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體操比賽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2008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的體操比賽於8月9日至24日進行,體操比賽包括競技體操、蹦床及藝術體操3大項,共18個小項。比賽分別會在北京國家體育館與北京工業大學體育館舉行。
當中的體操小項決賽,包括男子團體、女子團體、男子個人全能以及女子個人全能都會於北京時間上午進行,有別於過往奧運會的安排。由於多數國家運動員的生理達到最佳狀態,因此過往的奧運體操決賽都定於晚上舉行。但是由於北美地區獨家電視轉播商NBC的要求,游泳和部分體操比賽的決賽改為在上午舉行,認為這樣可以增加北美地區的收視率和廣告收入,但這項提議遭到了部分運動員及澳大利亞方面的強烈抗議,國際奧委會也因此一再推遲作出決定。[1]
各國獎牌榜
參賽資格
每一個國家奧林匹克委員會最多可以選派6名男運動員和6名女運動員參加競技體操比賽。
參賽資格由2007年9月在德國斯圖加特舉行的第40屆世界體操錦標賽決定。總計有98位男運動員和98位女運動員獲得參賽資格。
項目 | 標準 | 男子出線國家 | 女子出線國家 |
---|---|---|---|
團體比賽 | 排名1-12位 每隊6名運動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團體比賽 | 排名13-15位 每隊2名運動員 |
![]() ![]() ![]() |
![]() ![]() ![]() |
團體比賽 | 排名16-18位 每隊1名運動員 |
![]() ![]() ![]() |
![]() ![]() ![]() |
個人全能 | 未獲得出線資格前列運動員 男子有7個名額,女子則有9個名額 |
![]() ![]() ![]() ![]() ![]() ![]() ![]() |
![]() ![]() ![]() ![]() ![]() ![]() ![]() ![]() ![]() |
個人單項 | 金牌獲得者但未獲得出線資格 男子有6個名額,女子則有4個名額 |
6名運動員 | 4名運動員 |
國際體操委員會外卡 | 確保主辦國和各大洲都有選手參與比賽 每隊3名運動員 |
![]() ![]() |
![]() |
外卡邀請 男女子各1名運動員 |
1名運動員 | 1名運動員 | |
個人全能 | 其餘未獲得出線資格的國家所屬運動員 男子有4個名額,女子則有6個名額 |
![]() ![]() ![]() ![]() |
![]() ![]() ![]() ![]() ![]() ![]() |
本屆奧運的蹦床資格賽於2007年10月的世界蹦床錦標賽中舉行,地點為加拿大的魁北克。
專案 | 標準 | 男子 | 女子 |
---|---|---|---|
個人比賽決賽 | 排名1-8位 | 8名運動員 | 8名運動員 |
個人比賽預賽 | 排名1-5位 | 5名運動員 | 5名運動員 |
國際體操委員會外卡 | 確保主辦國和各大洲都有選手參與比賽 | 2名運動員 | 2名運動員 |
外卡邀請 | 1名運動員 | 1名運動員 |
- 個人:
專案 | 標準 | 女子 |
---|---|---|
個人比賽 | 排名1-20位 | 20名運動員 |
國際體操委員會外卡 | 確保主辦國和各大洲都有選手參與比賽 | 3名運動員 |
外卡邀請 | 1名運動員 |
- 團體:
專案 | 標準 | 女子 |
---|---|---|
個人比賽 | 排名1-20位 | 20名運動員 |
國際體操委員會外卡 | 確保主辦國和各大洲都有選手參與比賽 | 3名運動員 |
外卡邀請 | 1名運動員 |
各項成績
本屆奧運的體操賽事共設14個小項,將由8月9日至8月19日舉行,賽事最後一天的翌日會進行不頒發獎牌的表演賽。
項目 | 金牌 | 銀牌 | 銅牌 | |||
團體賽(詳細) | ![]() 陳一冰 黃旭 李小鵬 肖欽 楊威 鄒凱 |
286.125分 | ![]() 鹿島丈博 中瀨卓也 沖口誠 坂本功貴 富田洋之 內村航平 |
278.875分 | ![]() 亞歷山大·阿蒂梅夫 拉傑·巴夫薩爾 譚凱文 喬納森·霍頓 賈斯廷·斯普林 喬伊·哈格迪 |
275.850分 |
個人全能(詳細) | ![]() |
94.575分 | ![]() |
