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奧納德·麥考伊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伦纳德·麦科伊

李奧納德·H·麥考伊(英語:Leonard H. McCoy),暱稱「老骨頭」(英語:Bones),是星艦迷航記系列中的一個角色。[1]德佛瑞斯特·凱利英語DeForest Kelley飾演或配音的首位麥考伊出現在《星艦迷航記》的初代電視劇動畫片、前六部電影、《星艦奇航記:銀河飛龍》的試播集以及眾多相關的小說、漫畫與視頻遊戲中。[2]在2009年的電影《星際爭霸戰》中,卡爾·厄本出演了這一角色。[3]

快速預覽 李奧納德·麥考伊, 飾演 ...
李奧納德·麥考伊
星艦奇航記角色
Thumb
德佛瑞斯特·凱利英語DeForest Kelley在〈上岸假期英語Shore Leave (Star Trek)〉(1967年)中飾演的李奧納德·麥考伊醫官
飾演德佛瑞斯特·凱利英語DeForest Kelley
卡爾·厄本
角色設定資料
種族人類
性別男性
出生2227年
地球
隸屬星際艦隊
履歷聯邦星艦企業號聯邦星艦企業號A
醫療長
軍階少校
中校
上將
關閉

發展與飾演

凱利曾與《星艦迷航記》的創始人金·羅登貝瑞在之前的多部電視劇試播集中合作過,[4]羅登貝瑞將凱利視為飾演企業號星艦船醫的最佳人選。[5]然而,由於試播集〈囚籠英語The Cage (Star Trek)〉(1964年)未能通過,羅登貝瑞遂採用了導演英語television directorRobert Butler英語Robert Butler (director)的建議,啟用了John Hoyt出演Philip Boyce醫官。[6]在第二齣試播集《前人未至之境英語Where No Man Has Gone Before》(1966年)中,羅登貝瑞接受了導演James Goldstone的建議,讓Paul Fix出演Mark Piper醫官。[7]儘管羅登貝瑞希望讓凱利來出演船醫的角色,但他從未將凱利的姓名提交給NBC;該電視網從未「拒絕」過羅登貝瑞所推薦的演員。[5]

凱利第一次公開出演李奧納德·麥考伊醫官是在〈男性陷阱英語The Man Trap〉(1966年)中。儘管他的角色非常突出,但凱利的合同卻只授予他「主演」(featuring)的名銜;直到第二季時,在製片人Robert Justman的強力主張下,他才成為「領銜主演」(starring)。[8]凱利對《星艦迷航記》的未來感到擔憂,他對羅登貝瑞說,這個節目「不是上帝造萬物以來最大的成功,就是最大的失敗」。[9][10]凱利在整部初代《星艦迷航記》電視劇中都扮演麥考伊,並在後來的動畫版《星艦迷航記》中繼續為該角色配音。[1]

凱利年輕時曾希望成為一名醫官,[11]他的生活經歷在某種程度上幫助他塑造了麥考伊這一角色:一位醫官曾經「語氣平淡地」[12]將凱利母親罹患癌症的消息告訴了他,這段經歷成為了凱利塑造麥考伊形象的「磨料砂」。[13][14]《星艦迷航記》編劇D. C. Fontana曾提到,儘管羅登貝瑞創造了整個系列,但凱利才是麥考伊的實際創造者;這個角色的一舉一動都是凱利心血的凝集。[10]對凱利而言,這項工作本身就是一場「折磨」(grueling)。[15]

凱利、威廉·薛特納李奧納德·尼摩伊三人的關係「極度融洽」,[16]這在他們分飾的麥考伊、詹姆士·T·寇克艦長和科學官史巴克身上表現得十分明顯。[17]飾演烏瑚拉妮雪兒·尼柯斯提到,凱利是她「粗魯的紳士朋友」,[18][17]非裔美國人尼柯斯與美國南方人凱利之間的友誼,正是羅登貝瑞希望通過《星艦迷航記》傳達之信息的真實寫照。[17]

在2009年的電影《星際爭霸戰》中,編劇羅伯托·奧利奇亞歷克斯·庫茲曼將麥考伊視為寇克和史巴克關係的「仲裁人」(arbiter)。[19]其中,史巴克代表的是「極端的邏輯與科學」,[20]寇克則象徵著「極端的感性與直覺」,[21]而麥考伊的角色則是「一位性格鮮明的醫官,實際上是一位非常人性的科學家」,[22]他代表著「這兩個極端,往往起到團結三人的黏合劑作用。」[23][19]他們選擇去表現麥考伊首次與寇克交上朋友的情景,解讀了他們友誼中的「偏見」(bias)成分,說明了麥考伊對史巴克「略顯輕視」[24]的原因。[19]厄本覺得,電影的劇本「非常忠於」原始角色,表現出了麥考伊「源於人性的偉大同情心及其易怒的脾氣」,[25]而這正是當年凱利為這位角色注入的內涵。[26]為了學習麥考伊的口音,厄本特意請教了方言教師。[26]

