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Google審查是Google公司根據地方法律法規和政策以及公司條款減少或移除資訊的方式。
此條目可參照英語維基百科相應條目來擴充。 (2019年4月20日) |
2010年4月20日,Google開啟了政府請求工具(現為透明度報告),以展示各國政府要求Google移除內容或遞交個人資訊的次數。從頁面可以看到在「移除要求」方面,大部分國家或地區的請求次數少於10次,而次數排名前三位的分別是巴西、德國及印度,美國位居第四。另外,中國大陸的請求次數顯示為問號,Google稱中國政府將審查需求視作「國家機密」,因此公司無法提供相關資訊。[1]
在2002年10月22日,根據傳聞有113個網址被從Google德國和Google法國移除[2]。移除的大多是純白人民族主義(White nationalism)、反猶太主義和納粹主義以及伊斯蘭激進派網站。在法國和德國法律之下,仇恨性言論和否認大屠殺的言論是不合法的。Google公司遵從這些國家的法律,移除這些網站,但不包括在搜尋結果中出現其他有這些內容的網站。不過,Google在搜尋結果底部列出了一個有過濾這些結果的說明:
Aus Rechtsgründen hat Google * Ergebnis(se) von dieser Seite entfernt. Weitere Informationen über diese Rechtsgründe finden Sie unter ChillingEffects.org.
作為對Google收到的一份法定要求的回應,我們已從本頁移除了*條搜尋結果。如果您願意,可參閱這一要求的詳情。連結如下 ChillingEffects.org.
值得注意的是,Google德國雖然遵守德國法律,但其伺服器與其他地區版(中國版除外)一樣,都是位於美國Google機房。
如果使用者使用google.ru,或者使用俄羅斯的IP位址在俄羅斯Google上進行搜尋某些特定人名的時候,在搜尋結果最下面會顯示一行斜體字:
根據當地資訊法規,部分結果未予顯示。
Google隱私權和條款的俄羅斯版本解釋道因為按照俄羅斯的法律在某些情況下,俄羅斯公民可以請求 Google 在 Google.ru 上移除包含其姓名的搜尋查詢所對應的搜尋結果。當俄羅斯使用者提出此類請求時,Google 將在個人隱私權和公眾知情權及資訊發布權之間做出權衡。在評估請求時,Google將調查相應結果是否包含此人的過時資訊以及這些資訊目前是否涉及公眾利益。[3]
2017 年 11 月生效的俄羅斯法律修正案《276-FZ》擴大了俄羅斯政府可以要求Google俄羅斯移除內容的範圍。根據Google透明度報告的對於俄羅斯政府的移除要求顯示,從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Google在俄羅斯總共收到663次移除要求,共計523710個網站連結。移除要求主要與著作權(32%)國家安全(21%)和受管制的商品和服務(16%)有關。[4]
越南公安部,越南廣播和電子資訊管理局使用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在2013年頒布的《電子資訊科技法案》(關於管理,供應,使用網際網路服務和網路資訊的法案,代碼為72/2013/NĐ-CP)要求Google從網頁搜尋,YouTube和Play商店中對越南國內封鎖或者移除侮辱越南政府,越南共產黨和越南領導人的內容。[5]
2006年4月,Google推出Google.cn,正式進入中國。Google公司當時發表聲明稱,中國版搜尋器會遵守中國相關的網際網路法律,對搜尋結果進行過濾和審查。[6]Google.cn會過濾的資訊包括六四事件、藏獨、台獨、法輪功以及其他於政府不願被中國公民了解的資訊。
在Google中國版,搜尋部分的詞組、句子或圖片時會在網頁尾部顯示「據當地法律法規和政策,部分搜尋結果未予顯示」等字樣說明,即表示過濾了搜尋結果。與Google德國版不同,中國版的提示描述籠統,使用者無法得知究竟是根據什麼法律和移除多少項結果。
