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多協定標籤交換(英語: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縮寫為MPLS)是一種電信網路上利用標籤引導資料進行傳輸的路由技術。相較於傳統上利用網路位址來決定下一個節點,MPLS 則使資料沿著預定的路徑傳送,因此能減少在路由器上所花費的時間。多協定意指 MPLS 支援多種網路協定,並且也支援多種網路第二層的協定。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15年5月19日) |
它的價值在於能夠在一個無連接的網路中引入連接模式的特性;其主要優點是減少了網路複雜性,相容現有各種主流網路技術,能降低網路成本,在提供IP業務時能確保QoS和安全性,具有流量工程能力。此外,MPLS能解決VPN擴充問題和維護成本問題。
MPLS屬於第三代網路架構,是新一代的IP高速骨幹網路交換標準,由IETF所提出,由Cisco、ASCEND、3Com等網路裝置大廠所主導。
採用MPLS的封包只須在OSI第二層(資料鏈結層)執行硬體式交換(取代第三層(網路層)軟體式路由),它整合了IP選徑與第二層標記交換為單一的系統,因此可以解決Internet路由的問題,使封包傳送的延遲時間減短,增加網路傳輸的速度,更適合多媒體訊息的傳送。因此,MPLS最大技術特色為可以指定封包傳送的先後順序。MPLS使用標記交換(Label Switching),網路路由器只需要判別標記後即可進行轉送處理。
網際網路迅猛發展對IP的承載網提出各種挑戰,比如路由問題、QoS保障問題等。網路的發展正向寬頻化、智慧化和一體化的方向發展。未來的業務以突發性資料業務為主,ATM對其顯得效率不足,傳輸和交換成本較高,而IP又顯得能力不足。各種IP與ATM融合的技術如LANE, IPOA, TAG SWITCH等只能解決局部問題。
當一個未被標記的分組(IP包、訊框中繼或ATM信元)到達MPLS LER時,入口 LER根據輸入分組頭尋找路由表以確定通向目的地的標記交換路徑LSP,把尋找到的對應LSP的標記插入到分組頭中,完成端到端IP位址與MPLS標記的對映。
分組頭與label的對映規則不但考慮資料流目的地的資訊,還考慮了有關QoS的資訊;在以後網路中的轉發,MPLS LSR就只根據資料流所攜帶的標籤進行轉發。
隨著乙太網路的不斷發展,乙太網路的效能、價格與ATM和其他的網路相比,具有巨大的優勢。純的乙太網路具有以下的不足:VLAN空間限制,沒有端點到端點的頻寬預留機制,沒有流量工程。
但是在和MPLS結合以後,乙太網路搖身一變,變成了面向連接的網路,有流量控制、有QoS保證、支援低延遲服務的網路。從而MPLS乙太網路受到了電信運營商的青睞,被大規模的部署在都會網路中,並正在向骨幹網路滲透。
MPLS在乙太網路中的實現分為L2和L3兩種,層次結構如下:
L2 | 實體層 | 乙太網路頭 | MPLS頭 | IP頭 | |
---|---|---|---|---|---|
L3 | 實體層 | 乙太網路傳輸 | MPLS頭 | 乙太網路服務 | IP頭 |
MPLS VPN是一種基於MPLS技術的IP-VPN,根據PE(Provider Edge)裝置是否參與VPN路由處理又細分為二層VPN和三層VP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