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Collins開發了統合處理全世界所有文字的統一碼。1989年發表了統一碼概要。基本為16位元。於是,中、日、韓的漢字統合了。基本方針以16位元處理所有文字。1990年完成了基於此方針的最終草案。1991年1月,大致同意此方案的企業成立了統一碼聯盟。中、日、韓類似的漢字使用約二萬多字。為了未來擴充,保留了三萬漢字以供其它用途。
UnicodeUnicode Standard),其官方機構Unicode聯盟所用的中文名称为統一碼,又译作萬國碼、統一字元碼、统一字符编码,是信息技术領域的業界標準,其整理、編碼了世界上大部分的文字系統,使得電腦能以通用劃一的字元集來處理和顯示文字,不但減輕在不同編碼系統間切換和轉換的困擾,更提供了一種跨平臺的亂碼問題
文字列表semaphore) 元音附标文字(abugida),又称音素音节文字(alphasyllabary),是一类以辅音字母为主体、元音以附加符号形式标出的表音文字。輔音字母本身一般包含元音/a/,構成一個音節;其它元音字母一般附加在辅音字母的周围(前后上下均有可能),替代默認元音,以改变音節的读音。 婆罗米文(Brahmi
注音符號cmex-30.github.io. [2024-08-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8-01). 國語統一籌備委員會:《注音符號總表》,北平:國語統一籌備委員會,1932年4月。 中国文字改革研究委员会秘书处拼音方案工作组:《全国主要方言区方音对照表》,北京:中华书局,1954年12月。
統一碼技術委員會統一碼技術委員會(Unicode Technical Committee,簡稱UTC)負責發展和維護統一碼標準,包括:統一碼字符數據庫、統一碼技術標準、統一碼技術報告。每隔一段時間,委員會會發佈最新的「更新和正誤表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統一碼技術委員會會每年會有4次集會。議程會在開會前兩星期通知各會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