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譽鏐(鏐慣讀球,粵拼:gong1 jyu6 kau4[註 2];1910年3月3號—1984年5月6號)[3],又名江譽球[註 2]、黃標,字絳霞[註 1],號小蘭齋主,別號南海江楓,藝名南海十三郎,人稱十三哥、江十三,喺廣州出世,祖籍廣東南海縣張槎下塱村[註 5],係粵劇編劇。代表作有《心聲淚影》、《女兒香》、《燕歸人未歸》等。弟子有袁準、唐滌生等[註 6]。有一女黃菊霜[註 4]。清末翰林江孔殷太史第十三個仔;影星梅綺同食家江獻珠嘅叔父。
南海十三郎 | |
---|---|
字 | 絳霞 [註 1] |
號 | 小蘭齋主 |
原名 | 江譽鏐 |
出世 | 江譽球[註 2] 1910年3月3號 廣州黃沙叢桂西街 |
死 | 1984年5月6號 香港瑪嘉烈醫院 | (74歲)
別名 | 江楓、黃標 |
籍貫 | 廣東南海縣張槎鎮塱邊鄉下塱村 |
語言 | 粵語、吳語、國語、英語、德語 |
教育程度 | 大學肄業 |
母校 | 南武小學[註 3](約1920-1922,肄業) 私立嶺南大學附屬中學(約1922-1923,肄業) 廣州私立中德中學(約1923,肄業) 香港預科書院(1924-1925,肄業) 私立嶺南大學附屬中學(1925-1927) 香港華仁書院(約1927-1928) 香港大學(約1928-1929,肄業) |
職業 | 編劇 |
活躍時期 | 1924年—1960年代 |
知名作品 | 《心聲淚影》、《女兒香》、《燕歸人未歸》 |
伴侶 | 陳馬利(1920年代末) 林雪蝶(1930年代中,未正式結婚) 黃菊霜之生母(1930年代末) |
仔女 | 黃菊霜(女)[註 4] |
父母 | 江孔殷(父) 杜秀蘭(母) |
親屬 | 江清泉(阿爺) 江譽漢(大哥) 江仲雅(二哥) 江叔穎(三哥) 江季槐(四哥) 江譽桂(五哥) 江譽題(九哥) 江畹徵(十一姊) 江畹貽(十二姊) 江譽裴(十五弟) 江畹文(十六妹) 江畹英(十七妹) 江家潮(堂大佬) 江端儀(侄女) 江繩宙(侄仔) 江獻珠(侄女) 江沛揚(堂侄仔) |
簽名 | |
家世生平
江譽鏐係清末翰林江孔殷太史第十三個仔;阿媽係江孔殷第六房妾杜秀蘭,喺廣州黃沙叢桂西街生落佢之後過身[4],之後畀伯娘周氏湊大;兩歲跟江孔殷搬去香港堅道七十五號,無耐返去廣州河南嘅太史第住[3]。佢幼年喺太史第入邊嘅「蘭齋私塾」讀書,師從名儒何天輔、陳桂生等讀經史;十歲入讀南武小學,師從胡鳳昌等[註 3][3];之後先後入讀嶺大附中、中德中學、香港預科書院、香港華仁書院,再考入香港大學讀醫科。
1924年,預科書院請「寰球樂劇團」義演,班主何浩泉請江譽鏐編劇,佢就將莎翁嘅《隨汝喜歡》改編成《寒夜簫聲》,呢個亦係佢編嘅第一齣劇[註 7]。1929年,入「覺先聲劇團」第一屆班,起藝名「南海十三郎」;同年喺港大退學,諗住轉校去北平協和醫學院[6],收尾留喺上海,直至1932年返廣州;1930年,憑劇作《心聲淚影》名揚省港[8]。1938年,廣州淪陷,江氏跟屋企走難落香港,喺同一個女人同居,生落個女,後來起名黃菊霜[註 4];遞年,受趙如琳邀請返廣東,入省立藝術院寫《平戎帳下歌》等抗日劇。1940年,廣東省府主席李漢魂請佢做「戰時粵省參議」,佢自己改名「南海江楓」;遞年,北上曲江,同關德興編劇。1945年8月返廣州。無幾耐,朋友請佢去香港辦報;半年之後又搭火車返廣州,車行到蘿崗,佢被人
1949年,返去南海縣鄉下住;同年冬,落香港中環,住喺大道中鹿角酒店[3],收尾搬去分域街、軒尼詩道附近[4];1953年、1959年兩度入高街精神病院;1961年,入青山醫院,遞年三月出院。1964年,同《工商晚報》等寫專欄文章,後爲朱少璋博士輯爲《小蘭齋雜記》三卷;1970年,入大嶼山寶蓮寺做知客;1976年,又試入青山醫院。1984年5月6號,喺瑪嘉烈醫院過身[3][4],享年七十四。
軼事
下低南海十三郎軼事,據《小蘭齋雜記》同《滄桑太史第》、按時間順序輯錄:
- 1920年初,喺南武小學讀書嗰陣,因為得罪校長朋友、燒咗校長幢蚊帳,被校長開除出校。
