,以傑克為人質,要求湯姆跟他們去費城見一些人。湯姆確保傑克安全後拒絕服從,隨後打倒了傅格迪的兩名持槍手下。傅格迪持槍要殺死湯姆,傑克撿起散彈槍從傅格迪身後殺了他。親眼目睹湯姆殺人時的表現後,伊蒂懇求他說出實話。湯姆稱過去的自己「喬伊」是個殺人不眨眼的人渣,他花了數年時間「殺死」喬伊,改頭換面過上家庭生活,但遇到暴力場面時,喬伊就會浮現。
湯姆面對傑克與伊蒂的質疑與衝突,在變成喬伊的狀態下粗暴地與伊蒂做愛,事後黯然神傷。當晚,湯姆接到來自兄長——黑道老大瑞奇·古薩克的電話,為了避免對方直接前來,決定去費城將過去了結。湯姆開了半天的車抵達費城,見到了住在豪宅裡的瑞奇。然而瑞奇尋找湯姆是為了殺掉他,因為喬伊過去惹了很多麻煩,使瑞奇名望受損而當不上老大,折損傅格迪等人更讓瑞奇丟臉。面對這種情況,湯姆暴力地將瑞奇的手下全部殺死,最後手刃兄長。
隔天早上,湯姆在水邊洗滌,隨後開車回家。到家時家人正在用晚餐,莎拉將湯姆的餐盤拿給他。伊蒂原本低著頭,最後與湯姆相視而泣。
備註:角色名翻譯取自臺灣版DVD,若無譯名則以原文表示
取自片頭製作人員名單:[8]
2003年3月20日,《好萊塢報導》稱,圖像小說《暴力效應》的改編電影將由班德與史平克製片公司(BenderSpink)製作,新線影業出資,並由喬許·歐森執筆劇本[9]。2004年2月13日,《每日綜藝報》報導,大衛·柯能堡將擔任導演[10]。柯能堡一向拍攝獨立電影,此次是他首度與大片廠合作製片[11]。2004年6月9日,《每日綜藝報》稱維高·摩天臣確定飾演主角[12]。2004年7月14日,《好萊塢報導》稱,玛丽亚·贝罗正在洽談飾演主角的妻子[13][14]。2004年8月2日,《好萊塢報導》指出,威廉·赫特與艾德·哈里斯也在協商參演,角色分別是緊追主角的壞人和主角失散已久的兄弟[15][16]。2004年8月23日,《每日綜藝報》稱,阿什頓·霍爾莫斯將飾演主角的兒子[17]。2005年2月25日,《每日綜藝報》報導,《暴力效應》定於該年9月30日在美國上映[18]。
2005年4月,本片獲選為坎城影展競賽片之一[21],於5月16日深夜在影展上放映(同時也是全球首映[22])。影展放映獲得觀眾起立鼓掌5分鐘[23],但最終未獲評審團青睞,一獎未得[24]。本片隨後也在多個影展放映,包含多倫多國際影展[25](9月10日[26])、蒙特利爾世界電影節[27]和根特电影节[28]等。
2005年9月21日[29],一場慈善首映會在Grauman's Egyptian Theatre舉行[30]。2005年9月23日星期五,電影在美國的14家影院先行有限上映[31][32]。本片在首映週末收穫50.4萬美元,被《每日綜藝報》視為強勁的票房表現[33],而最大的觀眾族群是25歲以上的男性[34]。隔週末,本片增開至1,340家影院,開始全國上映[34],收穫840萬美元,排名該週末第四[35]。再下一個週末,電影進帳510萬美元,位居第八[36]。最終,本片的北美總票房為3150萬美元,加上在其他地區收穫的2988萬美元,全球票房共計6138萬美元[6]。
《暴力效應》獲得多數影評人的好評。根据评论聚合网站爛番茄汇总的216篇评论文章,88%的评论家给予该作正面评价,平均分數为7.90分(满分10分)。该网站总结的评论家共识是“《暴力效應》對暴力的本質拋出了引人深思的問題,導演大衛·柯能堡這部更為非典型的作品也代表著他的成功回歸。”[註 1][37]在Metacritic網站上,本片得到「普遍讚譽」的綜合評分,獲得了82/100分(37位影評人)[38]。據美國CinemaScore所進行的調查,觀眾的平均評價於A+至F間落於「C+」[39]。
