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2008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的女子曲棍球比賽自8月10日至8月22日進行,比賽場館為奧林匹克公園曲棍球場,共分兩個階段進行,共12支球隊參加,總比賽場數為38場,其中小組賽階段,12支球隊被分為2個小組,進行單循環賽,共30場比賽,獲得小組前兩名的球隊晉級半決賽,半決賽負者進行銅牌爭奪戰,勝者進行決賽,小組第3-6名分別交手決定5-12名的排位。
2008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 曲棍球比賽 | ||||
---|---|---|---|---|
賽事 | ||||
男子 女子 |
參賽隊 | 賽 | 勝 | 平 | 負 | 進球 | 失球 | 淨勝球 | 積分 |
---|---|---|---|---|---|---|---|---|
荷蘭 | 5 | 5 | 0 | 0 | 14 | 3 | +11 | 15 |
中國 | 5 | 3 | 1 | 1 | 14 | 4 | +10 | 10 |
澳洲 | 5 | 3 | 1 | 1 | 17 | 9 | +8 | 10 |
西班牙 | 5 | 2 | 0 | 3 | 4 | 12 | -8 | 6 |
南韓 | 5 | 1 | 0 | 4 | 13 | 18 | -5 | 0 |
南非 | 5 | 0 | 0 | 5 | 2 | 18 | -16 | 0 |
2008年8月10日 10:30 | |||
中國 | 3–0 | 西班牙 | 裁判: 烏特 ·科嫩(德國)/馬雷莉澤·德克勒克(南非) |
---|---|---|---|
2008年8月10日 18:00 | |||
澳洲 | 5–4 | 南韓 | 裁判: 索萊達·伊帕拉吉雷(阿根廷)/斯特拉·巴特萊馬(荷蘭) |
---|---|---|---|
2008年8月10日 20:30 | |||
荷蘭 | 8–0 | 南非 | 裁判: 莉薩·羅奇(澳大利亞)/卡羅琳娜 ·德拉富恩特(阿根廷) |
---|---|---|---|
2008年8月12日 10:30 | |||
澳洲 | 6–1 | 西班牙 | 裁判: 相馬千枝子(日本)/苗琳(中國) |
---|---|---|---|
2008年8月12日 18:30 | |||
中國 | 3–0 | 南非 | 裁判: 吉娜·斯皮塔萊里(義大利)/明卡·伍利(澳大利亞) |
---|---|---|---|
2008年8月12日 20:30 | |||
荷蘭 | 3–2 | 南韓 | 裁判: 朱莉·阿什頓-盧西(澳大利亞)/烏特 ·科嫩(德國) |
---|---|---|---|
2008年8月14日 08:30 | |||
中國 | 0–1 | 荷蘭 | 裁判: 相馬千枝子(日本)/索萊達·伊帕拉吉雷(阿根廷) |
---|---|---|---|
2008年8月14日 18:00 | |||
西班牙 | 2–1 | 南韓 | |
---|---|---|---|
2008年8月14日 20:30 | |||
南非 | 0–3 | 澳洲 | |
---|---|---|---|
2008年8月16日 10:30 | |||
澳洲 | 1–2 | 荷蘭 | 裁判: 莎拉·加尼特(紐西蘭)/馬雷莉澤·德克勒克(南非) |
---|---|---|---|
2008年8月16日 18:30 | |||
南韓 | 1–6 | 中國 | 裁判: 朱莉·阿什頓-盧西(澳大利亞)/卡羅琳娜 ·德拉富恩特(阿根廷) |
---|---|---|---|
2008年8月16日 21:00 | |||
西班牙 | 1–0 | 南非 | 裁判: 李琴珠(韓國)/吉娜·斯皮塔萊里(義大利) |
---|---|---|---|
2008年8月18日 10:30 | |||
南韓 | 5–2 | 南非 | 裁判: 斯特拉·巴特萊馬(荷蘭)/卡蘿爾·梅切特(愛爾蘭) |
---|---|---|---|
2008年8月18日 18:30 | |||
荷蘭 | 2–0 | 西班牙 | 裁判: 索萊達·伊帕拉吉雷(阿根廷)/明卡·伍利(澳大利亞) |
---|---|---|---|
2008年8月18日 21:00 | |||
中國 | 2–2 | 澳洲 | 裁判: 相馬千枝子(日本)/卡羅琳娜 ·德拉富恩特(阿根廷) |
