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嘴鷗(學名Saundersilarus saundersi),是黑嘴鷗屬的一種。這種鷗主要分佈於中國、日本、北韓、南韓、澳門、俄羅斯、台灣和越南。[1] 它的自然棲地河口水域和潮間帶沼澤。目前由於棲息地的減少,已被IUCN列為易危物種。

Quick Facts 黑嘴鷗, 保護狀況 ...
黑嘴鷗
Thumb
夏季外觀
Thumb
冬季外觀
皆攝於米埔濕地,香港
科學分類 編輯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鳥綱 Aves
目: 鴴形目 Charadriiformes
科: 鷗科 Laridae
屬: 黑嘴鷗屬 Saundersilarus
種:
黑嘴鷗 S. saundersi
二名法
Saundersilarus saundersi
(Swinhoe, 1871)
異名
  • Larus saundersi
  • Chroicocephalus saundersi
Close

分類

與其他許多鷗類相同,它傳統上被歸類於鷗屬(Larus),但根據系統發生學的研究,一些人將其歸類於棕頭鷗屬(Chroicocephalus),而另一些人則認為其足夠獨特,可以放入單型屬黑嘴鷗屬(Saundersilarus)[2] 2023年,這一轉變得到了國際鳥盟的認可。[3]

它正受到棲地喪失的威脅。其為數不多的棲地之一是鹽城濱海濕地,這裡大約擁有全球20%的種群。

黑嘴鷗英名(Saunders's gull)是以英國鳥類學家霍華德·桑德斯(Howard Saunders)命名的。[4]

描述

這是一種非常小型的鷗類,長度僅33 cm(13英寸),在所有鷗類中,僅有小鷗比它更小。成鳥在繁殖季節頭部和後頸為黑色。[5] 它的身體非常淺色,呈白色,翼呈淺灰色,尾巴有一條窄窄的黑帶。腿和短喙是黑色的,身體矮胖。非繁殖鳥類頭部和後頸呈斑駁的灰色,翅端白色,初級羽毛上有黑色標記。[6]

分佈與棲地

黑嘴鷗主要在中國東部和韓國西海岸繁殖,通常在被濱藜Suaeda glauca)覆蓋的鹽沼中繁殖。冬季,它們會遷徙至中國南部、香港、澳門、台灣、南韓、日本西南部和越南過冬。其冬季棲地為河口和水產養殖池塘,一些種群會遷徙到內陸的湖泊和沼澤地區。[6]

中國,黑嘴鷗的種群數量稀少,繁殖地僅在遼寧河北山東江蘇鹽城的河口地區,越冬地分布於江蘇沿海以南。其中最大的種群繁殖地在遼寧的雙台河口。

生物學

黑嘴鷗捕食時,會在地面約十米(碼)高空飛行,迅速俯衝至合適的獵物上。它們以這種方式捕食彈塗魚螃蟹魚類蠕蟲。它們也是一種盜食寄生鳥類,會從其他鳥類偷取食物。由於它們的腳部只有部分有蹼,游泳能力較差,通常停留在陸地上,並隨著潮水上漲而向海灘上方移動。[6]

黑嘴鷗在鹽沼中築巢,巢穴只是一個簡單的地面挖掘。這些鳥類是一夫一妻制的,每對鳥佔有一塊領地。五月份會產下兩到三顆蛋,孵化期大約需要22天。成鳥和幼鳥會在十月前往它們的冬季棲地。[6]

狀態

這種鷗的總數量估計為21,000至22,000隻,並且似乎正在減少。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將其評定為「易危物種」。其面臨的主要威脅是棲地的退化,因為它非常依賴於以濱藜為主的鹽沼。在中國、台灣、南韓、日本和其他地區,鹽沼正被排乾以用作水產養殖場。強勢生長的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的引入也造成了有害影響。對成鳥的干擾還會導致蛋和雛鳥的掠食增加。[1]

References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