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矮星,在天文學上的正式名稱為GV恆星,是光譜型態為G,發光度為V的主序星。這一類恆星的質量大約在0.8至1.2太陽質量,表面的有效溫度在5,300至6,000K[1],表VII、VIII。。與其他的主序星一樣,GV恆星在核心進行將氫融合成氦的核融合反應。[2]對於地球來說太陽是最著名的,也是最易見到的GV恆星,每秒鐘將大約6億噸的氫轉換成氦,將400萬噸的質量轉換成能量。[3][4]其他的GV恆星,還有南門二(半人馬座α)、鯨魚座τ和飛馬座51。[5][6][7]
黃矮星其實是一個錯誤的名稱,因為光譜類型為G的恆星實際顏色是從白色到黃色的,像太陽在早期的顏色是白色,只有到晚期才會成為黃色。[8]參考光譜分類的顏色與光譜圖,太陽實際上是白黃色的(當前太陽為G2V型主序星[9],如果不做顏色修飾,在太空中看起來太陽的顏色當為色號#fff5f2[8]),而在地平線附近的太陽呈現紅色,則是大氣層的瑞利散射造成的。
一顆GV恆星燃燒氫的生命期大約是100億年,當他耗盡了核心的氫燃料之後,這一類恆星便會膨脹許多倍,發展成一顆紅巨星,像是畢宿五(金牛座α)。[10]最後,這顆紅巨星會拋掉它外層的氣體,成為行星狀星雲,而這時裸露出來的核心便是一顆體積小、密度高的白矮星,在往後的歲月中只會持續的降溫與壓縮。[2]
參考資料
相關條目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