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高製作、高營銷、高回報的電子遊戲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AAA遊戲(英語:AAA/Triple-A game)也稱為3A遊戲,為電子遊戲產業中的一個分野,但實際上未有準確的定義,一般認為是指投入高製作費用與高行銷成本的遊戲[1][2][3][4]。其中行銷成本也是巨大的開銷,宣傳費用甚至可能超過製作遊戲本身的花費[5]。因其膨大的計劃規模,AAA遊戲的製作日程也遠較一般游戲更為慢長[6]。
根據inXile娛樂CEO Brian Fargo的訪談,在2018年以相對AAA遊戲低一階的AA遊戲(Double-A game)來看,其製作費用的上限已攀升達2000萬美元[7];由上述數字可知,AAA遊戲的製作費用無疑是一筆相對更高的巨額投資。前索尼互動娛樂CEO Shawn Layden指出,綜觀2020年市場中的多數AAA遊戲,僅估算製作費用約在8000萬至1億5000萬美元的水準,並需耗費長達5年的製作時間方能上市[8]。
在2020年代單就入門等級表現之AAA遊戲的製作費用來說,平均已需投入約6000萬美元來開發,若要求多樣的功能和更華麗的畫面則要再追加預算[9],遊戲產業整體的成本上升也導致了遊戲售價相應推高[10]。Xbox遊戲工作室的主管Matt Booty稱,在2020年代因遊戲畫面等指標的門檻抬高,打造AAA遊戲所需的時間已大幅拉長,估計要有約4至6年的開發期才能將作品完成[6]。
1983年伴隨著雅達利衝擊事件,整個北美遊戲行業進入大蕭條。於是,早期現代主義的電子遊戲在80年代出現,遊戲公司急需一個嶄新而準確的標準術語來區分遊戲的優劣。任天堂等公司第一批創建品質審核機制,若遊戲通過這個審核則意味著該遊戲的品質有一定保證[11]。 Krome墨爾本工作室的Alfred Milgrom則重新詮釋高品質的定義——零缺陷[12]。這在當時的遊戲業內都是不敢想像的。此時業內對遊戲品質的評判多還是通過數字或者文字評論,而沒有相關的專有詞彙來描述、分類。
於是從90年代開始,在美國的一些遊戲產業會議中(如CES、CGDC、E3和其他私人會議),有些企業開始使用AAA一詞來描述自家遊戲作品的規模與水準[13]。這源自於美國的學術評分方式:A為最高,F表示最低。遊戲領域AAA有時可視同電影中的「大片」[14]。進入千禧年以來,許多發行商尚在遊戲發行前,就將之冠上AAA[4][15][16],並投入巨額的研發與行銷預算[17]。
相對於有大型發行商跟大量宣傳的作品,獨立遊戲(Indie game)類別中,對大手筆開發完成的佳作,也有用來稱讚的用語「III」。[18][19]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