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土门( ?—552年),在《闕特勤碑》與《毗伽可汗碑》當中被稱為布民可汗(古突厥文:𐰉𐰆𐰢𐰣𐰴𐰍𐰣,拉丁轉寫:Bumïn qaγan),[1][2] 古突厥人,出身阿史那氏,称號為伊利可汗(Ilig Qaγan),是突厥汗国的创立者與第一位可汗。父阿史那吐務,祖阿賢設、曾祖父阿史那是阿史那氏始祖。[來源請求]他的在位時間不到一年(552年),在建立突厥汗國不久後即去世。[3]:987
漢文史料(例如《周書》、《隋書》等)當中的土門(早期中古漢語:tho'-mən,晚期中古漢語:thuə'mun)[4] 和古突厥碑銘(《闕特勤碑》與《毗伽可汗碑》)當中的布民可汗(古突厥文:𐰉𐰆𐰢𐰣𐰴𐰍𐰣,拉丁轉寫:Bumïn qaγan)被認為是同一名人物,即突厥汗國的開創者。[5][6][7][8] 然而這兩者在語音方面無法契合,對此突厥學家里巴茨基 (Rybatzki) 認為,Bumïn 以伊朗語的角度解析可以拆成兩個部分:詞根 bum- 與後綴 -in,-in 時常出現在粟特語,功能是表示暱稱與(或)父名;而 bum- 可以跟古梵語 bhūmi「大地、地面、土壤、土地」,古波斯語 būmī-「大地」,粟特語 ßωmh, ßωm-「大地、土地、世界」等伊朗語比較。而中文的「土」有「大地、土壤、領土」等意思;「門」有「入口、派系、家族」等意思。考慮到粟特文化對於第一汗國的強烈影響,Bumïn 一稱的意義可能由粟特人傳入中國,中國人再將其翻譯為「土門」這個音義兼具的名稱。[9] 突厥學家芮傳明認為他的理論有合理之處。[10]
其他理論認為「土門」音譯自突厥語的「一萬」。[11]:892[6][12] 而隋唐史家岑仲勉認為「布民」源自梵語 bhuman「廣大、富有」,[11]:892 芮傳明認為 Bumïn 也可能是土門的另一個稱號,只是未被中國史家記錄下來。[12]
據《周書》〈突厥傳〉記載,古突厥人起初居住於阿爾泰山一帶,臣屬於柔然汗國。到了土門擔任首領之時,部落逐漸強盛,他們前往西魏的邊塞購買繒絮,並希望與中國建立關係。545年(西魏大統十一年),西魏的權臣宇文泰派遣使者酒泉胡人安諾槃陁出使於古突厥人。古突厥人對此非常欣喜,互相道賀說:「如今大國使者到來,我們國家要興起了。」546年(大統十二年),土門也派遣使者至西魏贈送方物。[3]:986 [11]:499-500
後來鐵勒各部落出軍攻擊柔然,土門率領古突厥人截擊並擊敗了他們,因而收降了五萬多戶鐵勒。[3]:986《周書》〈突厥傳〉並沒有明確記錄這次事件發生的時間,[13] 司馬光編纂的《資治通鑑》將其定年於土門與長樂公主結婚(見下段)的551年(南梁大寶二年、西魏大統十七年),[14] 岑仲勉認為《通鑑》的定年有誤,土門後來先後向柔然與西魏請求聯姻,因此擊破鐵勒的時間不可能是551年。[11]:500 學者薛宗正與吳玉貴都同意他的觀點,而薛宗正則進一步推測時間在550年(大統十六年)或更早之前。[15][16]
古突厥人在收降鐵勒部落之後實力大增,土門因此向宗主國柔然汗國請求聯姻。柔然可汗阿那瓌對此非常憤怒,派使者前去辱罵土門,說:「你是替我鍛鐵的奴僕,怎麼敢說出這種話?」土門也很憤怒,殺死了使者,脫離了與柔然的從屬關係並轉而向西魏請求聯姻,宇文泰同意了土門的提議。551年7—8月(大統十七年六月),[17] 土門迎娶了西魏的長樂公主。[11]:500 [3]:986-7
