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一個國家的誕生》(英語:The Birth of a Nation,原名《同族人》(The Clansman)),是美國電影史上最有影響力、也最具爭議性的電影之一,也因為電影播放時間長達三小時,成為有史以來,世上首部具有巨大社會影響的電影作品。
一個國家的誕生 The Birth of a Nation | |
---|---|
基本资料 | |
导演 | D·W·格里菲思 |
监制 | D·W·格里菲思 |
编剧 | 小托马斯·迪克逊 法蘭克·E·伍茲 D·W·格里菲斯 |
原著 | 《同族人》 小托马斯·迪克逊作品 |
主演 | 莉蓮·吉許 亨利·B·沃爾索 梅·馬素 |
配乐 | 約瑟夫·卡爾·布列爾 |
摄影 | 比利·比澤 |
剪辑 | D·W·格里菲思 約瑟夫·赫納貝瑞 詹姆士·史密斯 蘿絲·史密斯 拉烏爾·沃爾什 |
制片商 | David W. Griffith Corp.[*] |
片长 | 190分鐘 (幀率每秒16) |
产地 | 美国 |
语言 | 默片 英語標題 |
上映及发行 | |
上映日期 | 1915年2月8日 (洛杉磯) |
发行商 | 紀元電影公司 |
预算 | $10萬美元 |
票房 | $5000萬–1億美元 |
各地片名 | |
中国大陆 | 重見光明[註 1] 国家创生记 民族再造[1] |
香港 | 一民族之誕生 重見光明 |
此片由戴维·沃克·格里菲思執導,情節設定在南北戰爭期間及戰後,於1915年2月8日首映。由於拍攝手法的創新,以及因為對白人優越主義的提倡和對三K黨的美化所引起的爭議性,使得此片在電影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一個國家的誕生》的劇本是改編自小托马斯·迪克逊將三K黨描寫成英雄的小說和舞台劇《同族人》。
此片最初是以一個中場休息分為前後兩部份的。故事的前半段描述內戰前的美國,從兩個家族的並排對照切入:
史東曼家的男孩們到南卡羅萊納的卡梅隆莊園去拜訪卡梅隆一家,那兒是老南部(Old South)的頂點,也是老南方所代表的一切最繁華的時代。史東曼的大兒子和瑪格麗特·卡梅隆墜入情網,班·卡梅隆也望着愛茜·史東曼的畫像如癡如醉。南北戰爭爆發時,這兩家的每一個男孩各自加入了己方的軍隊。一支由白人軍官帶領的黑人民兵洗劫了卡梅隆莊園,並且企圖強暴卡梅隆家的每一個女眷,但邦聯軍隊擊潰這些民兵,拯救了她們。同時,史東曼最小的兒子和卡梅隆家的兩個男孩都戰死沙場;班·卡梅隆也在一場英勇的戰鬥中負傷,這一戰使他贏得了「小上校」(the Little Colonel)的綽號,這也成为了在之后的情节中影片對他的稱呼。小上校被送進一所北軍的醫院,在那兒和擔任護士的愛茜重逢。戰爭結束,亞伯拉罕·林肯在福特劇院遭到暗殺,則使奧斯汀·史東曼及其他激進派眾議員得以透過重建「懲罰」南方的脫離聯邦。
後半段則開始敘述重建時期。史東曼和他的黑白混血門徒塞拉斯·林奇(Silas Lynch)來到南卡羅萊納,親自實行他們透過選舉作票(election fraud)加強南方黑人力量的計畫。同時,班受到白人小孩裝鬼嚇跑黑人小孩的啟發,想出了一個試圖扭轉南方白人明顯失勢狀態的計畫,那就是組織三K黨,儘管他成為三K黨一員的事實激怒了愛茜。
隨後,一個性格兇殘,圖謀佔有白種女人的前奴隸格斯(Gus)粗野地向芙蘿拉求婚。她逃進森林,格斯緊追不捨;最後,在斷崖邊上無路可逃的芙蘿拉跳崖自盡,以免自己遭到強暴。三K黨的反應則是追捕格斯,將他私刑處死,並把他的屍體放在副州長塞拉斯·林奇的門前。林奇隨即展開報復,下令取締三K黨,卡梅隆一家逃過黑人民兵的追捕,躲進兩名前聯邦士兵所住的一間小屋;根據字幕,兩人同意幫助他們過去的南方敵人捍衛他們的「雅利安人的天賦權利」(Aryan birthright)。
這時,在奧斯汀·史東曼離開之後,林奇試圖逼迫愛茜嫁給他。喬裝打扮的三K黨人發現了她的處境,趕緊到別處求救兵。此時勢力達到極盛的三K黨騎着馬回來解救她,並且把握機會將所有黑人逐出他們的住所。而在此同時,林奇的民兵開始圍攻卡梅隆一家藏身的小屋,但三K黨人又一次及時拯救他們。大獲全勝的三K黨人上街遊行慶祝,鏡頭隨即跳到下一次大選,投票當天武裝騎馬的三K黨出現在黑人的住處外,嚇得黑人不敢投票。電影的結局是雙重大團圓,菲爾·史東曼和瑪格麗特·卡梅隆,以及班·卡梅隆和愛茜·史東曼兩對佳偶終成眷屬。最後一幕顯示,遭受神話般的戰神壓迫的大眾,突然發現自己在耶穌基督的聖像下重獲平靜;最後一行字幕更是極盡華麗地呼籲:「我們難道不敢夢想一個不再由殘忍戰神統治的黃金時代,取而代之的是和平之城(City of Peace)裡安坐於友愛殿堂(Hall of Brotherly Love)的仁慈君王。」
