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om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海口,又稱海門,外海與內海會合收窄之處,或海與大江會合之處。因此而叫口。若內海為港,又稱港口。由此擴至內海同港之意。
由於海口地勢似門口,防守要地,會駐兵立鎮看實。海口係交通要道,有時鎮亦會變成埠,客貨集散。就咁亦有唔少地名叫海口,散見史書。當今最出名係海南海口市,其他諸如福建海口鎮,臺灣舊日海口莊。
海口至早見於漢時。
《後漢書》。顯宗孝明帝紀,「夏四月,遣將作謁者王吳修汴渠,自滎陽至于千乘海口。」循吏列傳,「夏,遂發卒數十萬,遣景與王吳脩渠築隄,自滎陽東至千乘海口千餘里。」
漢光武帝時,派王景同王吳,治黃河,去到千乘郡海口。
《三國志》。呂岱傳,「遣良與時南入,而徽不承命,舉兵戍海口以拒良等。」
士徽拒吳國,派兵守海口,唔畀戴良任交州刺史。
《宋書》。列傳,「欲從武康珝溪開漕谷湖,直出海口,一百餘里,穿渠浛必無閡滯。」
《梁書》。列傳,「經一歲,捕魚人張係世,於海口忽見有銅花趺浮出水上,係世取送縣,縣以送臺,乃施像足,宛然合。」
《陳書》。本紀,「海口河目,賢聖之表既彰,握旄執鉞,君人之狀斯偉。」
《隋書》。列傳,「高祖崩,煬帝即位,大業元年正月,軍至海口。」「大業初,煬帝潛有取遼東之意,遣弘嗣往東萊海口監造船。」「收其餘骨,王則內金甕中,沉之於海,有官者以銅甕,沉之於海口」
《舊唐書》。「辛巳,移登州平海軍於海口安置。」「過海口,下惡水,濤瀧壯猛,難計期程,颶風鱷魚,患禍不測。」
《新唐書》。志,「府,故漢襄平城也。東南至平壤城八百里;西南至都里海口六百里;西至建安城三百里,故中郭縣也;南至鴨淥江北泊汋城七百里,故安平縣也。」列傳,「臣所領州,在廣府極東,過海口,下惡水,濤瀧壯猛,難計期程,颶風鱷魚,患禍不測。」
《新五代史》。南漢世家, 「龑以兵駐海門,權已殺公羨,逆戰海口,植鐵橛海中,權兵乘潮而進,洪操逐之,潮退舟還,轢橛者皆覆,洪操戰死,龑收餘眾而還。」
《宋史》提及海口甚多,唔盡錄。
五行,「乙巳,興化軍及福清縣及海口鎮大水,漂民廬、官舍、倉庫,溺死者甚眾。」「六月乙巳夜,福清縣、興化軍大風雨,壞官舍、民居、倉庫及海口鎮,人多死者。」
地理,「有海口、海陵、博臘、遂訓等四砦,有鉛場。」
河渠,「故虎牢迤東距海口三二千里,恆被其害,宋為特甚。」「至和元年,遣使行度故道,且詣銅城鎮海口,約古道高下之勢。」河渠海口繁多唔盡錄。
食貨,「海州板浦、惠澤、洛要三場歲鬻四十七萬七千餘石,漣水軍海口場十一萬五千餘石」
列傳,「緣邊戰棹司自淘河至泥姑海口,屈曲九百餘里,此天險也。」「會契丹泛海劫千乘縣,繼宣請於海口置砦以御之。」列傳海口繁多唔盡錄。
《遼史》。太祖,「築長城於鎮東海口。」地理,「東至北烏魯虎克四百里,南至海邊鐵山八百六十里,西至望平縣海口三百六十里,北至挹婁縣、範河二百七十里。東、西、南三面抱海。」
《金史》。本紀,「又入金城海口,殺長山尉,執二巡檢以去。」列傳,「宋主初走入海時,於此上船,過錢塘江別有河入越州,向明州定海口迤邐前去昌國縣。」「鎮安距迎樂堌海口二百餘里,實遼東往來之衝。」
《元史》提及海口甚多,唔盡錄。
世祖,「辛亥,敕元帥阿海分兵戍平灤、海口及東京、廣寧、懿州,以餘兵詣京師。」「庚寅,以阿剌罕既卒,命阿塔海等分戍三海口,令阿塔海就招海中餘寇。」「阿塔海乞以戍三海口軍擊福建賊陳吊眼,詔以重勞不從。」「分軍戍守江南,自歸州以及江陰至三海口,凡二十八所。」「錢塘控扼海口,舊置戰船二十艘,故海賊時出,奪船殺人,今增置戰船百艘、海船二十艘,故盜賊不敢發。」
成宗,「開中慶路昆陽州海口。」
《明史》提及海口甚多,唔盡錄。
《清史稿》提及海口甚多,唔盡錄。
《廣東新語》。
地語,「山至虎門,則聳為大獸者五,以收海口而控下關。」 墳語,「而虎門之內,又有浮蓮塔以束海口,使山水回顧有情,勢力逾重,是為江上之第三道塔雲。」 介語,「弔,介之屬也,產瓊州海口港中,蛇頭鼍身,水宿不棲,其膏其輕利,貯以銅瓦皆滲出,惟雞卵盛之則不漏。以治諸腫毒,功同熊膽。」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