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歷山大·彼得羅維奇·卡日丹(俄語:Алекса́ндр Петро́вич Кажда́н,1922年9月3日—1997年5月29日)是一位蘇裔美國拜占庭學家。
生平
卡日丹出生於蘇聯的莫斯科,曾在烏法教育學院與莫斯科國立大學接受教育[1]。二戰後蘇聯發出了恢復俄語拜占庭學研究的倡議,促使卡日丹開始撰寫有關拜占庭帝國土地歷史的論文。儘管他在這一領域聲名鵲起,但因史達林時期的反猶太傾向,他只能擔任州級教職(1947-1949年在伊萬諾沃,1949-1952年則在圖拉)[1]。1953年史達林去世後,其境況得以改善,受僱於大盧基的一所大學。1956年他獲得了俄羅斯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的一個職位,並一直在此待到了1978年,直到離開蘇聯[2]。
此時期卡日丹是一位多產的學者,共出版有超過500部書籍、文章及評論,提高了蘇聯在拜占庭研究方面的國際威望[3]。卡日丹還在亞美尼亞研究上貢獻良多,尤其是對拜占庭帝國中期居於精英統治階層的亞美尼亞人的研究[4]。
1975年,卡日丹的兒子,數學家大衛·卡日丹移民美國,並接受了哈佛大學的職位,這對卡日丹在蘇聯的境況即刻產生了影響[1]。妻子Musja被莫斯科出版社解僱,著作被審查的情況也有所增加。1978年,兩人獲得了以色列移民簽證,離開蘇聯。1979年2月,他到達了位於美國華盛頓的拜占庭研究中心——敦巴頓橡樹園,他在此擔任高級研究助理,直至去世[3]。
1991年,卡日丹主編了《牛津拜占庭辭典》,這是該領域中出版的第一部參考書籍,其中約20%的內容,大約有1000個詞條由他主筆[3]。
參考資料
延伸閱讀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