全片是以湯瑪士·狄克森的兩部小說《同族人》和《美洲豹的斑點》為藍本。二月在洛杉磯克魯恩會堂(Clune's Auditorium)首映的片名仍是《同族人》,但由於作者湯瑪士·狄克森的建議,三週後(3月3日)在紐約時代廣場的自由劇院正式舉行東岸首映時,片名也隨之更改。[來源請求]
片名自「同族人」改為「一個國家的誕生」,反映了格里菲斯的信念:在南北戰爭前,美國只是一個由彼此敵對的各州所組成的鬆散聯合體,北方戰勝了南方分離的各州,則最終將聯邦各州結合於同一個國家權威之下。[3]然而,三K黨即使到了今日也以保衛「白人女性」的「隱形帝國」和「隱形國家」自命,因此也有些人將片名解釋為「一個隱形國家的誕生」(The Birth of the Invisible Nation)。
格里菲斯同意付給狄克森一萬美元,以購買其劇本《同族人》的版權,但金錢卻不敷使用,只能支付最初選擇權的2,500美元。為了抵償欠款,他同意給予狄克森電影紅利的百分之二十五。狄克森勉強接受,但電影史無前例的成功卻讓他一夜致富:狄克森的收益在當時創下了原作者自電影獲得的最高總額,多達數百萬美元。
格里菲斯的預算從四萬美元開始,但這部電影最終花了他十一萬美元[來源請求](相當於2007年的220萬美元)[4]。結果,格里菲斯不得不一再為電影尋找新的資金來源。該片二美元的票價(相當於2007年的40美元)[4]創史上新高,但它一直是有史以來最賺錢的電影,直到《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在1937年取而代之。
西點軍校的工兵為南北戰爭戰鬥場景提供技術指導,同時為格里菲斯帶來片中使用的大量火砲。[5]
此片於1915年2月8日在洛杉磯市中心的克魯恩會堂首映。
此片由於對歷史的詮釋角度而倍受爭議。休士頓大學電影史學者史蒂芬·敏茲(Steven Mintz)將此片傳達的訊息概述如下:重建是一場大災難,黑人永遠不可能平等整合於白人社會之中,三K黨的暴力行為則被合理化為重建正直政府的行動。[6]此片將內戰後的南方描繪成因為南方的敵人(廢奴主義者、黑白混血兒、和來自北方的提包共和黨政客)操縱黑人對抗南方白人而岌岌可危,並暗示三K黨是重建秩序的一方。這也是當時美國白人歷史學者幾乎一面倒的看法,其中以唐寧學派最具代表性,但它也受到W·E·B·杜波依斯及同時其他黑人歷史學者的強烈批判,而唐寧學派對這些人完全不予理會。某些學者甚至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還堅持這個觀點,例如E·梅頓·寇特(E. Merton Coulter)的《重建下的南方》(The South Under Reconstruction,1947年);直到1950和60年代的民權運動,才能讓新一代史家(如艾瑞克·方納(Eric Foner))重新思考重建時期,對那個時代產生不同的看法。[來源請求]
此片的許多內容在今天的觀眾看來,似乎都是駭人聽聞的種族主義:片中的黑人色瞇瞇地尾隨着白種女人,黑人議員則在議事進行中大啖雞肉,還把鞋子脫掉。儘管此片用了幾位黑人演員飾演次要角色,但絕大多數的黑人或混血兒角色,都是由黑臉扮裝(blackface)的白人演員飾演。這是好萊塢當時的流行風尚,因為任何一個和白人女演員近距離接觸的角色,都必須要由白人男性飾演[來源請求] (例如卡梅隆家的女僕不僅是白人,而且明顯是男性)。
其中一段插卡字幕(intertitle)宣稱,接下來的場景來自於一幀州議會的真實照片;但這段字幕事實上被安插在一個空無一人的法庭場景,而後隨場景淡出,開始上演黑人的譁眾取寵鬧劇。這被認為是格里菲斯的掩飾手法;他實際上是以空無一人的法院照片作為場景來源,但卻以字幕的說法誤導觀眾。
儘管此片獲利豐厚,也獲得一些白人影評及廣大白人影迷的喜愛,卻也從上映開始就遭受黑人的強烈抗議。電影在各地的首映廣受新近成立的全國有色人種促進協會抗議。[1]格里菲斯說,嚴厲的批判令他感到意外。[來源請求]
《一個國家的誕生》所表述的政見,使它一上映就引發對立。波士頓、費城及其他大城市都發生暴動,而芝加哥、俄亥俄州、丹佛、匹茲堡、聖路易、堪薩斯城和明尼阿波利斯則禁止此片上映。據傳,這部電影創造了一個鼓勵白人幫派攻擊黑人的氛圍。在印地安納州的拉法葉,一名白人在看完此片之後殺害了一個黑人青少年。[7]
