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克斯動畫工作室(英語:Pixar Animation Studios /ˈpɪksɑːr/,香港譯作「彼思動畫製作室」),簡稱皮克斯(英語:Pixar),是一家位於美國加州埃默里維爾的電腦動畫製片廠[2]。該公司也製作電腦三維軟體,例如用於影視效果製作並符合自家制定的RenderMan規範的三維彩現軟體套件「PRMan」。在1985年,在董事會的鬥爭失勢後,史提夫·賈伯斯離開了蘋果公司並成立了NeXT。1986年,賈伯斯收購了盧卡斯影業的電腦動畫部[1]。2006年,皮克斯被華特迪士尼公司以74億美元收購,成為迪士尼的一部分,賈伯斯亦因此成為迪士尼在2006年至2011年的最大個人股東,直到2011年賈伯斯逝世後股權才完全歸入迪士尼。
皮克斯動畫工作室 | |
---|---|
Pixar Animation Studios | |
公司類型 | 子公司 |
公司前身 | 1979年至1986年為盧卡斯影業電腦繪圖部 |
成立 | 1986年2月3日 (38年337天) |
創辦人 | |
代表人物 | 總裁:艾德文·卡特姆 創意指導:彼特·達克特 總經理兼製作執行副總裁:吉姆·莫里斯 |
總部 | 美國加利福尼亞埃默里維爾 |
產業 | CGI、動畫、電影 |
產品 | Pixar Image Computer、PRMan、Presto(前身為Marionette) |
所有權者 | 史帝夫·賈伯斯 |
員工人數 | 1,233 (2020年) |
母公司 | 盧卡斯影業 (1979年-1986年) 獨立公司 (1986年–2006年) 華特迪士尼公司(2006年至今) |
網站 | pixar |
中國大陸 | 皮克斯動畫工作室 |
---|---|
臺灣 | 皮克斯動畫工作室 |
港澳 | 彼思動畫製作室 |
截至2022年,皮克斯一共發布了28部動畫長片,第一部是1995年的《玩具總動員》,最近的一部是2024年的《腦筋急轉彎2》。皮克斯的23部作品都獲得了CinemaScore至少「A-」的評價,表示得到了觀眾的積極接受[3]。該公司也製作一些動畫短片。截至2019年7月,該公司的所有作品在全世界累計獲得了140億美元的票房[4],平均每部電影獲得6.8億美元[5]。有15部皮克斯電影曾進入電影票房收入前五十名,而《玩具總動員3》(2010)、《海底總動員2》(2016)、《超人特攻隊2》(2018)與《玩具總動員4》(2019)目前仍保持在前五十名,其中《玩具總動員3》成為了全球首部超過十億美元票房的動畫電影。
皮克斯至2021年已獲得23次奧斯卡獎、12次金球獎、11次葛萊美獎以及其他獎項。自2001年奧斯卡最佳動畫片獎設立以來,皮克斯電影有十一部獲獎,分別是《海底總動員》(2003)、《超人特攻隊》(2004)、《料理鼠王》(2007)、《瓦力》(2008)、《天外奇蹟》(2009)、《玩具總動員3》(2010)、《勇敢傳說》(2012)、《腦筋急轉彎》(2015)、《可可夜總會》(2017)、《玩具總動員4》(2019)和《靈魂急轉彎》(2020);還有四部《怪獸電力公司》(2001)、《Cars》(2006)、《超人特攻隊2》與2023年的《元素方城市》獲得提名。《天外奇蹟》與《玩具總動員3》提名奧斯卡最佳影片獎。
2009年9月6日,皮克斯成員約翰·拉薩特、布萊德·博德、彼特·達克特、安德魯·斯坦頓、李·安克里奇在威尼斯影展上獲得榮譽金獅獎,由喬治·盧卡斯頒獎。
