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乌克兰伊万诺-弗兰基夫斯克州的城市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伊凡諾-弗蘭基夫斯克[2](烏克蘭語:Івано-Франківськ,羅馬化:Ivano-Frankivsk,IPA:[iˈʋɑn̪o frɐn̪ˈkiu̯sʲk] (ⓘ)),又按俄語名譯为伊万诺-弗兰科夫斯克[3],是烏克蘭伊万诺-弗兰科夫斯克州伊万诺-弗兰科夫斯克区伊万诺-弗兰科夫斯克市镇的城市,亦为该州的州府。2022年人口238,196[4]。
伊万诺-弗兰科夫斯克 Івано-Франківськ(烏克蘭語) 伊万诺-弗兰基夫斯克 | |
---|---|
城市 | |
伊万诺-弗兰科夫斯克城市景觀 | |
坐标:48°55′22″N 24°42′38″E | |
國家 | 烏克蘭 |
州 | 伊万诺-弗兰科夫斯克州 |
区 | 伊万诺-弗兰科夫斯克区 |
市镇 | 伊万诺-弗兰科夫斯克市镇 |
建立 | 1650年 |
政府 | |
• 市長 | 魯斯蘭·馬爾欽基夫 (全烏克蘭自由聯盟) |
海拔 | 244 公尺(801 英尺) |
人口(2022年)[1] | |
• 總計 | 238,196人 |
时区 | EET(UTC+2) |
• 夏时制 | EEST(UTC+3) |
郵政編碼 | 76000 |
電話區號 | +380 342 |
網站 | www |
此地舊稱斯坦尼斯拉維夫/斯坦尼斯瓦乌夫/斯坦尼斯拉沃夫/斯坦尼斯劳(烏克蘭語:Станиславів;波蘭語:Stanisławów;俄语:Станиславов;德語:Stanislau)[5][6],二战后,该地名称被简化为斯坦尼斯拉夫/斯坦尼斯瓦夫(乌克兰语:Станіслав,波兰语:Stanisław,俄语:Станислав)。1962年時為了紀念烏克蘭作家伊万·弗蘭科而改為伊万诺-弗兰科夫斯克。由於這座城市的名字較長,居民有時非正式地簡稱為弗兰内克 (Франик, Franyk)[7]。
儘管伊万诺-弗兰科夫斯克是現今的官方名稱,但舊稱斯坦尼斯拉沃夫從未被完全放棄或遺忘,並且會在城市中以各種形式出現。
斯坦尼斯瓦沃夫於17世紀中葉由波蘭人所建,在1772年第一次瓜分波兰中成為奧匈帝國領土。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奧匈帝國瓦解,該市成為西烏克蘭人民共和國的臨時首都。1921年3月18日,隨著里加和约簽訂,城市成為波蘭第二共和國的一部分。二戰期間這座城市被蘇聯吞併,兩年後被納粹德國占領,戰後則再度由蘇聯管轄。
1962年11月9日,城市更為現名。
1991年,烏克蘭獨立。城市由烏克蘭管轄迄今。
該市經濟的主要部門有:食品工業、金屬加工、木工、建築、機械、輕工、化工和旅遊業。工業佔全市總就業人口的15%左右,工業企業536家,其中大型企業50多家。
伊万諾-弗蘭科夫斯克市的公共交通網絡包括公共汽車、無軌電車和出租車。無軌電車路線有9條,普通巴士約52條。伊萬諾-弗蘭科夫斯克車站為該市的的主要鐵路車站[8]。航空運輸由距離市中心4.4公里的伊萬諾-弗蘭科夫斯克國際機場提供服務。
伊万诺-弗兰科夫斯克與烏克蘭大部分地區一樣,氣候溫和,夏季溫暖,冬季則相對寒冷。年降水的平均天數為170日。
伊万诺-弗兰科夫斯克 (1991–2020, 極端值:1948–現今) | |||||||||||||
---|---|---|---|---|---|---|---|---|---|---|---|---|---|
月份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全年 |
历史最高温 °C(°F) | 16.1 (61.0) |
20.9 (69.6) |
26.0 (78.8) |
30.4 (86.7) |
32.2 (90.0) |
33.9 (93.0) |
37.1 (98.8) |
37.2 (99.0) |
36.3 (97.3) |
28.4 (83.1) |
22.1 (71.8) |
19.1 (66.4) |
37.2 (99.0) |
平均高温 °C(°F) | 0.8 (33.4) |
3.0 (37.4) |
8.1 (46.6) |
15.3 (59.5) |
20.5 (68.9) |
23.7 (74.7) |
25.8 (78.4) |
25.5 (77.9) |
20.0 (68.0) |
14.1 (57.4) |
7.1 (44.8) |
1.8 (35.2) |
13.8 (56.8) |
日均气温 °C(°F) | −3.0 (26.6) |
−1.5 (29.3) |
2.8 (37.0) |
9.1 (48.4) |
14.1 (57.4) |
17.7 (63.9) |
19.5 (67.1) |
18.9 (66.0) |
13.8 (56.8) |
8.3 (46.9) |
3.0 (37.4) |
−1.7 (28.9) |
8.4 (47.1) |
平均低温 °C(°F) | −6.7 (19.9) |
−5.3 (22.5) |
−1.8 (28.8) |
3.2 (37.8) |
8.1 (46.6) |
12.0 (53.6) |
13.8 (56.8) |
13.0 (55.4) |
8.4 (47.1) |
3.7 (38.7) |
−0.4 (31.3) |
−5.0 (23.0) |
3.6 (38.5) |
历史最低温 °C(°F) | −33.9 (−29.0) |
−32.5 (−26.5) |
−26.1 (−15.0) |
−11.1 (12.0) |
−3.9 (25.0) |
0.0 (32.0) |
3.9 (39.0) |
3.4 (38.1) |
−4.0 (24.8) |
−14.2 (6.4) |
−18.7 (−1.7) |
−35.7 (−32.3) |
−35.7 (−32.3) |
平均降水量 mm(英寸) | 28.0 (1.10) |
31.2 (1.23) |
35.6 (1.40) |
48.1 (1.89) |
75.6 (2.98) |
90.4 (3.56) |
91.5 (3.60) |
74.5 (2.93) |
61.0 (2.40) |
43.1 (1.70) |
32.9 (1.30) |
35.5 (1.40) |
647.4 (25.49) |
平均降水天数(≥ 1.0 mm) | 7.0 | 7.7 | 7.5 | 8.5 | 10.3 | 11.2 | 10.1 | 9.3 | 8.2 | 7.0 | 7.4 | 8.4 | 102.6 |
平均降雪天数 | 14 | 13 | 9 | 3 | 0 | 0 | 0 | 0 | 0 | 1 | 7 | 13 | 60 |
平均相對濕度(%) | 81.8 | 80.0 | 75.9 | 70.2 | 71.3 | 73.9 | 73.8 | 75.6 | 78.7 | 80.5 | 84.1 | 85.6 | 77.6 |
数据来源1:Pogoda.ru.net,[9] World 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 (precipitation, humidity, and precipitation days 1981–2010)[10] | |||||||||||||
数据来源2:Weatherbase (snow days)[11] |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