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化合物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戊唑醇(英語:Tebuconazole)是一种三唑类广谱内吸杀真菌剂。化学式:C16H22ClN3O。1986年由德国拜耳公司开发,1988年投入市场[2]。用于杀灭农作物真菌病原体和木材防腐等用途,具有高效、广谱、系统作用和调节植物生长等特点,在亚洲、欧洲、南北美洲被广泛批准用于在谷物、蔬菜、水果、药用植物和观赏花卉上[3]。
戊唑醇[1] | |
---|---|
IUPAC名 (RS)-1-(4-氯苯基)-4,4-二甲基-3-(1氢-1,2,4三唑-1-基甲基)戊-3-醇 (RS)- 1-(4-Chlorophenyl)- 4,4-dimethyl-3-(1H, 1,2,4-triazol-1-ylmethyl)pentan- 3-ol | |
识别 | |
CAS号 | 107534-96-3 |
PubChem | 86102 |
ChemSpider | 77680 |
SMILES |
|
InChI |
|
InChIKey | PXMNMQRDXWABCY-UHFFFAOYAS |
ChEBI | 81781 |
性质 | |
化学式 | C16H22ClN3O |
摩尔质量 | 307.82 g·mol−1 |
密度 | 1.249 g/cm3 at 20 °C |
熔点 | 102.4 °C(376 K) |
溶解性(水) | 0.032 g/L at 20 °C |
若非注明,所有数据均出自标准状态(25 ℃,100 kPa)下。 |
戊唑醇作为三唑类抗真菌剂,能通过抑制真菌的细胞壁成分麦角甾醇的合成,导致孢子萌发和真菌生长受到抑制[3]。同时能影响间接其他甾醇合成,使得戊唑醇的抗真菌谱与一般的三唑类抗真菌剂更广。其对白粉菌属、柄锈菌属、喙孢属、核腔菌属和壳针孢属菌具有防治效果[4]。
自1986年戊唑醇问世以来,随着长期使用,现已在农业工作者头发、水体、果蔬、土壤等地方检测到戊唑醇残留[3]。美国环境保护局已将戊唑醇列为潜在的致癌物质[5]。
近些年的研究发现,戊唑醇具有影响人体内分泌作用[6],因此瑞典化学品署[7]认为戊唑醇有可能根据欧盟法规1107/2009被退出欧盟市场[8]。除了具有潜在的致癌性,最近研究还表明戊唑醇还存在潜在的发育毒性、生殖毒性、致突变性、和神经毒性[3]。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