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熱帶風暴妮科爾(英語:Subtropical Storm Nicole)是有紀錄以來首場沒有成為熱帶氣旋、但仍然從標準颶風命名名單上獲得命名的亞熱帶風暴,也是2004年大西洋颶風季第14場獲得命名的風暴。系統於10月10日在百慕達附近經上層低壓槽冷鋒相互影響形成,然後轉朝東北方向移動,風暴一度朝熱帶氣旋轉變,但轉變過程沒有完成,之後被更大規模的溫帶風暴吸收而消散。

Quick Facts 形成, 消散 ...
亞熱帶風暴妮科爾
亞熱帶風暴(美國
Thumb
亞熱帶風暴妮科爾的衛星圖像
形成2004年10月10日
消散2004年10月11日
最高風速1分鐘持續 50英里/小時(85公里/小時)
最低氣壓986毫巴百帕);29.12英寸汞柱
死亡
影響地區百慕達加拿大大西洋省份新英格蘭
2004年大西洋颶風季的一部分
Close

妮科爾在百慕達產生中等程度降水,惡劣的海況對郵輪構成影響。風暴殘留同溫帶風暴相結合,在加拿大產生狂風暴雨,導致樹木和輸電線纜受損。氣旋殘留還在新英格蘭多地產生陣風,風暴產生的涌浪令美國東岸沿線的衝浪運動條件得到大幅改善。

氣象歷史

Thumb
根據薩菲爾-辛普森颶風風力等級的強度繪製的風暴路徑圖
圖例
  熱帶低氣壓(≤62 km/h)
  熱帶風暴(63–118 km/h)
  一級(119–153 km/h)
  二級(154–177 km/h)
  三級(178–208 km/h)
  四級(209–251 km/h)
  五級(≥252 km/h)
  未知

2004年10月上旬,大西洋西部有上層低壓槽和逐漸衰減的冷鋒持續存在。兩者相互影響,於10月8日在百慕達西南方向發展出低氣壓區。系統內缺乏層次分明的環流,但在向西北方向移動的同時,其內部風速已達到烈風強度。[1]系統的組織結構逐漸改善[2],雖然到10月9日時仍未表現出發展成熱帶天氣系統的跡象,但多個計算機模型預測系統有可能發展成亞熱帶風暴[3]。10月10日,系統東北部組織出帶狀雲系,形成層次分明的下層環流。此後不久,系統中心西北方向發展出弧形對流帶,系統產生的最強風速位於距中心185公里外的位置。根據風場範圍及雲系特徵,美國國家颶風中心估計系統於10月10日在百慕達西南方向約225公里洋面發展成亞熱帶風暴,並以「妮科爾」(Nicole)為其命名。[1]

氣象機構起初預計妮科爾的中心以西上空有可能發展出對流,如果這一趨勢持續下去,風暴還可能轉變成熱帶氣旋,預計妮科爾的最大持續風速會達到每小時105公里[4]。受中層低壓槽影響,風暴轉向東北,於10月11日清晨從百慕達西北方向約95公里海域經過[1]。此後不久,氣旋中心附近發展出持續性的深層對流,氣象衛星高級微波探測儀所測數據表明妮科爾內部可能存在暖芯[5]。但在強烈上層風切變的影響下,風暴未能成功轉變成熱帶氣旋。受新斯科舍以南的大規模溫帶氣旋影響,妮科爾加速向東北方向移動,在此期間短暫達到風力時速85公里的最高強度。10月11日,亞熱帶風暴妮科爾被各大規模的溫帶風暴吸收,其環流隨即消亡。[1]

防災措施、影響和命名

More information 降雨量, 風暴 ...
百慕達降水最多的熱帶氣旋
已知最高降雨總量
降雨量 風暴 地點
排名 mm
1 186.7 1939年10月颶風 [6]
2 153.7 1963年颶風阿琳 [7]
3 151.4 2002年熱帶風暴克里斯托瓦爾 [8]
4 148.0 2004年亞熱帶風暴妮科爾 [9]
5 134.1 1967年第二十三A號熱帶低氣壓 [7]
6 126.2 2005年熱帶風暴富蘭克林 [10]
7 125.0 1981年颶風艾米莉 [7]
8 124.0 2005年熱帶風暴哈維 [11]
9 123.2 1948年9月颶風 [6]
10 120.9 颶風伯莎 (2008年) 百慕達機場 [12]
Close

10月9日,百慕達氣象局趕在妮科爾成形前一天向島上發布烈風警告。風暴形成後不久,該機構又發出熱帶風暴觀察預警。氣旋從該島經過後,所有警告均予中止。妮科爾在百慕達產生的最強風速為每小時71公里,風暴發展形成前,當地一度測得時速97公里的陣風。[1]氣旋及其溫帶風暴前身在百慕達產生暴雨,百慕達國際機場前後三天的降雨總量達148毫米,島上還出現雷暴天氣[13]。面對妮科爾帶來的惡劣天氣,旨在吸引遊客的百慕達音樂節有許多活動被迫取消,其中包括艾薩克·海耶斯傑拉爾德·奧爾布賴特Gerald Albright)和安妮塔·貝克的演出。大風導致多條輸電線纜中斷,約有1800戶民宅或商鋪停電。天氣狀況致使許多航班延期,[14]另有4艘遊輪因狂風影響延遲或改道[15]。3至3.6米高的大浪令許多遊船上的乘客暈船,其中一人被送往百慕達當地醫院診治[16]

加拿大颶風中心一共針對妮科爾發布過7份公報,但這場風暴進入該機構預警責任區後很快便已消散[17]。妮科爾的濕氣同溫帶風暴結合後,加拿大颶風中心下屬的大西洋風暴預報中心向加拿大海洋省份大範圍地區發布暴雨和大風警告[18]。妮科爾的殘留同強勁的溫帶風暴結合,在加拿大海洋省份大部分區域產生狂風,其中布雷頓角島西部風速超過每小時130公里。勁風將多棵樹木連根拔起,導致多條電纜中斷,狂風和惡劣的海況共同影響,導致輪渡服務取消,聯邦大橋通行受限。合併而成的新系統還產生超過60毫米降水,在新斯科舍東部引發洪災。風暴經過期間正值當地蘋果收割時節,對安納波利斯谷構成不利影響。[19]

Thumb
亞熱帶風暴妮科爾接近最高強度時的衛星圖像

妮科爾的殘留同溫帶風暴結合,在新英格蘭產生狂風,最高陣風時速達105公里。緬因州有許多樹枝被風颳斷,還有部分樹木倒塌,輸電線纜中斷。多地出現停電,其中大部分發生在華盛頓縣漢考克縣沿海地區。[20]此外,妮科爾還在美國東岸沿海產生中等強度涌浪,紐約州羅德島州的涌浪高度超過1.2米,正是最適合衝浪的高度[21]

共有11艘船隻測得妮科爾產生的熱帶風暴強度大風。氣旋達到最高強度時,船隻測得的最強風速為每小時80公里;測得的最低氣壓則是995毫巴百帕),此時妮科爾正被溫帶風暴吸收。[1]

2002年開始,亞熱帶風暴會像熱帶風暴一樣獲得命名。妮科爾則是新命名方針首次在沒有成為熱帶氣旋的亞熱帶風暴上落實。氣象機構曾於19721973年音標字母為四場亞熱帶風暴命名,但此後30餘年間都沒有再為亞熱帶氣旋命名[22]

參見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