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33教練機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T-33教練機是1947年從P-80/F-80戰鬥機發展而來的,原本的設計編號為TP-80C/TF-80C,後來更改為T-33。除機身較F-80延長約3英呎以容納第二個駕駛座位與操控儀器以外,大部分的設計都與F-80相同。
在P-80成為美國空軍第一個以中隊數量服役的噴射戰鬥機之後,由於機隊中的噴射機數目日漸增加,因此美軍需要使用噴射動力的教練機,用以訓練已經通過螺旋槳飛機訓練的飛行員。
因此,雙座型的TP-80C(T-33的先前編號)便應運而生,於1948年3月22日首次試飛。除了美國空軍之外,美國海軍亦從1949年開始使用T-33訓練其飛行駕駛員,並發展出可用於航艦海上起降訓練的T2V-1/T-1A型教練機。在大約10年的生產期間共製造了6557架T-33型機,其中5691架是由美國洛克希德公司所生產的。
大部分美國的盟邦都曾使用過T-33來訓練飛行員。後又以T-33為基礎,經改進後推出F-94,是美國第一架全天候攔截機,曾在韓戰中留下四次空戰勝利紀錄。
設計特點
主翼採用展弦比高的直翼,操控性能良好。
衍生型
- T-33A
- 雙座噴射教練機
- AT-33A
- 由T-33A改裝而成的雙座輕型攻擊教練機
- DT-33A
- 少數由T-33A改裝而成無人機控制機
- NT-33A
- 一架由T-33A改裝,做為新型飛控系統測試,與飛行員操控訓練的特別空中平台[1]
- QT-33A
- 由T-33A改裝的無人遙控靶機
- RT-33A
- 單座偵查機型
性能諸元
- 長:11.2米
- 寬:11.5米
- 高:3.3米
- 引擎J-33×1
- 空重:3,017公斤
- 固定武裝:12.7毫米機槍×2
- 對地武器:炸彈、空射火箭
使用國家



比利時
玻利維亞
- 玻利維亞空軍為目前全世界最後一個仍在使用AT-33戰鬥教練機之國家。該國的T-33來自於加拿大所生產的CT-133,並於2000年進行航電與機身翻修工程。
巴西
緬甸
加拿大
智利
中華民國
- 中華民國空軍曾使用美援的T-33A做為部隊換裝、高級飛行教練、密接攻擊等不同用途。另外也曾使用過RT-33A對大陸沿海地區進行偵照。後來由AT-3 教練機取代。
哥倫比亞
古巴
丹麥
多明尼加
厄瓜多
薩爾瓦多
法國
德國
希臘
瓜地馬拉
宏都拉斯
印度尼西亞
伊朗
義大利
日本
利比亞
墨西哥
荷蘭
尼加拉瓜
挪威
巴基斯坦
巴拉圭
秘魯
菲律賓
葡萄牙
沙烏地阿拉伯
新加坡
南韓
西班牙
泰國
土耳其
美國
烏拉圭
南斯拉夫
外部連結
- [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31216160949/http://air.mnd.gov.tw/Publish.aspx?cnid=954&p=12595&Level=3#6 中華民國空軍>>關於空軍>>武器展示>>歷代飛機]
- T-33 Shooting Star相片集(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T-33 in Mexican Air Force
- AeroWeb: T-33s on display list
- Warbird Alley: T-33 page(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Walkaround T-33 Shooting Star(Eskishehir, Turkey)(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Pictures of the T-33 at Oak Meadow Park,(Los Gatos, CA)(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參考來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