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分子干擾核糖核酸(英語:small interfering RNA縮寫siRNA),又譯為小干擾核糖核酸,又稱短干擾核糖核酸short interfering RNA)或沉默核糖核酸silencing RNA),是長度20到25個核苷酸雙股RNA,在生物學上有許多不同的用途。目前已知siRNA主要參與RNA干擾(RNAi)現象,以帶有專一性的方式調節基因表達。此外,也參與一些與RNAi相關的反應途徑,例如抗病毒機制或是染色質結構的改變。不過這些複雜機制的反應途徑目前尚未明瞭。 siRNA最早是由英國戴維·鮑爾庫姆(David Baulcombe)團隊發現,是植物中的後轉錄基因沉默(post-transcriptional gene silencing;PTGS)現象的一部分[1],其研究結果發表於《科學[2]。2001年,湯瑪士·塗許爾(Thomas Tuschl)團隊發現合成的siRNA,可誘導哺乳動物體內的RNAi作用[3],結果發表於《自然[4]。這項發現引發了利用可控制的RNAi,來進行生物醫學研究與藥物開發的方法。

Thumb
培養環境下的哺乳動物細胞中,經由siRNA傳達的RNA干擾機制。

結構

siRNA通常是一段長21個核苷酸的雙股RNA(dsRNA),其兩股分別在RNA的兩端超出另一端2個核苷酸,圖示如下:

Thumb

每一股各有一個5'磷酸基末端與一個3'羥基末端。此結構經dicer作用而得,dicer這種將較長的雙股RNA或小髮夾RNA(small hairpin RNA)切成siRNA[5]。此外,siRNA也可經由多種不同轉染(transfection)技術導入細胞內,並對特定基因產生具專一性的基因敲落(knockdown)效果。本質上,任何已知序列的基因都可以、也因此是經過適當剪裁而具有序列互補性的siRNA的作用對象。這使siRNA成為研究基因功能與藥物目標的一項重要工具。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參見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