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該機採用懸臂下單翼不可收回起落架與尾輪設計,串列雙座開放式駕駛艙。機身承力結構為焊接鋼管蒙皮。其餘部分包括外翼與尾翼採用膠合板疊合的結構。直列發動機布局使得機首狹小流線型,給駕駛員良好的視野。
1939年5月首飛。在18個參評的初級教練機型中勝出,於1939年9月22日贏得美國陸軍航空隊的訂單。1940年美國陸軍航空隊開始裝備PT-19。首批275架,採用了175馬力的遊騎兵L-440發動機,稱為「PT-19」。1941年開始大規模量產了3181架PT-19A型號,採用了200馬力的L-440-3發動機。另外,艾容卡飛機公司生產了447架,聖路易斯飛機公司生產了44架。具有儀表飛行訓練能力的PT-19B生產了917架。
由於戰時航空發動機供應緊張,採用了220馬力大陸R-670星形發動機的型號稱為PT-23,累計生產了869架。還生產了256架可儀表飛行訓練的PT-23A。這些飛機的生產商為費爾柴爾德飛機公司、艾容卡飛機公司、聖路易斯飛機公司, 霍華德飛機公司、加拿大的機隊飛機公司與巴西的Fabrica do Galeao(1944年至1948年生產了232架)。
1943年,得州與佛州濕熱氣候下的飛行訓練基地的機務人員遇到了PT-19與PT-23普遍膠合板機翼的木材腐爛與分離問題。由於可靠壽命只有2至3個月,很快就耗盡了航材儲備,不得不大量訂貨。[2]此後,美國陸軍航空隊要求新機必須是全金屬機翼。"Sessums"/>
自重版本是L-440-7發動機的PT-26。
1948年11月2日遼瀋戰役結束,人民解放軍攻占瀋陽後繳獲該型機,交東北老航校使用。1949年11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成立時,有6架良好,7架待修,是第七航校的主力教練機型之一,1953年全部退役。
參考資料:United States Military Aircraft since 1909[3]
基本信息
性能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