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原始材料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一次文献,又稱初級資料、首次資料、一級來源或稱第一手資料,是文獻學、圖書館學、地理學中指用來作為證據的引文資料,寫作者將其來源方式可以區分成:[1]
此條目可参照英語維基百科相應條目来扩充。 (2020年4月26日) |
按資料來源型式,其性質、例子及發表形式的常見情況如下表:[2]
文獻型式 | 性質 | 例子 | 發表為 |
---|---|---|---|
一次文獻 |
|
實驗結果、觀察、問卷、訪查、資料庫、典藏資料、書信、文學或藝術作品、手稿、會議記錄、企業檔案、專利、碩博士論文、出生/婚姻/稅務記錄、祖譜、相片、日記、部落格、微博、網站內容、自傳 |
|
二次文獻 |
|
對於一次文獻內容的引文、引用、詮釋和描述 |
|
三次文獻 |
|
對於一次文獻、二次文獻內容的引文、引用、詮釋和描述 |
二次文獻的作品和一次文獻相比的最大不同是研究寫作時對於他人研究分析見解及摘要(二次文獻)及證據資料(一次文獻)的區別,也因此對研究甲來說做為二次文獻的文獻,亦有可能對研究乙來說是一次文獻。[1]
三次文獻的作品和二次文獻相比的最大不同是,三次文獻寫作只以他人研究分析見解及摘要來自二次文獻編輯為主,如百科全書、字典等等。也因此三次文獻的作品不像二次文獻會去對第一級來源做原創研究的分析和見解。[1]
三次文獻作品常常是一般知識或專業知識的總觀介紹,介紹並界定對該專業領域或語言受眾最基本的知識體系,其目標在於快速查找已建制發表並常視為共同同意的「假設」、「知識概念觀聯」和「知識社群共識」[1]
如何區辨並使用來自如網際網路的第一級來源內容,是訓練批判式思考的重要訓練。[4][5][6][7][8][9][10]維基百科編者也應區辨來源,避免在撰寫條目時詮釋、分析、評價和合成一次文獻。對於一次文獻的詮釋、分析和評價和合成應使用可靠的二次文獻。[11]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