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岛花鹿kuhlii),又名巴島豚鹿,是印尼巴韋安島上特有的鹿。 雄性巴島花鹿高60-70厘米。鹿角分成三叉。不像亞洲大陸的花鹿,牠們出生時沒有斑點。其學名是為紀念德國動物學家Heinrich Kuhl。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因巴島花鹿的數量稀少、分佈地有限及失去棲息地的緣故,而將牠們列為極危。牠們也被列在《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的
红顶鹦鹉種紅色名錄》中,因為環境的持續退化製造了更多對其有利的生存環境,目前其物種狀態被評為無危。 該種物種由德國動物學家海因里希·庫爾(英语:Heinrich Kuhl)於一次會議中發表,他以Psittacus spurius的名稱命名红顶鹦鹉,並認為是一隻未成年的個體。1854年,法國鳥類學家夏尔·吕
白腹凯克鹦哥於巴西的亞馬遜雨林內,因雨林環境的持續性喪失、退化和人為干擾因素,目前其物種狀態被歸為易危。 本物種由德國自然學家海因里希·庫爾(英语:Heinrich Kuhl)首次以Psittacus leucogaster命名,現歸於凱克鸚鵡屬下。其屬名Pionites來自裸眼鹦哥属的學名Pionus加上古希臘語字尾-ίτης
鹦鹉属Mathews)於1917年指定的绯胸鹦鹉。 在歷史上,本屬有著相對複雜的分類史,1820年時德國動物學家海因里希·庫爾(英语:Heinrich Kuhl)碰巧使用同樣的名字Psittacula命名了另一些鸚鵡。1825年時,愛爾蘭動物學家尼古拉斯·艾爾沃德·維格同時建立了亞澳鸚鵡族及一個
北澳玫瑰鹦鹉稱布朗氏玫瑰鹦鹉、黑草玫瑰鹦鹉,该品种分布于澳大利亚北部,栖息地由东向西从卡奔塔利亚湾到阿纳姆地延伸至金伯利。1820年海因里希·库尔(Heinrich Kuhl)描述过这种鹦鹉,并且发现了两个亚种。不同于普通玫瑰鹦鹉的鲜亮色彩,北部玫瑰鹦鹉头部背部为黑色,脸颊上方为白色(北领地的为指名亚种,大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