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學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循道中學(英語:Methodist College)是一所位於香港九龍京士柏的男女資助中學。該校由香港基督教循道衛理聯合教會於1958年11月1日創辦,由香港總督柏立基爵士主持啟鑰禮。1958年創校時加入成為香港補助學校議會22所成員學校之一,故被坊間稱為香港教會主辦的22間「傳統名校」之一[1][2]。曾經是教育局特許的114間英文中學之一。2022/23學年開始,該校由「全開英文班」改為中一級有一班雙語班,至今只有中一及中二級各有一班雙語班,其他班別仍以英文為主要教學語言。
循道中學 Methodist College | |
---|---|
地址 | ![]() |
类型 | 男女資助中學(補助學校) |
宗教背景 | 基督教 |
辦學團體 | 中華基督教循道公會香港教區(1958年-1974年) 香港基督教循道衛理聯合教會(1975年-) |
创办日期 | 1958年11月1日 |
学区 | 油尖旺區 |
校監 | 陳崇一醫生 |
校長 | 黃珮儀校長 |
年级 | 中一至中六 |
班级数目 | 24班級 |
校訓 | 拉丁語:Crede ut Intellegas 中文:「信以致知」 英語:Believe in order to know |
校刊 | 《Wesley》 |
学生会 | Danbula |
電話號碼 | +852 2384 3543 |
传真號碼 | +2388 9466 | email = admin@mckln.edu.hk |
学校网址 | www |
![]() |
“ | 為承擔基督教育使命,培育學生全面均衡發展,達到全人教育之目的。 | ” |
循道中學的校舍主要沿著加士居道支路,一段南北行斜路而建。
於1958年開始使用,為一座L形的建築物,外面主色為白色及淺藍色,亦是全校最高的建築物,樓高七層(包括地面層)。地下、一樓及二樓可通往南翼,二樓亦可通往北翼。
1963年落成,位於校舍地勢最高位置,外面的主色為白色,亦是最小的建築物,地面為紅色,樓高三層。通往北翼的高牆原本設有攀石牆,在2009年維修時清拆。由主樓二樓通往北翼,需途經飯堂及露天廣場,露天廣場設有休憩地方。銀禧園則是為慶祝創校25週年,由張榮傑校友斥資興建,由當時的老師和學生一手一腳興建。於2008年創校50週年前夕,循道中學重建銀禧園。在南翼落成前稱為「新校舍」。
2006年度至今,中三級所有課室均設於北翼。
2006年落成,設有升降機,主色為淺藍色及白色,樓高兩層。底層雨天操場,相等於主樓地下,可通往主樓禮堂。大閘則可通往停車場。
循道學校(小學)已於2011年搬離加士居道,遷往衛理道,連同部分前身為葛量洪教育學院新翼的校舍交由循道中學使用,並命名為東翼。而於2011至2012年度,循道學校舊翼二樓借予循道中學中六級使用,其餘部份則交由教會使用。
東翼與其它建築物相隔一條馬路,沒有有蓋通道連接。為此,自2011年度開學起,在上課日早上及午膳時間,馬路上半部分將只供行人使用,一般車輛(包括的士)最高只能在中間迴旋處落客。
目前,原來屬於葛量洪教育學院的部分已經停用,並已併入鄰近的伊利沙伯醫院,用作衛生署倉庫及醫護訓練設施[5],僅有西面與教會相連建築物仍在使用。
循道中學曾經是可以「全開英文班」的「英文中學」,2021年根據微調中學教學語言政策,該校由於取錄達標學生(即「全港成績前列40%」的學生)不足,2022/23學年開始不能「全開英文班」,成為全港七所要由「英文中學」「落車」學校之一,將開設一班中文班。[6][7][8]
以下關於教學語言的資料只適用於2021/22學年及之前,由於微調中學教學語言政策,由2022/23學年開始,循道中學將由「全開英文班」改為「部分科目按組別用英文教學」[6][7][8]。
循道中學的學生會於1960年4月4日成立,是香港中學最早成立的民選學生會幹事會。根據《循道中學學生會會章》,循道中學學生會由幹事會、學生評議會和學生報出版委員會組成。
自2009年度起,幹事會以內閣制選出,內閣中會長須為中六(舊學制)或高中一年級或以上(新學制)的學生出任,同時內閣中其他常務幹事須有不少於二分之一為初中學生。他們須推出參選政綱、公開拉票及出席全體學生答問大會以爭取同學投票支持。
自2014年起,選舉主任由學生出任。
年度 | 1號候選內閣 | 所得票數 | 2號候選內閣 | 所得票數 | 3號候選內閣 | 所得票數 | 棄權票數 | 選舉主任 | 有效選票 | 當選內閣 | 得票率 | 備註 |
---|---|---|---|---|---|---|---|---|---|---|---|---|
2009 | Extra | N/A | 李兆基老師 | Extra | ||||||||
2010 | Nexus | Innovator | 412 | 李兆基老師 | Nexus | |||||||
2011 | Vocal F | Pioneer | 李兆基老師 | Vocal F | ||||||||
2012 | Scansorial | N/A | 李兆基老師 | Scansorial | ||||||||
2013 | Companion | 478 | N/A | 119 | 李兆基老師 | 807 | Companion | 59% | 不信任票:210 | |||
