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牆(英語:paywall)是一种通过购买或付费订阅来限制对内容(尤其是新闻)的访问的方法[1][2]。自2010年代中期,开始有报纸在其网站上实施付費牆,以此作为增加收入的一种方式,因为付费印刷读者和广告收入多年来一直在下降(部分原因是使用了广告屏蔽器[3]。在學術界,阅读研究论文通常要收费,并且要通过订阅的学术图书馆获得[4][5]。其他報紙,主要如《紐約時報》,则在各種付費牆的實施和撤消之間搖擺不定。

歷史

1996年,《華爾街日報》成立並繼續維持「硬」式付费牆[6]。其他報紙(主要是《紐約時報》)在各種付費牆的實施和撤消之間搖擺不定[7]

怀疑付費牆模型的专家包括阿里安娜·赫芬頓,他在2009年的《卫报》上宣称「付費牆已成为历史」。据报道,维基百科的联合创始人吉米·威尔士在2010年将《泰晤士报》的付費牆称为「愚蠢的实验」[8]

类型

付费墙模型有三种:「硬式付费牆」没有免费内容,而是提示用户付费以阅读,收听或观看内容;「软式付费牆」允许读者使用某些免费内容,例如摘要;「計量式付費牆」允许读者在特定时间段内访问一定数量的免费文章,从而使用户无需订阅即可查看,具有更大的灵活性[9]

組合

「更软」的付費牆策略包括允许免费访问选定内容,同时将付费内容保留在付费牆之後。

反應

行業

专业人士对收费墙的反应参差不齐。关于付費墙的大多数讨论都围绕其作为企业的成败。

讀者

关于讀者对付费牆的反应已有研究。由加拿大媒体研究协会完成的一项名为「加拿大消费者不愿为在线新闻付费」的研究直接确定了加拿大对付费墙的反应。该研究对1,700名加拿大人进行了调查,发现92%的在线阅读新闻的参与者宁愿找到免费的替代方案,也不愿为自己喜欢的网站付费(相比于82%的美国人[10])。另有81%的人表示,他们绝对不会为他们首选的在线新闻网站付费[11]

应对策略

使页面在禁用Javascript的情况下显示,例如使用archive.is存档页面不含JavaScript的版本或安装NoScript扩展以屏蔽JavaScript可以绕过一些在线付费墙。

也可以使用网络浏览器中的「私密瀏覽模式」(private browsing mode)绕过某些在线付费牆[12]

关连条目

参考文献

延伸閱讀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