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氏溫標 是世界上普遍使用的溫標 ,符号 为℃(°C) ,属于公制 单位。
使用華氏為單位的國家
華氏與攝氏都有用的地區
使用攝氏為單位的國家
摄氏溫標的规定是:在标准大气压 ,纯水 的凝固点 (即固液共存的温度)為0℃,水的沸點 為100℃,中間劃分為100等份,每等份為1℃。
1742年 ,瑞典 天文學家 安德斯·攝爾修斯 將一大氣壓下的水的冰點規定為100°C,沸點定為0°C,兩者間均分成100個刻度,和現行的攝氏溫標剛好相反。這麼做是為了避免負號的產生。因為瑞典 長年低於冰點以下,利用與現在相反的溫標可以避免產生負數。直到1744年 攝氏溫標才由卡尔·林奈 改為現行的摄氏溫標:冰點定為0°C,沸點定為100°C。
1954年 的第十屆國際度量衡大會 特別將此溫標命名為「攝氏溫標」,以表彰安德斯·攝爾修斯的貢獻。
目前,摄氏溫標為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採用的溫度單位。香港天文台 於1970年代 開始,逐漸把氣溫記錄由華氏 轉為攝氏。
攝氏溫度和華氏溫度(°C 或 °F)兩种溫標的轉換公式為:
∘
C
=
5
9
(
∘
F
−
32
)
{\displaystyle {}^{\circ }\!{\text{C}}={\frac {5}{9}}({}^{\circ }\!{\text{F}}-32)}
∘
F
=
9
5
∘
C
+
32
{\displaystyle {}^{\circ }\!{\text{F}}={\frac {9}{5}}{}^{\circ }\!{\text{C}}+32}
K
=
∘
C
+
273.15
{\displaystyle {}{\text{K}}={}^{\circ }\!{\text{C}}+273.15}
∘
C
=
K
−
273.15
{\displaystyle {}^{\circ }\!{\text{C}}={\text{K}}-273.15}
1
∘
F
=
1
∘
R
=
5
9
∘
C
=
5
9
K
{\displaystyle {}1\,^{\circ }\!{\text{F}}=1\,^{\circ }\!{\text{R}}={\frac {5}{9}}\,{}^{\circ }\!{\text{C}}={\frac {5}{9}}\,{}{\text{K}}}
例如:
±
1
∘
F
=
±
0.5556
∘
C
{\displaystyle \pm 1\,^{\circ }\!{\text{F}}=\pm 0.5556\,^{\circ }\!{\text{C}}}
摄氏:25 °C(77 °F;298 K)
華氏:59 °F(15 °C;288 K)
熱力學溫標 :279 K(6 °C;43 °F)
通常情況最好用「°C」,即「度數符號 (U+00B0 ° DEGREE SIGN ,十進制 176)」然後加上英文大寫字母“C ”(U+0043 C LATIN CAPITAL LETTER C ),而非用兼容概有 CJK 編碼的兼容字元 U+2103 ℃ DEGREE CELSIUS ,十進制 8451[ 1] ;後者在大部分字型都是全形 字元。
Microsoft Windows :如想輸入℃(U+2103),要按Alt 不放,然後按小键盘(全鍵盤右方的數字區)的8 →4 →5 →1 ,完成後放開Alt 鍵。如不方便輸入℃,可按Alt 不放,然後按小键盘的0 →1 →7 →6 ,完成後放開Alt 鍵,然後再按⇧ Shift +C ,然後便出來了「°C」。或可直接於系統工具中字元對應表(可直接於執行欄輸入charmap)中尋獲。
麥金塔操作系统 :以「愛爾蘭-延伸」輸入法為例,按Alt/Option +⇧ Shift +8 ,然後再按⇧ Shift +C ,就可以打出「°C」。而獨立的「℃」則可以通過字元檢視器輸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