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中國思想家、翻譯家(1854-1921)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嚴復(1854年1月8日—1921年10月27日),乳名體乾,初名传初,改名宗光,字又陵,后名復,字几道[註 1],晚号瘉壄老人,福建侯官人,祖籍河南固始。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翻译家。曾為复旦大学校长,京師大學堂校長,籌安會六君子之一。
此條目以編年體裁記載人物事蹟。 |
嚴復系统地将西方的社会学、政治学、政治经济学、哲学和自然科学介绍到中国,翻译了《天演论》《原富》《群学肄言》《群己权界论》《社会通诠》《法意》《名学浅说》《穆勒名学》等著作。他的译著在当时影响巨大,是中国20世纪最重要启蒙译著。嚴復的翻译考究、严谨,每个译称都经深思熟虑,他提出的“信、达、雅”的翻译标准对后世的翻译工作产生深远影响。[2]
1854年1月8日(咸丰三年十二月初十日)[3]嚴復出生于福建侯官(今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盖山镇阳岐村)一中医世家。嚴復13歲時,由父母包辦娶了第一任妻子王氏,王氏的年紀不詳,不過比嚴復大一些。
1866年(同治五年),嚴復父亲病逝,学馆中辍,嚴復放弃走科举“正途”。
1867年(同治六年),入左宗棠設立的福州船政学堂学习驾驶,改名宗光,字又陵。
1871年(同治十年),從福州船政学堂毕业,为该学堂第一届毕业生,先后在“建威舰”、“扬武舰”实习5年。
1872年(同治十一年),取得“选用道员”资格,改名復,字几道。
1880年(光绪六年)到天津任北洋水师学堂所属驾驶学堂“洋文正教习”[4],学生中有后来因辛亥革命而出名的黎元洪。
1889年(光绪十五年)报捐同知衔,以知府选用,派为北洋水师学堂会办。
1890年(光绪十六年)升为北洋水师学堂总办。
1891年10月8日(光绪十六年)严复获得“候选道员”官衔,事出有因:李鸿章在“办理海军请奖折”所附清单中提到:“直隶试用道吕耀斗拟请归候补班前补用”,“候补知府马复恒、鲍兰徵、严复均拟请免选本班,以道员不论双单月遇缺前先选用”。[4]
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中日甲午战争后在天津《直报》发表《论世变之亟》、《原强》、《辟韩》、《救亡决论》等文,主张变法维新、武装抗击外来侵略。
1896年(光绪二十二年)创办俄文馆,并任总办,俄文馆为中国最早的俄语学校;帮助张元济在北京创办通艺学堂;9月24日捐款100元资助梁启超与汪康年在上海创办的《时务报》。
1897年(光绪二十三年)和王修植、夏曾佑等在天津创办《国闻报》和《国闻汇编》,宣传变法维新;将《天演论》在《国闻报》报上连续发表。
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光绪帝命嚴復来京觐见,阐述变法主张;改捐同知;撰《上光绪皇帝万言书》。9月《国闻报》因报道戊戌政变的详情,被清政府勒令停办。
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义和团运动爆发,嚴復离开天津,避居上海;参加汪康年、唐才常发起的“中国议会”,被选为副会长;创办名学会,讲演名学。
1901年(光绪二十七年)应开平矿务局总办张冀邀请赴天津主开平矿务局事,后任该局总办。
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赴北京任京师大学堂附设译书局总办。
1904年(光绪三十年)辞去京师大学堂附设译书局总办一职,回到上海。1904年冬发生开平矿务局诉讼事件,被邀前往英国伦敦进行交涉。
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孙中山由美洲到达英国,特意去拜访嚴復,二人进行了长时间的会谈。回到上海,协助马相伯创办復旦公学。
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任復旦公学校长,为该校第二任校长。被安徽巡抚恩铭聘去任安庆任安徽师范学堂监督。
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恩铭被刺,嚴復离开安徽师范学堂。
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在北京任学部审定名词馆总纂。
1909年5月(宣统元年四月)被派充为宪政编查馆二等咨议官、福建省顾问官
1910年1月17日(宣统元年十二月七日)清廷赐予文科进士出身。
1910年(宣统二年)海军部授为协都统,后任资政院议员。
1912年京师大学堂更名为北京大学校,任首任校长;11月辞去校长职务。
1913年总统府外交法律顾问。发起组织孔教会,并以任为首领。
1914年1月26日被举为约法会议议员。5月26日,任参政院参政[5]。
1915年7月6日,嚴復与杨度、梁启超等10人同被委任为宪法起草委员[6]。8月14日,杨度发起成立筹安会,倡导更改国体,嚴復列名于发起人中。
1916年,袁世凯死后,7月,大总统黎元洪命令惩办祸首,虽然嚴復不被通缉[7],但是他也往天津避祸[8]。
1917年对张勋復辟表示同情。
1920年因哮喘病久治无效,回到福州养病。
1921年10月27日在福州郎官巷住宅与世长辞。
嚴復總共譯有8部西方作品,合称“严译名著八种”。嚴復對自己的译著頗有自信,曾在信中说:“且彼中有数部要书,非僕为之,可决30年中无人可为者。”[10]。嚴復譯書的稿費大都用於償還債務[11]。
俞政曾在《严复译著研究》一書中指嚴復有多處「誤譯」,亦表示“严复一生著、译甚多。他在翻译西方论著的时候,常常掺杂己意,还要附加大量按语;有些译作甚至带有不同程度的改编(如《天演论》、《名学浅说》):因此,人们把他的翻译作品称为「译著」。意思是说他的译作中的不少内容相当于他的著作,反映的是他自己的思想。”然汪榮祖在《重讀嚴復的翻譯》一文中則否定俞政的說法,表示俞政指出嚴復的誤譯,有的只是“意譯”與“直譯”上的區別。[12]
1911年(宣統三年),隆裕太后下詔旨令典禮院和禮部各衙門創作“國樂”。同年10月4日(農曆八月十三)正式“諭旨頒行”,名為《鞏金甌》。嚴復正是這首國歌的作詞人。[13]
严复在1895年所撰的《救亡决论》中提出了“废八股”的要求,认为“今日中国不变法则必亡是已。然则变将何先?曰:莫亟于废八股”。严复认为,科举制度有“锢智慧”、“坏心术”、“滋游手”三大弊害,“使天下消磨岁月于无用之地,堕坏志节于冥昧之中。长人虚骄,昏人神智,上不足以辅国家,下不足以资事畜。破坏人才,国随贫弱”。因此严复主张,如若不改科举、废八股,所谓练兵、所谓通商都只能是一句空话。“何则?无人才,则之数事者,虽举亦废故也。”[14]
嚴復故居位于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郎官巷,建筑融合了中国晚清及民国时期的风格,2003年故居修缮完毕对游客开放。
嚴復墓位于福建省福州市盖山镇阳岐村北鳌头山东麓,嚴復夫妇合葬于此,为福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70年代文化大革命時期嚴復墓曾遭破坏;1984年~1988年,得到福建省行政部门的拨款和嚴復长孙女严倚云的捐款,嚴復墓得以修復。
严复生有九個兒女(五子:嚴璩、嚴瓛、嚴琥、嚴璿、嚴玷。四女:嚴璸、嚴璆、嚴瓏、嚴顼)。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