獎名或頒獎者 | 獎項 | 提名對象 | 結果 |
---|---|---|---|
第78届奥斯卡金像奖[40] | 最佳男配角 | 威廉·赫特 | 提名 |
最佳改編劇本 | 喬許·歐森 | 提名 | |
美國電影學會獎[41] | 年度十大電影 | 入選 | |
第1屆奥斯汀影评人协会獎[42] | 最佳男配角 | 威廉·赫特 | 獲獎 |
比利時影評人協會獎[43] | 大獎 | 提名 | |
第59屆波迪獎[44] | 最佳美國電影 | 獲獎 | |
第59屆英国电影学院奖[45] | 最佳改编剧本 | 喬許·歐森 | 提名 |
《电影手册》(2005年)[46] | 年度十大電影 | 第2名 | |
《电影手册》(2010年)[46] | 2000年代最佳電影 | 第5名 | |
第58届戛纳电影节[47] | 金棕榈奖 | 提名 | |
第31屆凯撒电影奖[48] | 最佳外語電影 | 提名 | |
第18屆芝加哥影评人协会獎[49] | 最佳影片 | 提名 | |
最佳導演 | 大衛·柯能堡 | 獲獎 | |
最佳女配角 | 玛丽亚·贝罗 | 獲獎 | |
最佳劇本 | 喬許·歐森 | 提名 | |
第11屆評論家選擇電影獎[50] | 最佳女配角 | 玛丽亚·贝罗 | 提名 |
第11届达拉斯—沃斯堡影评人协会奖[46] | 最佳影片 | 第8名 | |
意大利电影金像奖[46] | 最佳外語電影 | 大衛·柯能堡 | 提名 |
加拿大導演工會獎[51] | 傑出長片 | 獲獎 | |
傑出導演——長片類別 | 大衛·柯能堡 | 獲獎 | |
傑出電影剪輯——長片類別 | 隆納·桑德斯 | 獲獎 | |
傑出美術設計——長片類別 | 卡蘿·史匹爾 | 提名 | |
傑出音效剪輯——長片類別 | 亞利斯特·格雷(Alastair Gray)與麥可·歐費若(Michael O'Farrell) | 獲獎 | |
愛倫·坡獎[52] | 最佳電影劇本 | 喬許·歐森 | 提名 |
第11屆帝國獎[46] | 最佳驚悚電影 | 提名 | |
最佳男主角 | 維高·摩天臣 | 提名 | |
2006年法國影評人聯合會獎[46] | 最佳外語電影 | 獲獎 | |
金德比獎[53] | 最佳影片 | 提名 | |
最佳導演 | 大衛·柯能堡 | 提名 | |
最佳女配角 | 玛丽亚·贝罗 | 提名 | |
最佳改編劇本 | 喬許·歐森 | 提名 | |
第63屆金球獎[54] | 最佳戲劇類影片 | 提名 | |
剧情类电影最佳女主角 | 玛丽亚·贝罗 | 提名 | |
金愚人獎[55] | 年度最佳女配角 | 獲獎 | |
第15届哥谭奖[56] | 最佳长片 | 提名 | |
國際電影愛好者協會獎[57] | 年度十大電影 | 第3名 | |
最佳導演 | 大衛·柯能堡 | 獲獎 | |
最佳男配角 | 威廉·赫特 | 亚军 | |
最佳改編劇本 | 喬許·歐森 | 亚军 | |
國際電影音樂評論家協會獎[58] | 最佳恐怖/驚悚電影原創配樂 | 霍华德·肖 | 獲獎 |
第26届伦敦影评人协会獎[59] | 年度電影 | 提名 | |
年度導演 | 大衛·柯能堡 | 提名 | |
年度男主角 | 維高·摩天臣 | 提名 | |
年度女主角 | 玛丽亚·贝罗 | 提名 | |
第31屆洛杉磯影評人協會獎[60] | 最佳影片 | 亚军 | |
最佳導演 | 大衛·柯能堡 | 亚军 | |
