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om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阿爾卑斯山(德文:Alpen;法文:Alpes;意大利文:Alpi;斯洛文尼亞文:Alpe;英文:Alps)係歐洲最大山脈,東起奧地利同斯洛文尼亞,西至法國,穿過意大利,瑞士,列支敦士登同德國。最高峰係白朗峰,響正法意邊境。
阿爾卑斯山係中歐一個新月形嘅地理特徵,由東到西延伸咗800 km(500 mi)嘅弧形(彎曲線),闊度有200 km(120 mi)。山峰嘅平均高度係2.5 km(1.6 mi)。[1] 呢個山脈由地中海北面嘅波河流域開始,經過法國嘅格勒諾布爾,向東延伸穿過瑞士嘅中部同南部。之後繼續向維也納、奧地利延伸,再向東南延伸到亞得里亞海同斯洛文尼亞。[2][3][4]
喺南面,佢深入到北意大利,而喺北面就延伸到德國巴伐利亞嘅南部邊界。[4] 喺瑞士嘅基亞索同巴伐利亞嘅阿爾高等地方,山脈同平原嘅分界好清楚;但喺其他地方,好似日內瓦,分界就冇咁明顯。
阿爾卑斯山分布喺以下國家:奧地利(佔山脈面積嘅28.7%)、意大利(27.2%)、法國(21.4%)、瑞士(13.2%)、德國(5.8%)、斯洛文尼亞(3.6%)、列支敦士登(0.08%)同摩納哥(0.001%)。[5]
山脈最高嘅部分由羅納河谷嘅冰川峽谷分開,由勃朗峰到南面嘅馬特洪峰同蒙特羅莎,以及北面嘅伯恩高地。喺奧地利同斯洛文尼亞嘅東部山脈,峰頂比中部同西部嘅要矮。[4]
阿爾卑斯山地區嘅命名差異好大,令到山脈同亞區嘅分類變得好困難,但一般嘅分類係分做東阿爾卑斯山同西阿爾卑斯山,根據地質學家Stefan Schmid嘅講法,兩者嘅分界喺瑞士東部,[6] 靠近斯普呂根山口。
西阿爾卑斯山同東阿爾卑斯山最高嘅山峰分別係勃朗峰,高4,810 m(15,780 ft),[7] 同貝爾尼納峰,高4,049 m(13,284 ft)。第二高嘅主要山峰分別係蒙特羅莎,高4,634 m(15,203 ft),同奧特勒山,[8] 高3,905 m(12,810 ft)。
有一系列較低嘅山脈平行於阿爾卑斯山主脈,包括法國嘅法國前阿爾卑斯山同瑞士同法國嘅侏羅山脈。阿爾卑斯山嘅次要山脈由地中海到維也納森林沿住分水嶺延伸,經過阿爾卑斯山好多最高同最有名嘅山峰。由卡迪博納山口到滕德山口,佢向西延伸,之後轉向西北,然後喺馬達萊納山口附近轉向北面。到達瑞士邊境之後,主脈嘅線大約向東北方向延伸,一直到維也納附近結束。[9]
阿爾卑斯山弧形嘅東北端,就喺流入黑海嘅多瑙河上,係維也納附近嘅利奧波德山。相比之下,阿爾卑斯山嘅東南部喺的里雅斯特附近嘅杜伊諾同巴爾科拉一帶嘅亞得里亞海結束。[10]
阿爾卑斯山曾經畀軍隊、商人、朝聖者、學生同遊客穿越過。無論係公路、鐵路定係步行嘅穿越路線都叫做「山口」,通常由平原同丘陵地帶嘅山谷引領到山間嘅低窪處。[11]
喺中世紀時期,宗教團體喺好多主要山口嘅頂峰設立咗山間收容所。[12]最重要嘅山口包括伊瑟蘭山口(最高嘅山口)、阿涅爾山口、布雷納山口、蒙塞尼山口、大聖伯納山口、滕德山口、聖哥達山口、澤默靈山口、辛普朗山口同斯泰爾維奧山口。[13]
布雷納山口橫跨意大利同奧地利邊界,分隔開外茨塔爾阿爾卑斯山同齊勒塔爾阿爾卑斯山,由14世紀開始就俾人用嚟做貿易路線。澤默靈山口係阿爾卑斯山最低嘅山口,海拔985 m(3,232 ft),由下奧地利州通往施蒂利亞州。自12世紀有收容所喺度建立之後,呢度一直都有人使用。喺19世紀中期,有條鐵路喺山口路線上建咗個長1.6 km(1 mi)嘅隧道。大聖伯納山口係阿爾卑斯山最高嘅山口之一,海拔2,469 m(8,100 ft),橫跨意大利同瑞士嘅邊界,喺霞慕尼東面嘅瓦萊阿爾卑斯山山麓。1800年,拿破崙·波拿巴帶領40,000名士兵經過呢個山口。[14]
蒙塞尼山口一直都係西歐同意大利之間重要嘅商業同軍事通道。好多軍隊都經過呢個山口前往意大利半島。由君士坦丁一世、小丕平同查理曼到亨利四世 (神聖羅馬帝國)、拿破崙,以至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嘅德國山地獵兵。[15]
而家呢個山口已經畀弗雷瑞斯公路隧道(1980年開通)同弗雷瑞斯鐵路隧道(1871年開通)取代咗。[16]
