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亞傳統節日 From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按照中國嘅農曆,八月係秋天嘅第二個月,古時稱佢做仲秋,因此民間叫做中秋,又叫月光誕、秋夕、八月節、八月半、月夕、月節,又因為呢一日月亮滿圓,象徵團圓,又叫做團圓節。受中華文化嘅影響,中秋節亦係、日本、越南、馬來西亞、新加坡、朝鮮、韓國等國嘅傳統節日。
中秋一詞,最早見於《周禮》,《禮記·月令》上說:「中秋之月養衰老,行糜粥飲食。」但並無講明係八月嘅邊一日。
唐朝以後,中秋節先成為固定嘅節日。傳說唐玄宗夢遊月宮,得到「八月十五日殺韃子(即蒙古人)」訊息,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將月餅作為節令糕點賞賜群臣。明清時期,中秋節已經成為中國嘅一大傳統節日。《正德江寧縣志》載,中秋夜,南京人必賞月,合家賞月稱為「慶團圓」,團坐聚飲稱為「圓月」,出游待市稱為「走月」。
關於中秋節來源嘅傳說,嫦娥奔月嘅故事最出名。呢個傳說喺民間有多個版本流傳,大致內容係:相傳喺遠古時代嘅射日英雄后羿娶咗嫦娥,並成為帝王,但係佢愈來愈暴戾,多番施行惡政,做咗大暴君。有一日,后羿喺王母娘娘嘅手中求得到一包不死藥,只要食咗不死藥,就可以長生不老。嫦娥知道後為拯救蒼生免受后羿永遠嘅統治,就將不死藥全部吞晒,然後變咗仙女,飛去月宮。百姓得知嫦娥奔月成仙後,紛紛喺月下擺設香案,向嫦娥祈求平安吉祥,由此就逐漸形成咗中秋節拜月嘅風俗。[1]
喺廣東各地,中秋賞月時經常食月餅、柚、芋頭、栗子、菱角,月光餅亦時有所見。
廣東地啲傳統到夜晚黑有拜月或祭月習俗,會喺出邊擺檯,放好生菜、生果、月餅,擺埋蠟燭同幾隻酒杯,燃香點燭,一家人圍著坐埋一齊。所謂拜月,一般以女性小童為主,男嘅齋賞月[2]。
廣州等地啲屋企會準備芋頭同田螺做節日餐,諺語:「冬唔飽,年唔飽,八月十五得餐飽。」過節稱之為豎中秋。舊俗當日朝早,屋企就擺啲月餅生果愛來祭祖拜神。到晚黑闔家歡聚後有拜月光嘅儀式:燒「月光衣」,點香燃燭。對月當天,屋企有天臺就上去,冇嘅就到門口,戙枝竹掛埋燈飾。拜完月光就會食宵夜,食粥啜螺,分食月餅、生果,一家老少親友打牙鉸到落。
廳度會擺祭月用嘅月餅、生果、芋頭、菱角之類。生果會有柚、柿、香蕉、楊桃、油甘子等。舊時芋頭習慣係擺一碟出來嘅,中間放芋乸,芋仔就一齊圍著。中秋食田螺一係炒蒜頭豆豉,一係就煲成粥[3]。
香港嘅中秋節公眾假期定喺農曆八月十六日(中秋節翌日),有啲學校同公司畀學生同員工喺八月十五日下晝開始放假。啲人除咗喺中秋節選購月餅之外,楊桃、芋頭、菱角都係中秋節慶食品。近年香港興起各種各樣嘅新式月餅,好似冰皮月餅就大行其道,喺中秋節晚,市民會到公園燃點蠟燭、掛燈籠,甚至煲蠟,但因為安全理由,香港政府自1990年代起已嚴厲取締。喺全港各區嘅主要公園亦設有大大小小嘅中秋綵燈裝飾,點綴氣氛。
另外,喺銅鑼灣大坑舉行,連續三日嘅舞火龍活動,係每年一度嘅傳統節日客家儀式,於農曆八月十四至十六連續三日舉行,祈求消災解困。此外,亦有啲地方嘅習俗會向老人家送贈長壽麵或畀後輩送贈豬仔餅。
喺台灣,農曆八月十五嘅中秋節係個重要民俗節日,全台灣放假一日。至今,台灣一般民眾重係普遍有賞月食月餅、柚子嘅習慣。而地區性嘅文化,好似美濃地區嘅客家人喺中秋節宰食水鴨公;宜蘭地區除咗月餅,重食一種用麵粉製成,中間抹上黑糖烘焙而成嘅「菜餅」;南部地區亦有喺中秋節食麻糬同火鍋嘅習俗[4]。而呢幾十年仲新興起中秋搞燒烤嘅習慣,中秋節前後,台灣唔少屋企會喺家門口搬凳仔,或者騎樓前或屋企頂樓,一邊燒烤一邊吹水。台灣人中秋節燒烤除咗揀屋企樓下,仲會揀社區中庭或者啲空地,擺啲烤肉架當街「夜烤」。有啲仲會齊齊直頭到燒烤舖頭,可以點啲日本和牛,雪花豬,龍蝦,帝王蟹之類嘅大餐。
屋企度燒烤最簡單嘅用土司夾烤豬肉片,仲有雞髀雞翼或雞肉串燒,海鮮,蝦子,花甲,生蠔、八爪魚,魚蛋,仲有蔬菜豆潤[5]。
韓文叫「추석」(秋夕)、「중추절」(仲秋節)、「가배」(嘉俳)、「중추」(仲秋)、「가배일」(嘉俳日)、「중추가절」(仲秋佳節)。係掃墓並用新收穫嘅穀物同果實祭祀先祖嘅日子。回鄉探親,向親朋戚友送禮亦係過中秋節嘅習俗。所以英文亦將朝鮮半島嘅中秋節叫做「韓國感恩節」(Korean Thanksgiving Day)。
越南人農曆八月十五過中秋節(越南文:Tết Trung Thu/節中秋*/?,呢處「節」用嘅係喃音,「中秋」係漢越音),亦有人叫佢做「望月節」(越南文:Tết Trông trăng*/?)。中秋節亦係越南細路嘅一個節日。當晚,啲細路聽阿貴傳說,去睇舞獅,有啲重得到老竇買嘅一個用來舞獅嘅獅子跟班朋友一齊玩。越南細路喺中秋夜都要提鯉魚燈出遊玩,重預示大個「跳龍門」意思。
日本嘅傳統嘅中秋節被叫做十五夜,亦叫中秋名月、芋名月。但係同中國人喺中秋節嘅時候食月餅唔同,日本人喺賞月嘅時候食江米團子,稱佢做「月見團子」。由於呢個時期正值各種農作物嘅收穫季節,為咗對自然嘅恩惠表示感謝,日本人要舉行各種慶祝活動。日本人亦會賞月,稱佢做「月見」(ja:月見)(日文:月見/つきみ Tsukimi ?),屋內會陳列賞月團子(日文:月見団子/つきみだんご Tsukimi dango ?)、芒草(日文:すすき Susuki ?)、芋(日文:裡芋/さといも Satoimo ?)等。
琉球人中秋節會食一種叫吹上餅(ふちゃぎ)嘅食品,係一種表面鋪上紅豆嘅米餅。重有拔河嘅風俗。
有好多古代詩人寫咗詠誦中秋節嘅詩詞。
其中宋朝詞人蘇軾所寫嘅詞——《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最為人熟悉:
-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 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