91.975分 | ![]() |
91.925分 |
自由體操(詳細) | ![]() |
16.050分 | ![]() |
15.775分 | ![]() |
15.725分 |
鞍馬(詳細) | ![]() |
15.875分 | ![]() |
15.725分 | ![]() |
15.720分 |
吊環(詳細) | ![]() |
16.600分 | ![]() |
16.425分 | ![]() |
16.325分 |
跳馬(詳細) | ![]() |
16.537分 | ![]() |
16.537分 | ![]() |
16.475分 |
雙槓(詳細) | ![]() |
16.450分 | ![]() |
16.250分 | ![]() |
16.200分 |
單槓(詳細) | ![]() |
16.200分 | ![]() |
16.175分 | ![]() |
15.875分 |
項目 | 金牌 | 銀牌 | 銅牌 | |||
團體賽(詳細) | ![]() 程菲 鄧琳琳 何可欣 江鈺源 李珊珊 楊伊琳 |
188.900分 | ![]() 肖恩·強生 娜絲蒂亞·柳金 切茜爾·梅默爾 薩曼莎·佩塞克 艾麗西亞·薩克拉莫內 布麗奇特·斯隆 |
186.525分 | ![]() 斯泰利婭娜·尼斯托爾 桑德拉·伊茲巴沙 安德烈婭·阿卡特里內伊 安德烈婭·格里戈雷 加布里埃拉·德勒戈伊 安娜瑪麗亞·塔米爾然 |
181.525分 |
個人全能(詳細) | ![]() |
63.325分 | ![]() |
62.725分 | ![]() |
62.650分 |
自由體操(詳細) | ![]() |
15.650分 | ![]() |
15.500分 | ![]() |
15.425分 |
平衡木(詳細) | ![]() |
16.225分 | ![]() |
16.025分 | ![]() |
15.950分 |
跳馬(詳細) | ![]() |
15.650分 | ![]() |
15.575分 | ![]() |
15.562分 |
高低槓(詳細) | ![]() |
16.725分 | ![]() |
16.725分 | ![]() |
16.650分 |
項目 | 金牌 | 銀牌 | 銅牌 | |||
男子組(詳細) | ![]() |
41.00分 | ![]() |
40.70分 | ![]() |
40.60分 |
女子組(詳細) | ![]() |
37.80分 | ![]() |
37.00分 | ![]() |
36.90分 |
項目 | 金牌 | 銀牌 | 銅牌 | |||
女子個人全能(詳細) | ![]() |
75.500分 | ![]() |
71.925分 | ![]() |
71.875分 |
女子團體全能(詳細) | ![]() 瑪加麗塔·阿利伊丘克 安娜·加夫里連科 塔季揚娜·戈爾布諾娃 葉連娜·波謝溫娜 達里婭·什庫里希娜 納塔利婭·奧埃娃 |
35.550分 | ![]() 蔡彤彤 侴陶 呂遠洋 隋劍爽 孫丹 章碩 |
35.225分 | ![]() 奧列西婭·巴布什金娜 阿納斯塔西婭·伊萬科娃 季娜伊達·盧寧娜 格拉菲拉·馬丁諾維奇 克謝尼婭·桑科維奇 阿林娜·圖米洛維奇 |
34.900分 |
參賽年齡爭議
2008年8月21日,國際奧委會指示國際體操聯合會(FIG)調查中國體操運動員何可欣是否未成年而沒資格參加奧運會體操比賽的指控。[2]國際體操聯合會要求所有體操運動員在奧運會舉辦年必須年滿16歲,國際奧委會最初接受了所有中國參賽者的年齡申報,但新發現的文件顯示何可欣當時只有14歲,所以理應沒資格參賽。[2]調查是一名美國博主在一份緩存的官方Excel文件中發現她出生日期為1994年1月1日而發起的,[2][3]他的發現支持了《紐約時報》和其他博主之前對於她的年齡差異的報告。[4]另外,也有博主找到2007年、2008年初的新聞報道和照片說明連結,包括新華社的報道,稱這些報道都稱她為13歲。[2]
2008年10月1日,國際體操聯合會結束調查,並得出結論,何可欣和當年參賽的隊友已達到參賽年齡。[5]這個裁決證實了國際體操聯合會的初步結論,[6]儘管一些媒體對這一決定表示懷疑。[7][8][9]
2014年,朝鮮女子體操運動員車英花因使用假護照偽造年齡而受到紀律處分。國際體操聯合會對其禁賽並撤銷她的所有成績,包括本屆奧運會的成績。[10]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