描寫

Thumb
在《星際爭霸戰》(2009年)中,卡爾·厄本飾演的麥考伊

麥考伊出生於2227年,[2]畢業於密西西比大學[2]是一名離了婚的男子。[27]2266年,麥考伊成為了詹姆士·T·寇克上校指揮的企業號星艦的總醫官。[2]麥考伊和寇克是「兄弟般」(brotherly)的朋友。[10]脾氣急躁、不時喜歡吵架的麥考伊經常同寇克的另一位知己——科學官史巴克爭吵,[1]他有時會對史巴克的瓦肯傳統抱有偏見。[28]麥考伊通常充當著寇克的良心,與史巴克的邏輯思維形成了鮮明的對比。[1]麥考伊對科技懷有疑心,[29]特別是傳送器英語Transporter (Star Trek)[2]作為一名醫官,他儘可能地不對病人實施侵入式治療,並且相信人體有著自我痊癒的能力。[1]麥考伊的暱稱「Bones」來自於「sawbones」一詞,後者是英語中對外科醫官的俚稱(「saw bones」可直譯成「鋸骨者」)。[30]

在《星艦迷航記》(1979年)中,寇克將麥考伊召回了星際艦隊;[2]滿腹忿恨的麥考伊說自己是被人「拖回來」(drafted)的。[31]在《星艦迷航記2:星戰大怒吼》中,史巴克在赴死前將帶有其知識與經驗的「靈魂」(katra)傳給了麥考伊。[2]這為麥考伊帶來了極大的精神痛苦,他在《星艦迷航記3:石破天驚》(1984年)中與眾人協力讓史巴克的「靈魂」返回到了其復活的身體中。[2]在《星艦迷航記4:搶救未來》(1986年)的尾幕中,麥考伊成為了寇克指揮的聯邦星艦企業號A的船員。[2]在《星艦迷航記6:邁入未來》(1991年)里,麥考伊與寇克從克林貢的一處監獄星球中逃了出來,與其他企業號船員們一同阻止了破壞星際聯邦與克林貢帝國和談的陰謀。[2]在《星艦奇航記:銀河飛龍》(1987年)的試播集〈遠點遭遇戰〉中,凱利再度出演了這一角色,在這次出演中,他只收取了銀幕演員公會英語Screen Actors Guild規定的最低報酬。[32]1999年,德佛瑞斯特·凱利逝世,他的死讓DC漫畫在一冊故事中記載了麥考伊的死亡。[來源請求]

在《星艦迷航記》動畫片的〈倖存者〉(The Survivor)一集中,李奧納德·麥考伊提到他有一個女兒。

在2009年的《星際爭霸戰》電影中(其故事情節發生在另一個平行的時空現實中),[33]麥考伊與寇克在星際艦隊學院成為了好友。麥考伊將自己加入星際艦隊的原因歸因於一場離婚,他說這場離婚讓他只剩下一把「老骨頭」(bones)。麥考伊後來還幫助寇克登上了企業號。

反響和文化影響

麥考伊是寇克傾訴的對象,是史巴克襯托者英語foil (literature)[8]飾演寇克助手Janice RandGrace Lee Whitney認為,麥考伊是寇克的「朋友、私人酒保、心腹之交、顧問和牧師」。[34]厄本認為,麥考伊的「急躁脾氣是其真情實感的流露,是他為了做對事情的努力」,[35]「寇克得益於史巴克的邏輯思維與麥考伊的道德觀念,同時有著三個頭腦來為他出謀劃策。」[36][37]Jennifer Porter與Darcee McLaren寫到,在《星艦迷航記》中,麥考伊是「無理的成見、固執且一廂情願的想法、感情用事、否認與壓抑以及無法避免的過度焦慮」[38]如何損害「科學的理性」[39]的一個「非故意的」(unintentional[28]案例。[40]

凱利說,他參加星艦迷航記大會時最興奮的一件事,是許多人告訴他麥考伊這個角色促使他們選擇了醫學專業。[41]

衛報》稱厄本表演的麥考伊取得了「空前成功」,[42]紐約時報》形容這一角色「怒目但有趣」。[43]電子雜誌Slate.com說,厄本飾演的麥考伊要比其他演員更為接近原作。[44]

「他死了,吉姆。」

麥考伊通常會用「他死了」(He's dead)、「他死了,吉姆」(He's dead, Jim)或其他類似的語句來宣布某人或某生物的死亡;該短語被認為是麥考伊的「招牌台詞」。[45][46][47][48]麥考伊的這句台詞已經進入了流行文化的隱喻中,用以比喻各種各樣毫無同情心的機器電路;[49]例如為計算機系統添加警告音頻的教程,[50]在一齣動作英雄遊戲中,這句話被用於提示玩家的對手已被消滅。[51]麻省理工學院文學系助理教授Henry Jenkins亦引用了麥考伊的台詞「他死了,吉姆」來作為愛好者們積極參與創造前衛文化的案例:在構建新式神話與新社會群體時,他們通過重複經典台詞來獲取愉悅感。[52]凱利曾開玩笑說,這句台詞將會出現在他的墓碑上。[48]

「我是醫官,不是……」

麥考伊多次使用的「我是醫官,不是……」(I'm a doctor, not a(n)...)句式是《星艦迷航記》的另一句流行語。[53]在許多集中,當麥考伊必須執行與醫學技能不相關的任務時,他就會說出這句話;比如在〈黑夜魔鬼英語Devil in the Dark〉(1967年)一集中,當他面對著罕見的基外星人「霍塔」時,就出現了這樣的「經典場景」。[54][55]星艦奇航記:銀河前哨》中的醫官朱利安·巴希爾亞歷山大·希迪希)與《星艦奇航記:重返地球》中的醫官羅伯特·皮卡多)都曾使用過該句式的變體;此外,還有許多其他的電視劇使用了該句式,例如《超時空博士》、[56]星際奇兵:亞特蘭提斯英語Stargate Atlantis[57]以及《機器雞》。[58]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