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赫盧赫盧韋–印姆弗魯茲公園(英語:Hluhluwe–Imfolozi Park),前身為赫盧赫盧韋–烏姆福洛濟禁獵區,是非洲最古老的自然保護區。它包括960平方公里(96000公頃)的丘陵地形,位於南非夸祖魯-納塔爾省德班的中祖魯蘭向北280公里(170英里),有豐富的野生動物和保護工作。[2] 該公園是夸祖魯-納塔爾省唯一的國立公園,所有的非洲五霸都會出現在這裡。[2] 保護區內有世界上數量最多的白犀。[3] 然而,然而,犀牛和公園的原生環境保護區現在正在受到一個建設露天煤礦的計劃的威脅,日益壯大的環保人士聯盟正爭取停止這個計劃。[4]
在整個園區內有許多石器時代聚落留下的跡象,[5] 這片區域原本是祖魯王國的皇家獵場,[6] 卻在1895年建成公園。[2] 烏姆福洛濟和赫盧赫盧韋保護區主要保護白犀牛,白犀牛在當時就列在瀕危物種名單上。[5] 該地區一直是攜帶那加那病的采采蠅的避風港,這種舌蠅在殖民時代阻止獵人破壞保護區。[5] 但是隨著歐洲農民在祖魯蘭地區定居,人們指責這裡的野生動物因為采采蠅而患病,並將這裡變成了消滅蒼蠅的試驗區。[5] 1945年歐洲農民通過噴灑滴滴涕殺害了約10萬隻動物解決這個問題。[5] 但自那以後,就很難再發現白犀牛的蹤跡,現在也僅保存著1000頭左右數目的種群。[5] 1995年4月30日,時任納爾遜·曼德拉總統參觀了赫盧赫盧韋禁獵區以慶祝公園百年。赫盧赫盧韋–印姆弗魯茲公園三個單獨的保護區,1989年合併後使用現在的名稱。[5]
該公園位於南非東海岸的夸祖魯-納塔爾省。公園與姆圖巴圖巴和赫盧赫盧韋鎮很近。該地區北部(赫盧赫盧韋區域)和南部(烏姆福洛濟區域)的地理環境不同,赫盧赫盧韋–印姆弗魯茲公園部分處於低瘧區。[7]
該區域位於兩條烏姆福洛濟河中間,北面是黑烏姆福洛濟河('Black Umfolozi')和南面白烏姆福洛濟河('White Umfolozi')。[5] 這片區域是公園的南部,一般夏季炎熱、冬季輕度降溫、但也有寒冷天氣。[2]
烏姆福洛濟地勢範圍從烏姆福洛濟河河床的低地到陡峭的丘陵地帶,其中包括一些寬而深的山谷。這一地區的棲息地主要是草原,延伸到金合歡熱帶稀樹草原和林地。赫盧赫盧韋地區有丘陵地貌,海拔範圍從80至540公尺(260至1,770英尺)。山脊沿著森林陡坡伸向森林山谷灌木的地勢較低水平灌溉區域。[8] 公園的北部是崎嶇不平的山地森林和草原,被稱為赫盧赫盧韋區域。[3]
該公園有非洲五霸:大象、犀牛(黑犀牛/勾唇犀)、開普水牛、獅子和豹子。還包括86種[9]特殊動物:尼羅鱷、河馬、獵豹、斑鬣狗、藍角馬、豺狗、長頸鹿、斑馬、水羚、尼亞拉、伊蘭羚羊、高角羚、黑斑羚、小羚羊、小葦羚、疣豬、藪豬、貓鼬、狒狒、猴子、各種龜、蛇和蜥蜴。[2] 這裡是觀看尼亞拉的世界頂級景點之一。該公園還是一個觀鳥聖地,有340多種鳥在此棲息。[9] 赫盧赫盧韋河沖積平原是整個南非的唯一能一起看到黃喉、紅喉、橙喉長爪鶺鴒的地區。[2] 鳥類有夜鷺、細嘴雕、謝氏鷓鴣、黑腹鴇、黑腹走鴴、白腹金鵑,小蜂虎和南非擬啄木。[5]
公園中有多種不同植物群落。[9]
1981年,納塔爾公園局(現Ezemvelo KZN Wildlife)已重新引進園區非洲野犬。總共在保護區釋放了23條狗,其中大部分是在動物園飼養的。然而帶來的成果有限,引進野犬以後,其數量浮動在3至30隻之間。[10]
該公園是犀牛保護的發源地,保護這個物種不至於滅絕(從1900年全球不到20隻到今天有1萬多隻犀牛)。20世紀50年代和60年代,園區成為世界聞名的白犀牛保護區。[11] 該公園保護了瀕臨滅絕的白犀牛。今天,有超過1600隻白犀牛和數百隻的野生動物被轉移到世界各地的動物保護區。[6] 這一計劃的勝利果實最近隨著偷獵犀牛行為的增加的破壞。最近這次威脅不僅在公園內引起極大的關注,還引起了全國犀牛保護者的關注。[12]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