最佳男配角 | 威廉·赫特 | 獲獎 | |
第77屆國家評論協會獎[61] | 十大電影 | 第5名 | |
第40屆國家影評人協會獎[62] | 最佳影片 | 第2名 | |
最佳導演 | 大衛·柯能堡 | 獲獎 | |
最佳男配角 | 艾德·哈里斯 | 獲獎 | |
第71屆紐約影評人協會獎[63] | 最佳影片 | 亚军 | |
最佳导演 | 大衛·柯能堡 | 亚军 | |
最佳男主角 | 維高·摩天臣 | 亚军 | |
最佳男配角 | 威廉·赫特 | 獲獎 | |
最佳女配角 | 玛丽亚·贝罗 | 獲獎 | |
第9届在线影评人协会奖[64] | 最佳影片 | 獲獎 | |
最佳導演 | 大衛·柯能堡 | 獲獎 | |
最佳男配角 | 威廉·赫特 | 提名 | |
最佳女配角 | 玛丽亚·贝罗 | 獲獎 | |
最佳改編劇本 | 喬許·歐森 | 提名 | |
最佳剪輯 | 隆納·桑德斯 | 提名 | |
第10屆聖地牙哥影評人協會獎[46] | 最佳剪輯 | 隆納·桑德斯 | 獲獎 |
聖喬迪獎[46] | 最佳外語電影 | 獲獎 | |
第10屆卫星奖(2005年)[65] | 最佳電影 | 提名 | |
最佳男主角 | 維高·摩天臣 | 提名 | |
最佳女配角 | 玛丽亚·贝罗 | 提名 | |
第11屆衛星獎(2006年)[66] | 整體最佳DVD | 提名 | |
第32屆土星獎[67] | 土星獎最佳動作或歷險電影 | 提名 | |
土星獎最佳電影男主角 | 維高·摩天臣 | 提名 | |
土星獎最佳電影男配角 | 威廉·赫特 | 提名 | |
2006年尖叫奖[46] | 最佳導演 | 大衛·柯能堡 | 提名 |
最具英雄氣質演出(Most Heroic Performance) | 維高·摩天臣 | 提名 | |
「天啊!」/「從觀眾席跳起」獎(The "Holy Sh!t"/"Jump-From-Your-Seat" Award) | 餐館槍戰(The diner shootout) | 提名 | |
第2届圣路易斯影评人协会奖[46] | 最佳导演 | 大衛·柯能堡 | 提名 |
第9届多伦多影评人协会奖[68] | 最佳影片 | 獲獎 | |
罗杰斯最佳加拿大电影奖 | 獲獎 | ||
最佳导演 | 大衛·柯能堡 | 獲獎 | |
土耳其影評人協會獎[46] | 最佳外語電影 | 第3名 | |
USC寫手獎[69] | 喬許·歐森(劇本) 約翰·華格納、文斯·洛克(原著作者) |
提名 | |
第6届温哥华影评人协会奖[70] | 最佳导演 | 大衛·柯能堡 | 提名 |
村聲電影票選獎 | 最佳影片[71] | 第1名 | |
最佳導演[72] | 大衛·柯能堡 | 第1名 | |
最佳主演[73] | 維高·摩天臣 | 第7名 | |
最佳配角[74] | 玛丽亚·贝罗 | 獲獎 | |
艾德·哈里斯 | 第8名 | ||
威廉·赫特 | 第5名 | ||
最佳劇本[75] | 喬許·歐森 | 第3名 | |
第58届美国编剧工会奖[76] | 最佳改編劇本 | 提名 | |
第27届青年艺术家奖[77] | 長片最佳演出——十歲以下(含)年輕女演員 | Heidi Hayes | 提名 |
2006年3月14日,本片的DVD和VHS在美國發行[78]。據《洛杉磯時報》報導,本片是最後一部發行VHS的主流好萊塢電影[79]。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