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杭城墙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余杭城墙为余杭县县城城墙,位于今中国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余杭街道南苕溪北岸,现仅存原南侧的两座水城门,东西各一,其中西水城门位于原县署前,东水城门位于原学宫前,1986年被列为余杭县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在通济桥退堤扩孔工程中被北移30米[1],2009年调整为杭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水城门 | |
---|---|
东侧水城门,2015年5月 | |
杭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 |
地址 | 余杭镇南苕溪北岸 |
分类 | 古建筑 |
时代 | 明 |
编号 | 4-64 |
认定时间 | 2009年4月 |
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余杭县始置,属会稽郡。西汉高祖六年(前201年)冬十月,下令全国的县修建县城[2]。最初的余杭县城始建年代不详,在南苕溪南岸,时城周六里二百步。东汉熹平二年(173),余杭县治徙于溪北,约在隋开皇元年(581)再徙溪南,北宋雍熙初再徙溪北,时城周五百四十三丈,后城址不再变动。元至正十六年(1356)曾复筑溪南旧城,城周三里,后毁[3]。
现城址为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所筑,后不断重修。城墙东西宽,南北狭,城周七百三十丈(约2336米),厚一丈六尺(约5.12米),高分一丈八尺(约5.76米)和三丈二尺(约10.24米)两种,设有陆门四座,水门两座,四座陆门分别为东门宾阳门、西门秩成门、南门对薰门和北门拱极门,南门外跨河建有通济桥,两座水门位于城南,不设护城河。万历三十二年(1604)因形家认为四座城门不宜相对,故将北门向西、东门向北各移三十丈,并在东门外筑瓮城[4]。
旧城作为余杭县县治的历史直至1958年余杭县撤销并入临安县为止,县治所在的“城镇”改称余杭镇。1961年,以原杭县和余杭县辖区,恢复余杭县建制,但县治改设于原杭县县治——临平镇[5][6]。原城内主要建筑有县署(抗战时期毁于日军轰炸,其址今为余杭文昌中学)、学宫(余杭县学文庙,其址今为浙江省军区综合训练队办公大楼[7],在太炎小学内尚存明代余杭县肇建启圣祠碑和清代明伦堂碑)、城隍庙和法喜寺等(图),其中县署与学宫均位于县前街上(与南城墙并行,即今太炎路),今均已不存。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