2014 | Marathon | 434 | NAVUS | 291 | 6B郭晉瑋、5W梁鈺淇 | Marathon | ||||||
2015 | Cohesion | 484 | Nexus | 186 | 123 | 4R黃家豪、6B衛凱程 | 793 | Cohesion | 61% | |||
2016 | Palette | 422 | N/A | 147 | 5R黃家豪 | 769 | Palette | 55% | 不信任票:182 | |||
2017 | Aviator | 388 | Comrades | 263 | 71 | 2R陶雅琳、6R黃家豪 | 722 | Aviator | 54% | |||
2018 | Syzygy | 305 | Envision | 337 | 60 | 6R屈華恩、6G葉啟志 | 702 | Envision | 48% | |||
2019 | Meraki | 412 | Titanium | 120 | Rhapsody | 138 | 32 | 6B鄧順桓、6R成思穎 | 670 | Meraki | 61% | |
2020 | Voyage | 338 | Infinitum | 252 | 82 | 6B蔡楚穎、蕭浩然 | 672 | Voyage | 50% | |||
2021 | Opalescent | 476 | N/A | 93 | 6B原承旭、6G鄧慧媛 | 658 | Opalescent | 72% | 不信任票:89 | |||
2022 | Danbula | 428 | N/A | 80 | 5W麥庭欣 | 625 | Danbula | 68% | 不信任票:117 | |||
2023 | Equinoia | 327 | Ceiba | 192 | Ignit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58 | 62 | 5R 陸鈞濠 | 639 | Equinoia | 51% |
學生報出版委員會選舉之選舉主任與幹事會選舉相同。
年度 | 1號候選內閣 | 所得票數 | 2號候選內閣 | 所得票數 | 3號候選內閣 | 所得票數 | 棄權票數 | 有效選票 | 當選內閣 | 得票率 | 備註 |
---|---|---|---|---|---|---|---|---|---|---|---|
2010 | N/A | ||||||||||
2011 | Episode | N/A | Episode | ||||||||
2012 | Vagarier | N/A | Vagarier | ||||||||
2013 | Zephyrs | 567 | N/A | 145 | 805 | Zephyrs | 70% | 不信任票:93 | |||
2014 | Enlightenment | N/A | Enlightenment | ||||||||
2015 | Zealot | 67 | Voyage | 224 | Innovation | 278 | 175 | 744 | Innovation | 37.3% | |
2016 | The Verse | 531 | N/A | 108 | 750 | The Verse | 71% | 不信任票:111 | |||
2017 | Echo |
校刊名為《Wesley》,是以紀念約翰·衞斯理(John Wesley)創立英國循道公會。於1961年首次出版,現時每兩年出版一次,於校祖日派發。中文文集名為《循心》,以學生為骨幹所製成。於2016年首次出版。
本來循道中學是循道小學的「直屬中學」,按政府規定,直屬中學扣除自行分配及重讀生學位後,須於統一派位階段預留餘下 85% 學位取 錄直屬小學的學生。循道中學在 2011/12 學年時,決定在當時制度容許的空間內,由2019/20學年開始把保留給循道小學的學位下調至 50%,並獲得教育局同意。2014年,教育局微調直屬或聯繫學校政策,硬性規定直屬中學須預留 85% 統一派位學額取錄直屬小學的學生。2015年,循道中學決定於2021/22學年正式與循道小學脫離直屬關係,即2022年9月開始,不再預留學位給循道小學的學生。[9][10]
2016年,循道中學的校園電台在學校錄製了一首名叫《R.H.S.》的歌曲,由校內三名學生主唱。創作概念是來自該學校的數學老師想令學生記得全等三角形的驗證方法。歌詞由上述老師於2014年創作,歌曲改編自1970年代德國流行樂隊 Silver Convention 歌曲《Fly, Robin, Fly》。
2016年4月18日,5分鐘的短片上傳到學校非官方Facebook專頁《MCKLN Secrets》後,因為歌詞重覆全等三角形的其中四個驗證方法,以及重覆有關的舞蹈動作[11]而瞬間爆紅。其歌詞為:
“ | Side angle side, side side side, angle side angle, angle angle side! | ” |
影片首日上載吸引超過80萬次點擊觀看,而且被刊登於不同報刊,更被譽為「洗腦數學神曲」[12],以致被網民惡搞。關注社會基建工程等的本土研究社亦為此曲再二次創作填詞,製作了《嘥嘥嘥》短片,批評政府浪費公帑[13]。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