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蜂鳥(英語:Google Hummingbird)指的是2013年Google搜尋更新後使用的一種新型演算法,因速度快如蜂鳥、精確度高如蜂鳥一般而得名。這一演算法最初於2013年9月26日公開,但在此之前一個月已經開始投入使用。「蜂鳥」演算法更注重自然語言查詢,結合了檢索內容的上下文和含義,不再僅僅停留在按單個關鍵字進行檢索。其還可以更進一步根據各個符合關鍵字的網頁內容有效引導使用者至最合適網頁。[1]

這一演算法亦系Google搜尋多年來最重大之變化,使搜尋互動更加「人性化」,並且更注重人機互動的意義。[2]自此之後,越來越多的網路開發人員開始著手研究使用自然語言而非強制關鍵字來檢索的搜尋引擎最佳化工作,同時也開始更有效地利用技術網路進行開發。[3]

歷史

2013年9月,Google在其新聞發布會上首次宣布了一種名叫「蜂鳥」的新型搜尋演算法[4];在此約一個月之前,這一演算法已經投入使用[2]

特徵功能

「蜂鳥」演算法是自2010年「咖啡因」搜尋架構升級以來谷歌搜尋演算法的首次重大更新,但仍僅限於改進資訊的索引方式,並未對資訊進行排序處理。[2]時任Google搜尋主管的阿米特·辛格爾在接受《搜尋引擎王國》(Search Engine Land)採訪時稱,「蜂鳥」演算法是自2001年他加入Google以來最明顯的演算法改進。[2][5]與傳統搜尋演算法專注於搜尋查詢中的每個關鍵字的特點不同,「蜂鳥」演算法將不同單詞的上下文結合起來進行檢索,從而更好更全地顯示更與檢索關鍵字相匹配的頁面。[1]

「蜂鳥」演算法旨在憑藉搜尋引擎理解關鍵字之間的關係的能力,使人機互動更加人性化。[6]這一演算法更加注重網頁內容及其權威性,在使搜尋結果與檢索關鍵詞更相近的同時,確保顯示出的搜尋結果的網站的準確性。[7]

影響

「蜂鳥」演算法的引進讓搜尋引擎最佳化的行程大幅加快;這一演算法讓網路開發人員在設計自己的網站時得以使用自然語言而非強制關鍵字。除此之外,這一演算法也大幅提升了他們對技術網站功能的利用效率,如頁面連結、頁面元素(包括標題標籤、 URLHTML)等,進一步提高了開發者設計網站時的品質,同時一定程度上解決了相關內容重複的問題。[3]在「蜂鳥」演算法投入使用之前,Google一度將檢索內容視為一長串關鍵字進行搜尋;這導致搜尋結果反映的普遍與使用者輸入的檢索內容一致。「蜂鳥」演算法投入使用後,Google搜尋得以通過理解檢索關鍵字的真正意圖進行搜尋。[8]這一演算法大幅提升了較長關鍵詞的檢索效率,同時也有效實現了搜尋結果內容的最佳化。[7]除此之外,同義詞之間的轉換也得到了明顯最佳化;自此之後,Google的搜尋結果內容更加與主題相關,且很少再出現沒有列出帶有確切短語或關鍵字之結果的情況。 [9]

參見

參考內容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