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便利貼(sticky note)[1],或稱便签纸、自黏性便條紙、自黏便箋、粘滞便笺[註 1]、自粘便签、易事贴,一種文具用品,普通為正方形或長方形紙片,後來也有一些特殊形狀,但比較少見。背面上緣有膠,可以在正面書寫文字,並以背面貼附在文件、書籍、白板、桌面、電腦螢幕、家電用品或任何一種平坦的表面上,可重複貼附且不像膠帶、膠水在撕除時會傷到表面、留下殘膠。於1980年代由3M公司首先開始大量製造。[2]
雖然3M公司擁有的專利已於1997年後失效,但“Post-it”[3]及其中文商標名(於中國(內地)與香港,商標名為報事貼®;在台灣,商標名為利貼),還不是通用商標,3M公司仍然擁有商標權。台灣聚和國際也獨立研發了類似產品,名為N次貼(Stick'N)。
1977年,3M將黏膠與紙條結合的首款便利贴制品作为商品小规模售卖;它的主要发明者是其职员Spencer Silver和Arthur Fry,或/及外部人员Alan Amron。[註 2]3M后来改良上述产品,取得其黏膠的專利權,以及Post-it的商標權,在1980年于美國各地發售。
1987年,台灣聚和國際獨立開發出乳化聚合黏膠,用來製造類似商品,以N次貼為商標名,開始行銷。[4]
1994年,3M在美國對聚和國際提起專利訴訟,並申請法院命令,禁止聚和國際的商品在美國販售。2000年,美國法院判決后者勝訴,可以在该国販售相關商品。
2022年,3M在全球的便利贴市场占最大份额(收入为总数的77.40/100),接着依次是聚和国际、4A Paper、得力、晨光等[5]。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