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革命(粵拼:wo4 ping4 gaak3 ming6) (德文:Friedliche Revolution)指以和平為手段進行革命,不單外力革命,重包含內部改革用意,相對革命暴力。 呢篇文夾雜其他語言,唔合乎粵語嘅用字、句式或者文法。請改善。如果想睇吓似粵語口語嘅文應該點寫,可以睇吓Wikipedia:正文同埋Wikipedia:好文入面貼堂嘅範例。 方式 社運、不合作運動亦算係。 當權者讓步、自我解體 例子 政治 俄聯邦革命—蘇共同意制度革命,蘇聯解體。 柏林圍牆倒下後東德轉型(德語:Die Wende),東德併入西德[1]。 南斯拉夫前總統米洛舍維奇倒台。 一系列顏色革命、天鵝絨革命。 其他 經濟學上嘅革命,消費革命:因原本「商品價值=使用價值」,改變為「商品價值=30%使用價值+70%品牌附加值(包裝、廣告、推廣等費用)」、或者「30%使用價值+30%產品質量關注+20%產品服務(購買及售後)+20%品牌附加值」 今日嘅和平革命 主要發生喺已發展國家嘅社會運動或商業革命上,係文明人、和平主義者嘅表現。和平革命者唔應該打人、殺人為革命中心。 革命作品 電影 書 杜柯(Jack Duvall)、亞加民(Peter Ackerman)合著【更強大的力量:一個世紀之非暴力衝突】(A force more powerful: A century of nonviolent conflict) 睇埋 真普選 革命 議會 暴力嘅反思 暴力革命 註 [1]Stokes, G: "The Walls Came Tumbling Down", page 131.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3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