歷史
皮克斯的前身是盧卡斯影業的電腦圖形部,成立於1979年[6]。 當年,喬治·盧卡斯執導的科幻影片《星際大戰》獲得成功後,盧卡斯電影公司成立電腦動畫部[7],並從紐約理工大學招來當時電腦圖形實驗室的負責人艾德文·卡特姆[8]。在紐約理工大學,當時的研究人員開發的很多先進技術成為之後工業界的技術基礎,例如艾德文·卡特姆與匠白光發明的發哥通道[9],及幾年後CGL製作的實驗電影《The Works》。當研究團隊進入盧卡斯電影公司後開發了RenderMan介面規範的前身REYES(「Renders everything you ever saw」,意為彩現出所有你曾看到的),並開發了一些包括「粒子特效」(Particle Effects)在內的CG特效及各種製作動畫的關鍵技術。
該團隊在之後的數年參與製作盧卡斯影業和光影魔幻工業的電影特效[8]。在此期間,團隊製作了一些具有里程碑地位的電影的特效,如《星艦迷航記2:星戰大怒吼》與《魔笛追魂》[8],團隊成員也擴大到45人[1]。1984年,約翰·拉薩特導演的《安德魯和威利的冒險》在SIGGRAPH展出[10][11]。1986年,由於路卡斯的離婚官司,星際大戰的收益減少,喬治·盧卡斯遭遇現金流危機,決定出售這個團隊[11]。而史提夫·賈伯斯當時剛剛離開蘋果電腦公司[1]成立NeXT工作室需要召募,他個人決定以1千萬美元收購了這個團隊,其中500萬美元用於收購,500萬美元作為新公司的啟動資金[1]。賈伯斯任新公司的董事長,艾德文·卡特姆任公司總監,匠白光任執行副總裁[1]。
最初的皮克斯此時的業務是生產電腦硬體,主要產品是一款名為主要產品是一款名為皮克斯圖像電腦的圖像處理電腦,主要客戶群面有政府和醫療機構。華特迪士尼動畫長片是皮克斯當時最大的客戶,用該系統和客製化軟體作為他們秘密的電腦動畫製作系統(CAPS)的一部分,並完成二維動畫中費力的填色工作[12]。該系統銷路一般,為了更好地推銷,皮克斯僱傭約翰·拉薩特執導製作了《頑皮跳跳燈》等動畫短片來展示電腦動畫的實力,並將這些動畫短片在SIGGRAPH上展示[12]。
由於電腦業務不利,賈伯斯投入越來越多的資金,並從管理層和員工中掌握越來越多的所有權;最後,在這幾年裡皮克斯總共獲得的5000萬美元投資幾乎都由賈伯斯提供。約翰·拉薩特領導的動畫部門開始為其他公司提供電腦動畫製作服務,例如為純果樂、李施德林與Life Savers製作電視廣告[13]。1990年4月,皮克斯向Vicom Systems出售其硬體部門,包括所有的專有硬體技術和圖像處理軟體,並從100名員工中裁員18人,將辦公地點從聖拉斐爾遷到里奇蒙[14]。當年,皮克斯淨虧損830萬美元[15]。在這個時期,皮克斯仍保持與迪士尼動畫的合作,並使其最終成為最重要的合作夥伴。1991年,經過一個艱難的開始後,皮克斯又裁員30人,其中包括公司總裁查克·柯斯塔[16],從而使員工數僅剩42人,基本上與最初相同[17]。當年,皮克斯接到了迪士尼動畫的一個訂單。迪士尼動畫作為製片方投資2600萬美元,由皮克斯製作三部電腦動畫,第一部為《玩具總動員》。在那時,皮克斯僅剩下開發RenderMan與CAPS的軟體程式設計師們,以及拉薩特的製作電視廣告、為尼克兒童頻道製作3-D Stings、為芝麻街製作短片的動畫部門[18]。
