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寧克人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索寧克人(索寧克語:Soninké)是曼德人下的一支族裔,分布於馬利、茅利塔尼亞東南部、塞內加爾、甘比亞和幾內亞東部以及富塔賈隆地區[5] 。該民族主要操曼德語族下的索寧克語[6]。
索寧克人是輝煌一時的加納帝國的創建者。在該帝國覆滅後,索寧克人流散至非洲各地[7]。
索寧克人早在公元10世紀左右就皈依伊斯蘭教的遜尼派,是西非最早伊斯蘭化的族裔之一[8]。索寧克人的文化中保留有較多伊斯蘭傳統,如其婚禮仍遵循伊斯蘭教義以及割禮[9][10] 。目前,索寧克人的總人口超過200萬人[11]。
族名

索寧克人的名稱來源於其自稱「Soninké」,但其他非洲族裔多會用截然不同的詞語稱呼該族。例如班巴拉人稱其為「馬拉卡」(Maraka)、曼丁哥人稱其為「萬加拉」(Wangara)、豪薩人稱其為「萬加拉瓦」(Wangarawa)、桑海人稱其為「瓦科雷」(Wakoré)[12]。在塞內甘比亞和富塔賈隆地區「索寧克」一詞甚至帶有貶義,本地人多以「塞拉胡雷」(Serakhulle)稱呼索寧克人[13]。
歷史
索寧克人所生活的薩赫勒地區早在史前時代就有農牧業聚落存在。雖然尚無確鑿證據表明這些遺址屬於哪一族裔,但考古學者多認為這些聚落為索寧克人或是曼德人的祖先所造[14][15][16][17]。
在索寧克口耳相傳的歷史中,其文明始祖名為卡雅·馬甘·塞西,他的兒子迪亞巴·塞西建立了加納帝國並定都昆比-薩拉赫。一些傳說稱此人來自於中東地區[18][19][20],另一傳說則認為索寧克人的祖先來自於埃及的亞斯文[21]。然而,現代史學家一般認為所有稱索寧克人起源於他處的傳說均不可信,是受阿拉伯文化或是法國殖民者影響的產物[19][20]。出土的考古學證據亦認為各曼德族裔均在史前時代就生活於薩赫勒地區,而非是自其他地區移居而來[22]。
索寧克人是加納帝國的建立者[14]。該帝國建立於公元5世紀前後,在12世紀亡於穆斯林入侵者之手[14]。在該帝國覆滅後,索寧克人流散至非洲各地,包括今日的馬利、塞內加爾、甘比亞、奈及利亞東北部、加納、象牙海岸、布吉納法索和幾內亞比索等國。這一過程中一支在異族聚集地內經商的索寧克人逐漸演變成了今日的萬加拉人[7]。
人口分布

時至今日,索寧克人已有超過200萬人口,其中大部分生活於塞內加爾河上游以及塞內加爾、馬利和茅利塔尼亞三國交界之處。此外,諸如達喀爾等非洲大城市中亦有索寧克人定居,這些人有的是近年的移民,還有一部分是法國殖民者於19世紀僱傭的索寧克僱傭兵之後裔[23]。此外,在法國殖民統治時期許多索寧克人前往巴黎等法國城市務工,是為該國最早的穆斯林移民之一[24] 。
宗教信仰
目前,絕大部分索寧克人信奉遜尼派馬立克學派。其伊斯蘭化始於其與馬格里布等伊斯蘭地區的貿易,而1076年摩洛哥穆拉比特王朝對西非的入侵亦加速了這一進程[8]。
社會文化
索寧克社會高度崇尚集體主義,亦有森嚴的種姓制度[25]。其社會分為三大階層,分別是代表貴族的「胡魯」、代表工匠的「尼亞科薩莫羅」和代表僕役的「科莫」,而每個階層內部又可分為若干種姓[26]:

- 胡魯階層內部有四個種姓,其中「通卡-勒姆」種姓為索寧克社會的最高統治者,另外三個地位相對較低的種姓「曼古」、「穆蒂尼」和「尼亞-古姆」則分別對應著士兵、神職人員和地主。這些種姓均廣受其他索寧克人尊敬,其中的尼亞-古姆階層更會負責村莊日常的財務出納工作[25]。

- 尼亞科薩莫羅階層內部有六個種姓,分別是「托戈」、「薩克」、「格瑟魯」、「賈魯」、「馬布」和「加蘭科」,分別對應金屬匠、木匠、歌手、史官、陶匠和製革匠。部分地區可能還會有兩個被稱為「菲納」和「塔加杜馬」的種姓,這兩個種姓是受僱於貴族家庭的音樂家和史官。其他階層的索寧克人常迷信該階層的工匠有超自然能力,如認為托戈可隨意操控火焰,薩克能與樹木交流,賈魯則能在言語中注入魔法。因此民眾往往對工匠有天然的畏懼感,故他們常負責調停日常衝突[25]。
- 科莫階層是索寧克社會中最大的階層,約三分之一的人口屬於該階層,而其中又可根據其社會地位分為兩檔。其中,「亞加拉富」種姓是聚落中統治者的僕役,有時也會擔任顧問或是信使之類的工作[25]。他們的社會地位相對較高,主人也無法將其賣予他人。其餘的奴隸則可被隨意出售[27]。
史學家認為索寧克人的種姓制度始於13世紀,彼時精英階層通過奴隸貿易和戰爭獲得了大量奴隸,催生了最初始的社會階級制度[28]。

索寧克人的婚姻多遵從伊斯蘭教法,父母往往會包辦子女的婚姻。在索寧克社會中,人們常與表堂親結婚,有觀點認為這一傳統最初的目的是保證財富不外流出宗族[9]。雙方父母在同意婚事後會先在清真寺舉行訂婚儀式,之後在婚禮前雙方還會擬定一份協議以確定嫁妝多寡[29]。索寧克人將跨越種姓的婚姻視為禁忌,唯一的例外是貴族男子可納低種姓的女子為妾[9]。
索寧克人中割禮儀式盛行,一般由金屬匠主持[25]。索寧克人亦因其推崇女性割禮而倍受爭議。在一些禁止幼女割禮的國家如塞內加爾和茅利塔尼亞索寧克人的割禮行為仍屢見不鮮,且其頻率高於沃洛夫人等鄰近族裔[10]。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