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呢篇文講嘅唔係廣州市第七中學廣州市第卅中學

 廣州市培正中學粵拼gwong2 zau1 si5 pui4 zing3 zung1 hok6 英文PUI CHING MIDDLE SCHOOL)係中國廣東廣州嘅一間中學,1889年創辦,位置喺越秀區培正路2號。

Quick Facts 廣州市培正中學, 地址 ...
廣州市培正中學
Thumb
至善 至正
地址
廣州市越秀區培正路2號
明細
公辦
校訓至善 至正
成立1889年
校色  
網站
Close
Thumb
廣州市培正中學嘅正門,喺2014年8月8號影。
Thumb
廣州市培正中學嘅美洲樓

校徽

校徽方面,係一般深藍色有寫住「至善至正」四個白字喺本書上。出面嘅紅底係太陽,每個方向有8條光射向四周圍。而呢個圖標係「火熱嘅心」噉解。而圍住光芒嘅四方形係話做嘢要有規範同目的,唔係亂咁嚟。而四條線係代表德智體美。而藍色同四粒星係話一望唔到邊嘅宇宙噉解。

出面係圍住條環嚟排嘅中英文校名,之前廣州嘅校區喺1984年到2009年期間用嘅係「PEI ZHENG MIDDLE SCHOOL」同「培正中学」四個簡化字嘅名,但到咗2009年,由於港澳嘅分校干預,喺廣州市入面嘅培正校區改咗用「PUI CHING MIDDLE SCHOOL」同「培正中學」四個繁體字嘅名。

最出面嘅紅圈話嘅係做嘢要靈活,而入面嘅正方形係做人嘅原則噉解。

校服色

廣州培正中學嘅校服
Thumb Thumb
長袖
  • 衫:  相間。領 ,袖口 帶條  相間嘅線。兩袖 ,底部(近胳肋位)有 鈍角三角花紋;正反面 ,兩邊都有 鈍角三角花紋;兩邊各個三角花紋組成好似個箭嘴形噉嘅符號。左右對稱。
  • 褲: ,兩邊有嚿細嘅 銳角三角形。
短袖
  • 衫: ,領同袖口都係 帶雙  嘅線。左右對稱,有領有紐扣。
  • 褲: ,兩邊有嚿細嘅 銳角三角形,三角形嘅邊邊有條 線。
風褸

   相間。領 ,袖口 。兩袖同正面都帶有  相間嘅花紋,但兩袖花紋喺上半部分,上  ;袋口花紋係出面 入面 

學校開辦

喺19世紀尾,嗰時嘅洋務運動戊戌變法喺度猛咁提倡新學,就喺1889年11月28號,廣州浸信會嘅三位華人牧師李濟良、馮景謙同廖德山喺秉政街搞咗間基督教書院,嗰時叫做培正書院,後嚟開學無耐就搬咗去大塘街2年之後(1891年)先至搬返嚟雅塘嗰邊,不過又過咗一年之後就搬到珠光里(而家係珠光路)之後就變咗間培正書塾。喺嗰時,培正書院重係一間攴攴齋

慘淡經營

喺20世紀初期,由於清朝嘅廢除科舉同興起新學關係,學校曾經喺1903年改名做「培正學堂」。不過時隔2年,學校由於經費問題而停辦咗。就喺1906年要嗌會友出錢先至捱得到落去,後嚟喺榨粉街租咗間平房,時隔一年又賣咗喺珠光里嘅平房同喺海外嘅同胞捐錢,直到1908年喺東山搞咗間學校為止,佢嘅慘淡經營先至告一段落。喺慘淡經營期間,學校嗌過「培正師範傳習所」嘅名。雖然喺學校喺1915年又孭咗筆債,但係由於佢冇放鬆到教育嘅管理而繼續辦學落去,結果學校就有啲興旺。

開辦分校

到咗1919年,由於學校冇乜校舍嘅關係,有人又負責先後去南洋美洲負責捐錢而攞咗30萬蚊,跟住逐年買地返嚟加校舍。到咗1930年,呢間學校又喺廣州嘅西關香港搞咗間分校。之後學校一直發展,直到抗日戰爭之前變咗華南地區一間比較有名氣嘅中學。

喺抗日戰爭嗰時,學校曾經先搬到鶴山,後嚟搬到澳門。之後同培道中學一齊合作,喺坪石桂林搞咗間學校,直到日本投降之後先至喺廣州嘅東山地區搞返間學校。雖然喺1947年先至繼續完善返培正啲嘢,但係1949年由於負責呢間學校嘅校長死咗,所以計劃一直都未實現到。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咗之後

