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頭山
台湾山峰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台湾山峰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光頭山(德路固語:Dgiyaq Qpulah,意為「山頭光禿禿的山」[1]),為知亞干山、支亞干山(賽德克語:Dgiyaq Cneexan、[2]Cyakang)的俗稱,是台灣中央山脈主脊中北段著名高山能高山南段的高峰,設有三等三角點編號5956,基點標高3060.015公尺,台灣百岳排名第95,九平之一,位於花蓮縣秀林鄉文蘭村與南投縣仁愛鄉親愛村之間。山頂嶺線均為平緩草原,無高大喬木生長,因而俗稱為光頭山,後來俗稱反而比原山名更常用。附近接連南側白石山、北側能高山南峰等山。 光頭山座落於能高山南峰南側最大最美的平坦草原區上(德路固語:Tadus paru,意為大片短箭竹草坡),形成一片廣約三平方公里的低丘狀台地,在地形學上稱作「最高隆起準平原面」,是一段平緩幾無起伏的草坡連嶺,很難辨認山頭確為何者,其基點設在南向山路下坡的中途,草原的西南邊緣。東南邊有「知亞干溪」源頭(又有轉譯為恰堪溪,為花蓮溪支流源頭)嚴重向源侵蝕的斷崖崩谷,故以溪名稱為知亞干山,山路通過此斷崖往南連接白石池、白石山非常驚險。國土測繪中心最新圖資可被認為光頭山的山頭有標高為3080(基點東北方約190公尺)、3092(離基點400多公尺)、3103公尺(離基點800多公尺)等幾處。百岳如排名以最高峰為準,排名將往前進為第92、91、89。[3]其中3103公尺峰往東伸出的平緩寬廣草坡難以辨識的綿長支脈上約4公里處有著名的賽德克創生傳說聖石牡丹岩(賽德克語:Pusu Qhuni),[4]如天氣展望良好,攀登遠在奇萊東稜或馬博橫斷時,都可清楚看到雄偉壯觀的牡丹岩聳立在能高山塊東伸的稜線鞍部。
1980年代以後官方各版本的《經建版地形圖》都將此山的「干」錯標而成「知亞平山」,而源發此山的「知亞干溪」及轉譯的「恰堪溪」,在1956年《聯勤版五萬分一臺灣地形圖》(俗稱「老五萬」)將此溪的「恰」錯標而成「怡堪溪」,1980年代之後的《經建版地形圖》除了錯標成「怡堪溪」又將「干」錯標而成「知亞于溪」。[5][註 1]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