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Turbo BASIC是一個BASIC 編譯器與編輯器,最初由Robert 'Bob' Zale所開發,後來被Borland買下。當Borland決定不再販售之後,Zale從Borland手中買回它,將它改名為PowerBASIC並創立PowerBASIC公司,以繼續支援與研發。今天仍然存在市面上。
這個軟體在1987-1988年期間,和Borland的Turbo Pascal 4.0, Turbo C 1.0/1.5,與Turbo Prolog 1.1相似,以"black screen"為特徵。到了1989年推出Turbo C 2.0, Turbo C++ 1.1,……等時,Borland便不再沒有採取它註冊商標式的"blue screen" IDE。在這時,Turbo Basic與Turbo Prolog不再販賣。
與這個時期的多數BASIC編輯器不同的是,Turbo BASIC是個完整的編譯器,能編譯出MS-DOS底下的原生程式碼。其它編輯器或許是直譯器,或者是大量依賴於執行函式庫。Turbo Basic的整合化開發環境能在其中執行一個BASIC程式(參見下面的例子)以為傳統BASIC測試,或是產生完全獨立的MS-DOS可執行檔(.EXE),能在其它沒有安裝Turbo BASIC或是其執行函式庫的電腦上執行。當然編譯出來的可執行程式檔會比原來僅含程式碼的.bas檔案大得多。
Turbo Basic聲稱其乃以x86組合語言撰寫,所編譯出來的程式比其他程式所編譯的執行速度較快。另外,因為早期對於中文系統的缺陷,Turbo Basic在中文環境下的使用存在一些問題。例如,在倚天中文環境底下雖然可以顯示中文文字,但是IDE有亂碼,且使用其INPUT命令並不能直接輸入中文字。後來的UCDOS,天匯等漢字系統已經能夠很好地支持Turbo BASIC。在Turbo Basic的IDE編輯環境中,甚至在Turbo Basic所編譯出的軟體中,都可以順利地輸入中文字。
下面的程式例子是Turbo Basic所支援的類似ALGOL之BASIC語法。與傳統使用行號的,而控制結構有限且不支援類似ALGOL之副程式的BASIC程式語言不同的是,在這個時期出現的現代BASIC編輯器的功能擴充了,放棄了行號,加入了結構化程式設計所需的控制結構與副程式定義,使得這類語言符合現代的結構化編程理論。
INPUT "What is your name:", A$
PRINT "Hello "; A$
DO
S$ = ""
INPUT "How many stars do you want to print"; S
FOR I = 1 TO S
S$ = S$ + "*"
NEXT I
PRINT S$
DO
INPUT "Do you want to print more stars"; Q$
LOOP WHILE LEN(Q$) = 0
Q$ = LEFT$(Q$, 1)LOOP WHILE(Q$ = "Y")OR(Q$ = "y")PRINT "Goodbye "; A$
像這個時代的其它Borland產品,程式碼執行於IDE裡。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