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咗之後無耐,而家雖然除咗香港同澳門嘅培正聯校重係延續返舊時嘅正統,但係廣州培正中學同其它中國內地嘅其它培正分校嘅文化格局俾中央改過好多次。1953年9月,學校被充公並改名做「廣州市第七中學」,連隔籬嘅廣州培道女子中學都改名做「廣州市第二女子中學」,而1956年7月,廣州市第二女子中學又改名做「廣州市第卅中學」。

培正嘅消失

1958年8月,由於廣州市教育局需要喺培正路二號嘅廣州市第七中學[註 1]搞廣州師範學院,就將嗰時嘅七中[註 1]搬到卅中[註 2]入面,而呢啲學校合併嗮之後就改名做「廣州師範學院附屬中學」,嗰時七中啲老師去嗮卅中嗰邊,培正中學就噉冇咗。

喺培正消失咗2年之後(1960年8月),嗰時嘅卅中同寺貝通津小學合併,變成「廣州師範學院實驗學校」。但係,呢間實驗學校喺開辦咗2年之後就執咗笠,卅中同寺貝通津小學一分為二,原先卅中啲人返咗去重新搞返間廣州市第七中學出嚟。雖然僑委喺嗰年咁啱搞咗間僑光中學出嚟將讓師範學院空咗出嚟嘅部分校舍暫時畀僑光中學用,之前培正學校就畀咗僑光中學用,但係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特登幫佢哋整嘅中學喺嗰時嘅中國大陸周街都係,話係華僑補習學校性質而冇得畀七中搬返去之前學校原址(培正路2號)嗰度。

文革改名風波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發,加上嗰時嘅破四舊風氣影響,學校改名做廣州市人民一中,連嗰時七中嘅文物都俾人猛咁整蠱,學校一直都冇搬返去培正路嗰邊。甚至喺1967年,軍宣隊同工宣隊都攞咗嗰間學校原址嚟做部隊。1969年改名做廣州市第五十七中學[註 3],重係繼續霸咗培正路嗰嚿地嗰邊(嗰時嘅七中[註 1]校址)。而嗰時七中同五十七中呢兩間學校都去嗮農村分校上課,凈係得好少班留喺原校。而呢兩間學校嘅名直到1984年先至結束。而學校方面,喺1976年文革結束咗之後先至返到原址上課。

撥亂反正,重新辦學

1984年,東山區(而家係越秀區)培正路2號嗰度重新改返之前用開「廣州市培正中學」嘅名,甚至連培正屬下嘅小學(廣州市西關培正小學同廣州市東山培正小學)都唔例外。嗰時真正改咗名做「廣州市第七中學」嘅培正中學重係冇得搬返去。嗰時七中就建議同培正合併,但係教育局拒絕再接受信號。

喺1984年恢復返培正中學一直到2009年為止,學校英文名係「PEI ZHENG MIDDLE SCHOOL」。但到咗2009年,由於港澳嘅分校干預,喺廣州市嘅培正校區重新用返舊時嘅粵式郵政式拼音校名——「Pui Ching」,而家嘅英文名係「PUI CHING MIDDLE SCHOOL」。

校歌

荷蘭(原英國)作曲家Henry Litolff創作嘅《Concerto Symphonique No.3》,其中第四樂章Furioso全部約長七分半鐘。作者由英國監倉走佬,畀荷蘭庇護,所以就感激梗喺荷蘭國歌嵌入呢段樂段,算係目前市上能獲得有關校歌完整旋律嘅唯一音樂。

呢首國歌係1815年嘅得獎作品,以紀念1781年英荷北海海戰,原名為《Wien Neerlands bloed door d'adeeren vloeit》,作者為定居愛姆士特丹德人Johann Wilhelm Wilm,後來被選為荷蘭國歌,而今被廢。

目前三地學校一般只唱誦第二版校歌嘅第一段,港澳分校一直以廣州話唱誦。廣州培正喺1984年獲當局復名後換成普通話,直到2009年先恢復廣州話。

相關設施

  • 美洲堂,校務辦公樓
  • 白課堂,已重建為綜合教學大樓
  • 芳園,原廣東省省長陳銘樞嘅住宅,1936年畀培正購置,由校長馮棠居住[1],亦做過音樂教室、美術教室、勞作室嘅綜合設施,而家用作培正同學會會館同校史博物館。
  • 恒園,喺文德東路16號,原本係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參謀長李濟深嘅官邸,1937年5月賣畀培正同學會作會所。未還。

註同攷

出面網頁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