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爾幹聯邦巴爾幹聯邦(南斯拉夫語:Балканска федерација)是一個「擬議國家」,旨在將巴爾幹半島諸國聯合为一個聯邦制國家。 巴爾幹聯邦的歷史構想經歷了三個階段,在第一階段中,可追溯到19世紀末,當時的巴爾幹半島大部分多由鄂圖曼帝國控制,當地的左翼政治領袖受民族主義浪潮影響,主張聯合巴爾幹
罗曼语族語等東羅馬語支。 813年,都爾會議通過教令,要求所有神父在宣布時必須將拉丁語翻譯爲“乡村羅曼語”(rustica romana lingua),意味着羅曼語開始被承認爲與拉丁語不一樣的語言。 早期羅曼語最早在公元六世紀開始形成, 並且形成了高盧-羅曼語、伊比利亞羅曼語、意大利-羅曼語和東羅曼語
第一次巴尔干战争Savaşı)是1912年10月至1913年5月間奧斯曼帝國與巴爾幹同盟(保加利亞、希臘、黑山和塞爾維亞)間的武裝衝突,屬於18到20世紀東方問題的一部分。當時的巴爾幹聯軍擊敗了在兵員數和戰略上都處劣勢的奧斯曼軍隊,而迅速取得戰果。由於這場戰爭,奧斯曼帝國在歐洲剩餘的大部分領地都被聯軍奪取。由之也促成
巴尔干罗曼语巴尔干罗曼语或达契亚罗曼语是罗曼语族最东端的分支。 根据最广为接受的罗曼语族分类方案,巴尔干罗曼语包含罗马尼亚语(达契亚罗曼语)、阿罗马尼亚语(马其顿罗曼语)、梅戈莱诺-罗马尼亚语、伊斯特拉-罗马尼亚语。这4种语言有时也被视作罗马尼亚语的方言,来自同一个共同祖先。它们周围围绕着非罗曼语
巴尔干半岛巴爾幹(gàn)半島(英語:Balkans),是一個地理名詞,用以描述歐洲的東南隅位於亞得里亞海和黑海之間的陸地,詳細的範圍依照定義不同有許多種說法。該地約有55萬平方公里和近5500萬人口。目前,廣義的巴尔干半岛共有11个国家,總面积為47.6万平方公里,人口1.3亿。在古希臘時代,巴爾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