儘管得到了迪士尼的訂單,由於長期不能盈利,賈伯斯決定出售皮克斯;到了1994年賈伯斯甚至打算將皮克斯賣給包括微軟在內的一些公司。直到紐約的評論家認為《玩具總動員》將會成功,並且迪士尼同意將玩具總動員推到1995年的暑期檔發行之後,賈伯斯才決定暫停出售,給皮克斯最後一個機會[19][20]。賈伯斯也從此開始在公司中扮演積極的領導者角色。緊接著,《玩具總動員》發布,在全球獲得3.61億美元的票房[21]。1995年11月29日,皮克斯進行首次公開募股,每股22美元[22]。2000年11月,皮克斯將辦公地點遷到愛莫利維爾[23]。
迪士尼本想將《玩具總動員2》直接投入電視市場,在皮克斯的堅持之下,最終影片進入院線播放。但之後雙方產生分歧,迪士尼拒絕皮克斯提出的《玩具總動員3》的製作[24]。儘管雙方都獲得了巨大的利潤,皮克斯對於利潤的分成表示不滿。皮克斯是製作方,迪士尼負責市場和發行。雙方各自平分製作費和票房。但是迪士尼擁有電影最終的著作權,並得到之後的發行利潤。製作續集權利的歸屬可能是皮克斯與迪士尼的爭端最突出的一個方面[25]。
雙方在2004年開始新一輪的談判。皮克斯想要保留自己動畫電影的全部著作權,完全自主投資且得到100%的利潤,而只付給迪士尼10-15%的發行費用。更重要的是,皮克斯要求取得之前5部動畫電影的全部著作權,其中包括《超人特攻隊》和《Cars》。迪士尼表示條件無法接受。[26] 由於賈伯斯和迪士尼的CEO麥可·艾斯納都不願讓步,使得之後的談判陷入僵局[27]。皮克斯開始尋求迪士尼之外的發行商[27],而迪士尼也開始準備由自己的電腦動畫部製作自己的《玩具總動員3》[28]。經過漫長的沉寂,兩家公司的談判又於2005年9月恢復。在此之前,為應對皮克斯與迪士尼之間可能存在的後果,賈伯斯於2004年底宣布皮克斯原計劃於2005年末發行的電影《Cars》推遲到2006年夏天發行。之前皮克斯的電影大都在年底上線,但夏天發行可以獲得更好的票房,同時也可以保證在每年的聖誕購物季節能夠推出DVD。賈伯斯這樣做也為了將《Cars》留在皮克斯自己的控制中,以應對事態的發展[29]。
在艾斯納被開除,羅伯·艾格接任迪士尼CEO後,雙方又回到了談判桌[30]。在此時,兩個公司把分銷協定擴充到定於2007年發行的《料理鼠王》[31]。但和舊協定不同,在新協定中,皮克斯負擔全部製作費用,擁有所有角色的著作權,而迪士尼只負擔發行的費用[32]。2006年1月24日,迪士尼宣布以股票互換的形式,用74億美元併購皮克斯[33],交易於2006年5月5日完成[34],併購後分銷協定也終止[31]。
通過交易,賈伯斯從持有皮克斯50.1%股份的最大股東變成持有迪士尼7%股份的最大個人股東[34],他不再擔任皮克斯的董事長兼執行長,而成為迪士尼董事會的一員[35]。約翰·拉薩特成為迪士尼動畫的創意總監[33](向總裁兼CEO羅伯·艾格匯報,並向董事羅伊·愛德華·迪士尼諮詢),同時成為負責主題公園建設的華特迪士尼幻想工程的首席創意顧問[34]。卡特莫爾仍擔任皮克斯總裁,同時也是迪士尼動畫工作室總裁,向羅伯·艾格以及迪士尼動畫工作室董事長迪克·庫克匯報[35]。該併購保證皮克斯保持運營上的獨立性[36],例如皮克斯的人力資源政策仍維持不變。此外,皮克斯的名字仍保留下來,工作地點也維持不變。從Cars開始,電影品牌的標示變為「Disney•Pixar」[37]。
