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WU-14高超音速飛行器,是美國國防部給中國於2014年1月9日首次測試的一種高超音速武器起的代號。中國測試這種HGV(hypersonic glide vehicle)武器的消息是2014年1月14日由美國《華盛頓自由燈塔》網站首先向外界披露的。[1] 2014年1月15日,中國國防部證實了這一消息。[2]目前戰略界認知該武器已經實戰化,曝光的DF-ZF型東風飛彈就是裝備高超音速彈頭的型號。[3]
此條目的引用需要清理,使其符合格式。 (2019年11月20日) |
一般彈道飛彈在重返大氣層前會釋出彈頭其速度自然就會達成高超音速,可是彈頭一般都規律的拋物線彈道飛行,容易被反彈道飛彈計算攔截,只能夠以速度取勝。而高超音速滑翔載具擁有與普通彈道飛彈彈頭完全不一樣的飛行軌跡,可以在彈頭重返大氣層後利用其高升阻比的外型,地面人員可以操縱HGV內建的小型助推火箭引擎來修正方向(比如可以拉起),在高空層進行高超音速相對平直的滑翔,將原來以「彈道飛彈」飛行的模式,轉換成「巡弋飛彈」飛行的模式,繼續進行相當長距離的飛行,並且可以進行空中機動。因此,它被發現要晚於彈道飛彈彈頭且運行路線不規律;對它做出反應或未擊中而再次向它射擊的時間較短,從而可以規避反彈道飛彈系統的攔截。
自由燈塔報導,這一成功測試使中國成為繼俄羅斯和美國之後第三個擁有高超音速飛行器技術的國家。這種高超音速飛行器(能夠攜帶核彈頭)可能被安裝在一種由洲際飛彈改造的運載火箭中,從地面發射後,與火箭助推器分離,然後再入大氣層進行無動力高速飛行,據稱,其速度高達馬赫數10(也就是音速的10倍,12,359公里/小時)。[4]
目前達到極音速的飛行方法有三種,三種都是無人飛行器,因為攜帶支援人類生存的駕駛艙太大太重超過目前科技;人體也無法承受其飛行過程。
美中俄對於這三種方案目前都有研究,第二種超燃機方案難度最大,目前美國X-51實驗機也失敗率偏高,所以WU-14應該就是第一方案的產物。目前三國對於彈頭飛具都已經有成熟突破,至於有一種猜測是第一和第二案的融合體,一種飛彈發射出去的超燃機彈頭於下落階段啟動超燃,由於技術超過目前科技難度太多應該較不可能[5],中國試驗的目的是測試能否用這一武器穿透美國的飛彈防禦網。理論上高超音速滑翔載具比常規彈道飛彈更容易避開彈道飛彈防禦系統,這種機動性可以達到躲避目前所有反彈道導彈的超越性突破。
中國的WU-14高超音速飛行器可以用各種彈道飛彈發射,如東風-ZF就是帶有HGV的東風-21,或是未知的洲際彈道飛彈,前者可以將其射程從2,000公里延展到3,000公里,後者可以從8,000公里延展到12,000公里。分析人士認為,中國也可能先將WU-14高超音速飛行器用於戰術目的,比如配置在東風-21D反艦飛彈上面,對付可移動的航空母艦。遠期目標是對付美國的飛彈防禦網。美國的標準-3反彈道飛彈(RIM-161飛彈)很可能根本無法攔截中國這一武器,這可能迫使美國加快研製定向能武器(directed-energy weapon)的進度。[6] [7]
中國國防部發言人從未認可美方給予的WU-14編號,只表明確實有相關飛具測試,但沒有任何資料公開。
2015年抗戰勝利70周年閱兵上公開東風-21D和東風-26正式公布已經量產裝備,之後2015年10月份上海電視台紀實頻道的軍事節目專題報導[8]以半官方說法披露多項國產高超音速研究,節目中軍事專家以個人發言表明所謂WU-14就是反艦彈道導彈的彈頭戰鬥部,其下墜階段彈道可變達成了一石兩鳥的作用,即除了能讓電腦無法解算其軌跡而無法攔截,同時也能跟隨移動目標,從而使得攻擊航母成為可能;人類史上第一種實用化的反艦彈道導彈於焉誕生。然而其在高溫高速的高超音速下落中如何探測船艦位置,則是最高的國防機密,也是世界各國猜測的謎團。
2019年,解放軍於201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70周年國慶閱兵式上首次向公眾展示東風-17高超音速彈道飛彈,外界普遍認為其搭載的戰術彈頭很可能是早前曝光的WU-14高超音速飛行器。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