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9》(英語:K-19: The Widowmaker)是一部發行於2002年7月19日的美國電影,講述了1961年在蘇聯K-19號潛艇上發生的一次核洩漏事故。電影由凱薩琳·畢格羅導演,故事原著路易斯·諾瓦,改編克里斯多福·凱爾。哈里遜·福特和連恩·尼遜飾演正副船長。
影片的預算為一億美元,其中主演哈里遜·福特的片酬為2,500萬美元。[1]然而影片上映後,在美國的票房僅有3,500萬美元,遭遇慘敗。
劇情
《K-19》改編自K-19於1961年的反應爐事故,背景時間為1961年美蘇冷戰白熱化期間。亞里克西·沃斯特賴克奧(Alexei Vostrikov)接替原艦長米克黑爾·波倫尼(Mikhail Polenin),擔任蘇聯海軍的第一艘彈道核潛艇K-19的指揮官。在該潛艇試航之前已經有10人喪生,被稱為「寡婦製造者」(The Widowmaker)。並且在啟航儀式上砸向船頭的聖瓶沒有破碎似乎為這艘潛艇的處女航抹上了陰影。
在一連串魔鬼訓練後,新艦長和艦員的矛盾也達到了頂點。一個核反應爐發生故障將故事推到了頂點,當時K-19號艇員可以向美軍請求幫助,但是艦長否決了這一方案,經討論決定用艦上儲備的飲用淡水來冷卻反應爐。在連續派出三個小組共六人在未著適合的防護衣物(當時只能找到生化防護衣而沒有核防護衣,只能隱瞞參與人員)下進入高度核輻射的核反應爐,搶修設備後,險情得到了控制。然而不久險情再次發生,艦長和全體艦員決定下潛到深水中,而不至於由於潛艇的爆炸,導致戰爭的爆發。最後,核反應爐軍官戰勝了恐懼,進入反應爐核心,再次將險情控制住。而蘇聯的另一艘潛艇也前來營救。
返回基地後,參與救險的8名水兵在數日內死亡。由於是一次事故,因此沒有獲得任何獎章。而艦長沃斯特賴克奧也遭到了指控,最終無罪釋放,但是終生不能再擔任海軍艦長。影片以二十八年後老兵重聚一起,緬懷死者而結束。
演員
評價
儘管票房成績不佳,本片還是收穫了不少正面評價,爛番茄好評率60%. 被認為是 "不太依照事實拍攝,但是劇情扣人心弦"。[2]
影片開拍之前,劇本曾送給生還者審閱,製作團隊收到了兩封公開信,一封來自水兵的,另一份來自船長。信中指出劇本把蘇聯水兵描寫得沒有紀律性,表現混亂。因此劇本進行了大範圍的修改。[來源請求]
然而片子公映後映還是引起了爭議和不滿,不少蘇聯水兵認為片子嚴重損壞了他們的形象,指責導演把他們醜化為酒鬼。[3]
2002年10月當本片在俄國上映時,52位K-19潛艇上的老兵飛往聖彼得堡參加了首映禮;儘管在他們眼中本片存在史實和技術上的瑕庛,他們對這部電影依然持讚賞的態度,特別是對哈里遜·福特的演出.[4]
值得注意的是,歷史中K-19潛艇的外號是「廣島」而不是「寡婦製造者」。
相關條目
注釋與資料來源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