552年2—3月(西魏廢帝元年正月),[17] 土門出兵並在懷荒鎮的北方大敗柔然,柔然可汗阿那瓌兵敗自殺。[3]:987 [11]:17 柔然汗國經此一役過後分崩離析,並在555年徹底崩潰。[18][19][20]土門在戰役後自稱伊利可汗,創立了突厥汗國。[3]:987
552年,土門在建立汗國不久後去世,薛宗正認為死因是與柔然作戰後傷重不治。[15] 汗位由他的兒子[11]:504(或是弟弟)[21][22] 科羅繼承,即乙息記可汗。[3]:987
突厥第二汗國時期的《闕特勤碑》[23][24][25] 與《毗伽可汗碑》[26][27][28] 運用了幾乎相同的文句[29] 述說土門(碑文中稱為布民可汗(古突厥文:𐰉𐰆𐰢𐰣𐰴𐰍𐰣,拉丁轉寫:Bumïn qaγan))與室點密開創突厥汗國,創建法制,征服四方民族的功績,以及去世時四方民族前來弔信的情景。
《闕特勤碑》東面第一至四行:[30]
當上面藍天、下面褐色大地造成時,在二者之間(也)創造了人類之子。在人類之子上面,坐有我祖先布民可汗和室點密可汗。他們即位後,創建了突厥人民的國家和法制。
(這時候)四方皆是敵人。他們率軍征戰,取得了所有四方的人民,全都征服了(他們)。使有頭的頓首臣服,有膝的屈膝投降。並使他們住在東方直到興安嶺,西方直到鐵門(關)的地方。
他們統治著二者之間的沒有君長的藍突厥。他們是英明的可汗、勇敢的可汗。他們的梅祿(大臣)也是英明的,勇敢的;他們的諸官和人民也是忠義的(直譯:正直的)。因此,他們這樣統治了國家。他們統治了國家並創建了法制。他們(之後)
去世了。(作為)弔信者從前面,從日出之方,有莫離 (bökli) 荒原人、唐人、吐蕃人、阿瓦爾 (apar) 人、拂林 (purum) 人、黠戛斯人、三姓骨利干人、三十姓韃靼人、契丹人、奚 (tatabï) 人——這樣多的人民前來弔信。他們是那樣名聲顯赫的可汗。
回鶻汗國時期的《塔里亞特碑》中提到了某位布民可汗,[31][32][33] 但因碑面毀損嚴重,[34] 因此無法確認文中的布民可汗是否就是土門。
《塔里亞特碑》東面第一行:[35]
(此處約缺損 75 個字符)藥利可汗 (yolïγ qaγan)……(此處約缺損 10 個字符)布民可汗 (bumïn qaγan),這三位可汗登了位,登位統治了二百年。
第二汗國時期的《翁金碑》[36] 中提到的某位射摩可汗(中古漢語擬音:Dzia-Mua ;中古藏語拉丁轉寫:Zhama ;古突厥文:𐰖𐰢𐰀𐰴𐰍𐰣,拉丁轉寫:yama qaγan)[37] 被認為可能是布民可汗,[38][39][37] 但學界對於這種解讀仍存在爭議。[40][41][42][43]
《翁金碑》西面第一行:[44]
據說我的祖先射摩可汗 (Yama Qaγan) 鎮壓、聚集、擴張並奇襲了(世界的)四方。據說當那位可汗去世時,他的人民失去了方向且離散了。據說他組織了人民並依附於……。
除此之外,過去的研究也認為第一汗國時期的《布古特碑》當中提到了布民可汗,[45][46][47] 然而,後來對於《布古特碑》進一步的考察與研究證明了碑文中所謂的「布民可汗」其實是誤讀,實際上該文指的是菴羅可汗。[48][49]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