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和開發
這架飛機是由勒內·勒杜克 ( René Leduc ) 於1938年設計,在寶璣航空的工廠建造,並與佔領的德國當局保持一定距離,經過拖沓、不完全保密的建造階段後,最終於1947年完工。這架飛機採用雙層機身,飛行員在內殼中控制飛機。內殼與圓柱外殼之間的環形間隙可放進衝壓式噴氣引擎。[1]
測試
勒杜克 0.10無法獨力起飛(衝壓式噴氣引擎在零空速時無法產生推力,沒辦法讓飛機在靜止狀態下前進),因此設計成先由寄生母機(例如德國設計的四引擎的AAS 01A & -B[2]或法國設計的朗格多克四引擎客機)攜帶至高空,然後在高空釋放。在SE. 161朗格多克(SE.161 Languedoc)/勒杜克 0.10聯合試飛之後,於1947年10月開始獨立無動力的滑翔試驗。經過三次試驗後,1949年4月21日在土魯斯上空完成了從朗格多克母機上釋放的首次動力飛行。在海拔3050公尺的高度被以小角度俯衝的方式釋放,引擎在半功率下測試了12分鐘,將飛機推進到680公里/小時。[1]
在隨後的測試中,0.10達到了0.85馬赫的最高速度,證明了衝壓引擎作為航空動力系統的可行性,爬升率為以40公尺/秒飛至11000公尺,超過了當時最好的噴氣式戰鬥機。[1]
在最初建造的兩台0.10中,一台在1951年墜毀,另一台在次年的另一次墜機事故中嚴重受損。兩名飛行員都生還但受重傷。[來源請求]
0.11/ 0.16/ 第三架 0.10
此外還建造了第三架飛機,命名為0.11 (有個來源[3]稱其為0.16 ),大致上與0.10雷同,每個翼尖都配備了透博梅卡·馬博雷 I(Turbomeca Marbore I)渦輪噴氣引擎,以便在著陸時提供較佳的控制性。這架飛機於1951年2月8日首飛,但在出現問題(渦輪噴氣引擎造成飛行員的窗戶、同步動力系統和導風板起霧[1])幾個月後,又被換回0.10標準(此後稱為勒杜克 010 n°03)[3]。現在被保存在勒布爾熱。[來源請求]
後續原型
更大型的勒杜克 0.21於1953年5月16日從空中發射起飛,有後掠翼的超音速勒杜克 0.22截擊機裝載SNECMA Atar渦輪噴氣引擎於1956年12月26日開始測試,接著該計畫於1958年終止。[1]
規格 (0.10)
參考資料:[1]
基本信息
- 機組:2
- 長度:10.25米(33英尺8英寸)
- 翼展:10.52米(34英尺6英寸)
- 機翼面積:16.0平方公尺(172平方英尺)
- 空重:1,700公斤(3,748英磅)
- 總重:2,800公斤(6,173英磅)
- 發動機:1台勒杜克沖壓噴射引擎,15.7 kN (3,520 lbf)推力
性能
- 最大速度:800公里每小時(497英里每小時;432節)
參見
- 勒杜克 0.21
- 勒杜克 0.22
- 寄生機
- Nord 1500 Griffon
具有同等作用、配置的同時代飛機
- Miles M.52
筆記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