中國政府曾經在過去限制公民進入主流的搜尋引擎,如AltaVista、雅虎和Google,但用鏡像網站elgoog可以在中國大陸瀏覽到被封鎖的內容,雖然無法完全被封鎖,但政府依然積極過濾網站。2005年10月, 一些Blogger說Google頁面快取檔無法打開。
在2006年1月,Google證實其協助中國政府進行網路審查,過濾包括成千上萬的網站和條款。[7]Google搜尋的過濾是必要的,以免中國政府像2002年那樣完全封鎖Google。[8]Google不會讓使用者搜尋到被封鎖的內容,但會告知使用者。[9]中國Google也會過濾數字千年保護法案所封鎖的網址。
Google保護中國使用者的隱私政策優於中國本土的搜尋引擎,比如Google不向中國政府提供使用者的搜尋記錄等。[10]當「據當地法律法規和政策,部分搜尋結果未予顯示。」的提示出現在搜尋結果下面時就表明搜尋結果被過濾了。Google是第一個在中國明確告訴使用者搜尋結果被過濾的。
一些網際網路使用者[11]、無國界記者[12]、人權觀察[13]、國際特赦組織[14]等均認為Google協助中國政府鎮壓,侵犯人權。Google協助中國政府進行網路審查,但不執行美國政府的同樣請求,也被自由媒體運動(FMM)譴責為「虛偽」[12]。
2006年2月14日,示威者有組織地進行了「mass breakup with Google」的抗議,以顯示他們不贊同Google中國的政策。[15][16]
不少反對者也認為Google中國違背了Google「不作惡」(Don't be evil)的口號[17]。
與此同時,Google中國的審查也受到來自中國政府的壓力,2009年的谷歌涉黃事件,中國政府有關部門認為谷歌中國傳播不良資訊,稽核不足,而對其進行行政處罰。[18]機關報《人民日報》多篇文章批評Google中國,同樣聲稱其違反「不作惡」口號。[19]
2010年1月12日,Google聲明稱受到來自中國的駭客攻擊,並將與中國政府談判,要求取消谷歌中國搜尋引擎的內容審查,否則谷歌中國會退出中國市場。北京時間3月23日凌晨起,Google決定將原有谷歌中國的兩域名google.cn和g.cn重新導向至谷歌香港域名google.com.hk,並使用香港伺服器上的未經審查過濾的搜尋引擎。
在Google透明度報告,中國大陸的請求次數顯示為問號,公司在常見問題解答中指出:[20]
您可能已經注意到,來自中國的內容刪除要求帶有一個問號。正如地圖中所注,中國政府認為審查要求屬於國家機密,因此目前我們無法公布相關資訊。在 Google 的合資企業運營 google.cn 期間,其搜尋結果始終須按照相關網際網路監管部門的要求進行審查。隨著我們 6 月份發布公告正式宣布相關決定,現在訪問 google.cn 著陸頁面的使用者將看到一個指向 google.com.hk 的連結。在該頁上,使用者可以執行搜尋或繼續使用 google.cn 的各種服務,例如音樂和文字翻譯,這些服務無需過濾即可在當地提供。
Google拒絕政府的請求的原因,比較常見的情況是:相應要求不夠具體,讓公司無從判斷相關政府希望我們刪除哪些內容(例如,要求中未列出網址)。還有一種比較常見的情況是:誹謗指控由政府機構通過非正式信函的形式提出,而非出自法庭裁定。一般來說我們無法確定某聲明是否具有誹謗性質,需要以法庭裁定為準。[20]
在2002年,有人發現Google的網頁搜尋結果有過濾掉數字千年法草案結果的提示。
YouTube是Google下屬的影片分享網站,該網站的服務條款中禁止發布侵權影片以及彩現色情、違法行為、無端暴力和仇恨言論的影片[21]。違反這些規定的影片會被刪除並替換成「該影片由於違反服務條款而被刪除」的訊息,但並不說明是違反了哪一條規定。
YouTube曾封鎖Wael Abbas的帳戶,他是一名發布關於警察暴行,投票違規行為和反政府示威的影片的活躍分子[22]。但他的帳戶隨後被恢復。
2008年2月22日,巴基斯坦電信公司依據政府的要求禁止本國網友訪問YouTube。四日之後,當YouTube刪除了荷蘭政府官員關於伊斯蘭的宗教爭議性評論後[23],巴基斯坦電信解除了對YouTube的封鎖[24] 。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