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伊斯蘭革命波斯語انقلاب اسلامی‎,羅馬化Enghelābe Eslāmi)又稱1979年革命何梅尼革命波斯語انقلاب ۱۳۵۷‎,羅馬化Enghelābe 1357[a][參 1][參 2],是1970年代后期在伊朗王國发生的政变,末代沙阿(伊朗国王)穆罕默德·禮薩·巴列維領導的伊朗君主制政體被推翻,白色革命结束,宗教及革命領袖大阿亞圖拉魯霍拉·穆薩維·霍梅尼从法国返回伊朗并建立了以什叶派为核心的伊朗伊斯蘭共和國

事实速览 伊朗伊斯兰革命, 日期 ...
伊朗伊斯兰革命
冷战的一部分
德黑兰的大规模游行
日期1978年1月7日-1979年2月11日
(1年1个月又4天)
地點
起因
目標推翻巴列维王朝的统治
方法
結果
衝突方

伊朗 伊朗王國


反对派组织:
領導人物

伊朗 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

總理
萨瓦克头目
军方指挥官

鲁霍拉·霍梅尼

  1. 摄政委员会在1979年1月22日解散,主席辞职。
  2. 伊朗军方在1979年2月11日宣布中立,不再效忠皇室。
  3. 临时政府总理。
  4. 革命委员会主席。
关闭

由于不滿沙阿的施政和石油危机引發的經濟問題,伊朗民众自1978年1月發起反對伊朗君主體制的大规模示威活动[參 3];同年8月至12月,罷工示威活動癱瘓了整個國家。1979年1月中旬,沙阿被迫流亡海外,在兩星期後,在外流亡了15年的霍梅尼回到德黑蘭,受到數百萬伊朗人的歡迎[1]。在不久後的2月11日,政府軍陷入癱瘓並宣佈保持政治中立,導致巴列维政权倒台[2][3]。經過了全國公投後,伊朗在1979年4月1日成為伊斯蘭共和國[4],並通過了新宪法《伊朗伊斯蘭共和國憲法》。霍梅尼也在1979年12月成為全国的最高領袖[5]

由於沙阿政權憑著石油出口賺取的巨額利潤和龐大軍事力量已平穩統治了伊朗數十年,並深得強國的支持,這次突如其來的革命令外界始料不及。美國在事先預期沙阿能承受這場政治風波,國防情報局甚至展望沙阿可以在接下來的十年繼續執政[6]。伊斯蘭革命徹底改變了伊朗的政治體制,把一個親西方、世俗的君主專制國家變成一個宗教色彩濃厚的伊斯蘭政教合一國家,對其後的伊朗政治發展產生重大影響,它亦間接引發了兩伊戰爭人質危機等事件[7][8]

背景

序幕

革命爆發

倒台

霍梅尼的權力鞏固

伊斯蘭共和國的建立

後續事件

傷亡

影響

参见

注释

引用

參考資料

外部链接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