原著劇本《同族人》的作者湯瑪士·狄克森曾是威爾遜總統的同班同學。狄克森在白宮為總統、部會首長和他們的家人安排了一次放映。據報導,威爾遜對電影的評語是「宛如以閃電刻劃歷史。我唯一的遺憾是,這一切竟是如此真實。」亞瑟·林克(Arthur Link)在《威爾遜:新自由》(Wilson: The New Freedom)一書中則引用威爾遜機要秘書約瑟夫·塔默提(Joseph Tumulty)的證言,否認威爾遜說過這些話,並宣稱「總統在放映之前對這部劇本的性質一無所知,並且從未對它表示讚許」。[8]這個在報章雜誌上一再重複出現的錯誤引述,顯然出自狄克森本人,他為了宣傳這部電影幾乎不擇手段,甚至以「聯邦政府認可」的名目進行推銷。然而,在此片引發的爭議擴大之後,威爾遜卻在私人通信中表示不贊成這一「不幸的產品」。[9]
幾位獨立的黑人製作者則發表了埃米特·史考特(Emmett J. Scott)導演的《一個種族的誕生》(The Birth of a Race,1919年),以回應《一個國家的誕生》。這部描繪黑人正面形象的影片慘遭白人影評痛批,但黑人影評,以及前往種族隔離戲院觀賞的影迷們卻讚不絕口。[來源請求]身兼導演、製片人和作家三者的奧斯卡·米修(Oscar Michaeux)也以《在我們的家門裡》(Within Our Gates,1919年)回應《一個國家的誕生》,並以一個好色的白人侵犯黑人女性的情節,逆轉了格里菲斯片中的一個關鍵場景。
《一個國家的誕生》也和三K黨的復活密不可分,它在長期銷聲匿跡之後,於此片上映的同一年重振旗鼓;它還影響北方對於南方輿論的轉變。[來源請求] 即使已經過了半世紀,親邦聯的理想主義仍在南方流傳,並對國家意識形態的統一造成阻礙。[來源請求] 直到1970年代,三K黨仍將此片用作招募新兵的工具。
即使在上映將近一世紀之後,此片仍然充滿爭議性。2000年2月22日,《洛杉磯時報》編輯克勞蒂亞·考克爾(Claudia Kolker)在一篇名為《歷史學家正視國家血腥過往時的痛苦呈現》(A Painful Present as Historians Confront a Nation's Bloody Past)的報導中寫道:
一戰結束既帶來了經濟危機,也引發了一場影響遍及少數族群和工會團體的恐共熱潮。就在三年之前,死去多時的三K黨則在電影《一個國家的誕生》幫助下借屍還魂。[10]
此片於1915年問世,由於確立了劇情長片(feature-length film,長度超過60分鐘的電影皆屬之)的未來發展,同時落實了電影語言的運用而為人稱道。
它是當時收益最高的電影,據現有的謝巴德版(Shepard version)DVD封面所述,此片的門票收入超過一千萬美元(相當於2007年的兩億美元)[4]。
1992年,美國國會圖書館認為此片具有「文化上的重要性」(culturally significant),並選入美國國家電影保護局典藏。
美國電影學會曾分別在1998年、2007年評選百年百大電影、百年百大電影(10週年版)(AFI's 100 Years... 100 Movies (10th Anniversary Edition))。此片曾列在1998年的百年百大電影名單第44名,但是在新版退出前一百名之外。
儘管劇情充滿爭議,此片還是受到許多影評人的讚許。羅傑·艾伯特即表示:「《一個國家的誕生》並不因為主張邪惡而成為爛片。如同莱尼·里芬斯塔尔的《意志的勝利》,它是一部為邪惡申辯的偉大電影。瞭解它如何為邪惡辯護,不僅是學到更多對電影的知識,更能使我們對邪惡多了解一些。」[11]
電影史學者喬納森·萊柏(Jonathan Lapper)的看法正好相反,他主張此片不應該再被視為經典名作。他在《一個國家的迷思》(The Myth of a Nation)這篇文章中寫道:「大多數影評人(業已)對這部電影形成了一種延續至今的反應模式:讚美該片的技巧、譴責該片的內容、讓技術這張王牌壓倒內容,最後宣布它是傑作。」但他認為,將電影的內容和技術二分是偽善的作法。
此片的續集於一年後(1916年)上映,名為《一个国家的衰亡》。該片由湯瑪士·狄克森執導,片名取自他的同名小說。電影分為三幕,還有一段開場白。[13]這部續集咸認已亡佚。[14]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