---|---|---|---|
參賽隊 | 賽 | 勝 | 平 | 負 | 進球 | 失球 | 淨勝球 | 積分 |
---|---|---|---|---|---|---|---|---|
德國 | 5 | 4 | 0 | 1 | 12 | 8 | +4 | 12 |
阿根廷 | 5 | 3 | 2 | 0 | 13 | 7 | +6 | 11 |
英國 | 5 | 2 | 2 | 1 | 7 | 9 | -2 | 8 |
美國 | 5 | 1 | 3 | 1 | 9 | 8 | 1 | 6 |
日本 | 5 | 1 | 1 | 3 | 5 | 7 | -2 | 4 |
紐西蘭 | 5 | 0 | 0 | 5 | 6 | 13 | -7 | 0 |
2008年8月10日 08:30 | |||
日本 | 2–1 | 紐西蘭 | 裁判: 李琴珠(韓國)/明卡·伍利(澳大利亞) |
---|---|---|---|
2008年8月10日 18:30 | |||
阿根廷 | 2 –2 | 美國 | |
---|---|---|---|
2008年8月10日 21:00 | |||
德國 | 5–1 | 英國 | 裁判: 莎拉·加尼特(紐西蘭)/苗琳(中國) |
---|---|---|---|
2008年8月12日 08:30 | |||
阿根廷 | 2–2 | 英國 | 裁判: 斯特拉·巴特萊馬/南非馬雷莉澤·德克勒克(南非) |
---|---|---|---|
2008年8月12日 18:00 | |||
美國 | 1–1 | 日本 | 裁判: 莎拉·加尼特(紐西蘭)/莉薩·羅奇(澳大利亞) |
---|---|---|---|
2008年8月12日 21:00 | |||
德國 | 2–1 | 紐西蘭 | 裁判: 安妮·麥克雷(英國)/索萊達·伊帕拉吉雷(阿根廷) |
---|---|---|---|
2008年8月14日 10:30 | |||
美國 | 2–4 | 德國 | 裁判: 李琴珠(韓國)/馬雷莉澤·德克勒克(南非) |
---|---|---|---|
2008年8月14日 18:30 | |||
日本 | 1–2 | 阿根廷 | |
---|---|---|---|
2008年8月14日 21:00 | |||
紐西蘭 | 1– 2 | 英國 | |
---|---|---|---|
2008年8月16日 08:30 | |||
紐西蘭 | 1–4 | 美國 | 裁判: 斯特拉·巴特萊馬(荷蘭)/安妮·麥克雷(英國) |
---|---|---|---|
2008年8月16日 18:00 | |||
德國 | 0–4 | 阿根廷 | 裁判: 莉薩·羅奇(澳大利亞)/相馬千枝子(日本) |
---|---|---|---|
2008年8月16日 20:30 | |||
英國 | 2–1 | 日本 | 裁判: 明卡·伍利(澳大利亞)/卡蘿爾·梅切特(愛爾蘭) |
---|---|---|---|
2008年8月18日 08:30 | |||
德國 | 1–0 | 日本 | 裁判: 朱莉·阿什頓-盧西(澳大利亞)/苗琳(中國) |
---|---|---|---|
2008年8月18日 18:00 | |||
英國 | 0–0 | 美國 | 裁判: 烏特 ·科嫩(德國)/莉薩·羅奇(澳大利亞) |
---|---|---|---|
2008年8月18日 20:30 | |||
阿根廷 | 3– 2 | 紐西蘭 | 裁判: 吉娜·斯皮塔萊里(義大利)/馬雷莉澤·德克勒克(南非) |
---|---|---|---|
2008年8月22日 08:30 | |||
南非 | 4–1 | 紐西蘭 | 裁判: 李琴珠(韓國)/卡蘿爾·梅切特(愛爾蘭) |
---|---|---|---|
馬雷夏14' 威爾遜34' 瑞安51' 布朗59' |
佩韋17' | ||
處罰 | |||
泰勒22' | 沙蘭13' 福格森50' |
2008年8月20日 11:00 | |||
西班牙 | 3–2 (加時賽) |
美國 | 裁判: 明卡·伍利(澳大利亞)/烏特·科嫩(德國) |
---|---|---|---|
特門斯8' 韋爾塔斯67' 伊瓦拉84'(GG) |
森澤尼希30' 洛伊59' | ||
處罰 | |||
科默馬29' 特門斯57'64' 卡蒙72' |
林戈67' |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