- 1930年代,南海十三郎名揚省港之後,逢親係十三郎編嘅劇,都會撻「南海十三郎」呢個朵先,薛老揸個名都要跟佢後邊。
- 1930年代中,薛覺先親臨太史第,專程答謝十三郎。薛覺先着住藍布長衫,後邊跟住一班樂手,由十三郎帶入廳食蛇羹。食完餐飯,薛覺先唱咗十三郎撰嘅劇《心聲淚影》嘅歌《寒江釣雪》。
- 1934年,《春秋》雜誌嘅衛春秋寫咗一篇影射江太史一家嘅小說《春深太史第》。江孔殷一查,原來係十三郎將太史第啲醜事爆畀當時《華僑日報》副刊編輯楊大明聽,楊大明又同衛春秋講返,經衛春秋添油加醋,寫成《春深太史第》。於是江孔殷就用《中庸》同「江氏祖訓」教訓十三郎。
- 1935年,因爲拍電影《女兒債》識女演員林雪蝶,感情漸深,於是乎兩家訂婚,林雪蝶亦自號「十三娘」。收尾由於性格唔啱,卒之無成親。
- 1953年10月26號,佢喺大道中高陞茶樓附近嘅十字路口同過路人大聲演講,講時事、論政局,成棚人圍住睇。差佬帶佢返灣仔差館,經警方判斷爲精神病發作,轉送佢入高街精神病院。
- 1960年代,佢打電話報警,同灣仔啲差佬講佢唔見咗對鞋。差佬問邊個偷佢對鞋,佢話嗰兩個人差佬唔敢拉,偷佢左邊鞋嘅係毛澤東,偷佢右邊鞋嘅係蔣介石,自己左右都唔行得[註 8]。
作品
- 劇[3]:
- 「寰球樂」劇團:《寒夜簫聲》
- 「覺先聲」劇團:《心聲淚影》、《紅粉金戈》、《引情香》、《秦淮月》、《梨香院》、《明月香衾》、《紫薇花對紫薇郎》、《花魂春欲斷》等
- 「大江南」劇團:《明宮英烈傳》、《殘花落地紅》、《莫問儂歸處》等
- 「玉堂春」劇團:《血染銅宮》等
- 新一屆「覺先聲」劇團:《銅城金粉盜》、《誰是負心人續篇》、《女兒香》、《惜花不護花》、《半生脂粉奴》、《花市》、《春思落誰多》、《幽香冷處濃》、《咬碎寒關月》、《無價春宵》等
- 「義擎天」劇團:《七十二銅城》、《燕歸人未歸》、《天涯歌女》、《漂泊王孫》、《花落春歸去》、《血債血償》、《義結擎天》、《無情了有情》、《古塔可憐宵》等
- 「萬年青」劇團:《渴飲匈奴血》、《去年今夕》等
- 「興中華」劇團:《白虎戲玄壇》、《燕市鐵蹄紅》、《八陣圖》、《太平天國》、《金鳳池與年羹堯》等
- 「大羅天」劇團:《黃浦月》等
- 「勝光明」劇團:《花債何時了》等
- 「太平」劇團:《太平山傳奇》、《啼笑皆非》、《赤馬雲鬟》等
- 「錦添花」劇團:《伏姜維》、《明宮英烈傳》、《海上紅鷹》、《跨海屠龍》、《紅俠》、《橫斷長江水》、《莫負少年頭》等
- 「勝利年」劇團:《紫塞梅花》、《五代殘唐》、《萬世才人》、《海角孤臣》、《平戎帳下歌》、《從戎續舊歌》等
- 「關德興粵劇宣傳團」:《節義春秋》、《燕歌行》、《陳子壯》、《洪宣嬌》等
- 其他:《梳洗望黃河》、《江南廿四橋》、《銀鎧半脂香》、《美人關是鬼門關》、《香化復仇灰》、《李香君》、《梁紅玉》、《孤城血花淚》、《情央夜未央》、《天下賤丈夫》、《孔雀東南飛》、《趙飛燕》、《劉伯溫》、《桃花扇底兵》、《仙境曇花》等
- 《寂寞的犧牲》(1929,合編)
- 《女兒債》(1936,編劇、導演)
- 《萬惡之夫》(1937,編劇、導演)
- 《百戰餘生》(1937,編劇、導演)
- 《公子哥兒》(1937,編劇)
- 《最後關頭》(1938,編劇、導演)
- 《女兒香》(1939,編劇、導演)
- 《一代名花花影恨》(1940,編劇、導演)
- 《夜盜紅綃》(1940,編劇、導演)
- 《趙子龍》(1940,編劇、導演)
- 《花街神女》(1941,編劇)
- 《天涯慈父》(1941,編劇)
- 《新女兒香》(1953,編劇)
- 《南國麗人》(1958,演員)
- 《一寸山河一寸血》(1972,演員)
相關書目
- 南海十三郎:《小蘭齋雜記》
- 江獻珠:《蘭齋舊事與南海十三郎》
- 廖雲:《南海十三郎之正傳》
- 江沛揚:《滄桑太史第》
- 杜國威:《南海十三郎》
註
- 「鏐」本讀「流」(lau4)。依照《小蘭齋雜記》,十三郎話自己「本名『譽球』,後改『譽鏐』」,「鏐」係「取『百忍作金、始可交友』之意」;江沛揚《滄桑太史第》話,十三郎個名係「譽鏐」,因爲名易讀錯,索性自稱「江譽球」。
攷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