2010年4月20日,皮克斯在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溫哥華城中區開設了皮克斯加拿大分部[38],面積2000平方米。新工作室的主要業務是以皮克斯原有的動畫形象為主角製作動畫短片和電視動畫系列[39]。該工作室第一部作品為電視動畫系列《拖線狂想曲》中的《噴射拖線》[40],此外還製作了《玩具總動員:薯假包換》、《玩具總動員:暴暴龍大英雄》等作品[41]。2013年10月,工作室被迪士尼影業關閉[42][43]。
2017年,皮克斯與可汗學院合作共同推出「Pixar in a box[44]」專案,該專案將動畫的製作過程用課程、互動、代碼展示。
製作動畫
皮克斯初創時期的動畫師當中,雖然包括約翰·拉薩特在內的一些人是製作傳統動畫出身,但也有一些人專門製作定格動畫或電腦動畫,還有的是剛畢業的大學生[8]。皮克斯大約在推出1998年的《蟲蟲危機》及1999年的《玩具總動員2》的時候,又聘請了大量動畫師並組成了一個動畫部門。當時,《玩具總動員》是皮克斯唯一一部成功的電影;美國的動畫產業仍然集中在洛杉磯,而皮克斯總部在距離此地350英里以北的舊金山灣區;此外,傳統的二維動畫仍是動畫電影的主流。但新加入皮克斯的來自洛杉磯的員工離開自己在當地的家庭,來到皮克斯;並放棄傳統動畫,嘗試電腦動畫[8]。他們中有的是剛畢業的大學生,有的已有製作動畫長片的經歷[8]。對這些擁有傳統動畫技能的人,皮克斯開發了動畫軟體Marionette,使傳統動畫師在為皮克斯製作電影前的培訓成本降至最低[8]。
在接受公共電視網的Tavis SmileyTalk Show採訪時[45],拉薩特表示,皮克斯的電影遵循著這個工作室本身擁有的並不斷自我完善著的主題:在朋友和家人幫助下,電影中的主角冒險外出,進入真實的世界,並且學會感激朋友和家人。作為對話的中心,拉薩特說:
它必須與主角的成長以及如何改變有關。
(It's gotta be about the growth of the main character, and how he changes.)[45]
皮克斯的動畫長片有一個特別的傳統——讓約翰·拉岑貝格爾配音,哪怕只是一個客串的角色或者話外音。這個傳統從《玩具總動員》一直延續至今。皮克斯的動畫中存在擬人化的角色以及一些彩蛋,一個名為The Pixar Theory的部落格由此發布了一個理論,認為這些角色與「皮克斯宇宙」有所關聯[46][47][48]。
最初迪士尼委託皮克斯製作的《玩具總動員2》是以錄影帶首映形式發布的,但拉薩特成功說服大家將《玩具總動員2》製成一部院線電影。
除了動畫長片,皮克斯也會製作一些動畫短片,並以DVD附加內容或電影院貼片的形式播出。
2018年,皮克斯開始製作《火花短片系列》,這個短片系列原本是皮克斯為了鼓勵動畫師自由創作而推出的獨立短片系列。系列最初在YouTube上播出,於2019年底轉至Disney+播出。
《玩具總動員》是眾多皮克斯電影中首部被改編成電視版的作品,分別改編成了《巴斯光年的星際使命:冒險開始》與《巴斯光年的星際使命》。《Cars》則被改編成一集三至五分鐘的《拖線狂想曲》,並於迪士尼XD播出[49]。
2019年,迪士尼宣布基於《玩具總動員4》的短篇劇集《叉奇提出一個問題》和《怪獸電力公司》的衍生劇集《怪獸上班》將在Disney+上線,其中《叉奇提出一個問題》已經隨Disney+正式上線當天(2019年11月12日)開播並於2020年1月10日完結,而《怪獸上班》則於2021年開播。2022年9月8日,《Cars》的延伸影集《汽車總動員:公路旅行》在Disney+上線。
參見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