聖哥達山口由瑞士中部通往提契諾州。1882年,長15 km(9.3 mi)嘅聖哥達鐵路隧道開通,將瑞士嘅琉森同意大利嘅米蘭連接起嚟。98年之後,聖哥達公路隧道(長16.9 km(10.5 mi))開通,將A2高速公路北面嘅格舍嫩同南面嘅艾羅洛連接起嚟,就好似鐵路隧道一樣。[17]
2016年6月1號,全世界最長嘅鐵路隧道聖哥達基線隧道開通喇,佢用兩條各57.1 km(35.5 mi)長嘅單管將烏里州嘅厄斯特菲爾德同提契諾州嘅博迪奧連接起嚟。[18]
呢個係第一條平地穿越阿爾卑斯山嘅隧道。[19]
由2016年12月11號開始,佢已經成為正常鐵路時間表嘅一部分,每小時都有定期列車來往巴塞爾/琉森/蘇黎世同貝林佐納/盧加諾/米蘭之間。[20]
阿爾卑斯山最高嘅山口係法國薩瓦省嘅伊瑟蘭山口,海拔2,770 m(9,088 ft),其次係意大利北部嘅斯泰爾維奧山口,海拔2,756 m(9,042 ft)。呢條路喺1820年代建成。[13]
國際攀山聯合會(UIAA)定咗82個「官方」阿爾卑斯山峰頂,佢哋都係至少4,000 m(13,123 ft)高。[21]呢個名單唔單止包括山,仲有啲突出度唔高但係被認為係重要登山目標嘅副峰。下面列出咗29個至少有300 m(984 ft)突出度嘅「四千米山峰」。
雖然白朗峰喺1786年首次被登頂,少女峰喺1811年,但係大部分阿爾卑斯山嘅四千米山峰都係喺19世紀下半葉先被攀登,特別係貝爾尼納峰(1850年)、多姆峰(1858年)、大康班峰(1859年)、懷斯霍恩峰(1861年)同埃克蘭峰(1864年);1865年馬特洪峰嘅攀登標誌住登山黃金時代嘅結束。卡爾·布洛迪希(1859-1956)係最早成功攀登所有主要四千米山峰嘅人之一。佢喺1911年完成咗佢嘅一系列攀登。[22]好多大型阿爾卑斯山三千米山峰都係喺19世紀初期被攀登,特別係格羅斯格洛克納峰(1800年)同奧特勒峰(1804年),儘管有啲要到好耐之後先被攀登,例如佩爾武峰(1848年)、維索山(1861年)同梅熱峰(1877年)。
第一個登上白朗峰嘅英國男性係喺1788年;第一個女性係喺1808年。到咗1850年代中期,瑞士登山家已經攀登咗大部分山峰,並且好受歡迎成為山嶺嚮導。愛德華·惠姆珀喺1865年(經過七次嘗試之後)登頂馬特洪峰,而喺1938年,阿爾卑斯山六大北壁嘅最後一個——艾格峰北壁——終於被首次攀登成功。[23]
名稱 | 高度 | 名稱 | 高度 | 名稱 | 高度 |
---|---|---|---|---|---|
白朗峰 | 4,810 m(15,781 ft) | 大若拉斯峰 | 4,208 m(13,806 ft) | 埃克蘭峰 | 4,102 m(13,458 ft) |
蒙特羅莎峰 | 4,634 m(15,203 ft) | 阿爾福貝爾峰 | 4,206 m(13,799 ft) | 施雷克霍恩峰 | 4,078 m(13,379 ft) |
多姆峰 | 4,546 m(14,915 ft) | 林普菲施霍恩峰 | 4,199 m(13,776 ft) | 上加貝爾霍恩峰 | 4,063 m(13,330 ft) |
利斯卡姆峰 | 4,532 m(14,869 ft) | 阿萊奇霍恩峰 | 4,194 m(13,760 ft) | 大帕拉迪索峰 | 4,061 m(13,323 ft) |
懷斯霍恩峰 | 4,505 m(14,780 ft) | 施特拉爾霍恩峰 | 4,190 m(13,747 ft) | 貝爾尼納峰 | 4,048 m(13,281 ft) |
馬特洪峰 | 4,478 m(14,692 ft) | 埃朗峰 | 4,173 m(13,691 ft) | 大菲施霍恩峰 | 4,049 m(13,284 ft) |
丹特布朗奇峰 | 4,357 m(14,295 ft) | 布萊特霍恩峰 | 4,160 m(13,648 ft) | 大格倫霍恩峰 | 4,043 m(13,264 ft) |
大康班峰 | 4,309 m(14,137 ft) | 少女峰 | 4,158 m(13,642 ft) | 懷斯米斯峰 | 4,013 m(13,166 ft) |
芬斯特拉爾霍恩峰 | 4,274 m(14,022 ft) | 綠色針峰 | 4,122 m(13,524 ft) | 拉金霍恩峰 | 4,010 m(13,156 ft) |
齊納爾羅特霍恩峰 | 4,221 m(13,848 ft) | 孟興峰 | 4,110 m(13,484 ft) | 列表續後 |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