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1974年歐洲歌唱大賽(英語:Eurovision Song Contest 1974)為歐洲歌唱大賽的第19屆比賽,由英國廣播公司主辦,1974年4月6日在英國布來頓舉行,並由凱蒂·博伊爾擔任該屆司儀。該屆本由連奪兩屆冠軍的盧森堡主辦,但由於成本問題放棄申辦,由英國接手[1]。
冠軍為代表瑞典參賽的ABBA,其參賽歌曲為《滑鐵盧》 "Waterloo" ,該曲亦成為後來ABBA最流行的歌曲之一。而ABBA亦在該屆歐洲歌唱大賽中一舉成名,成為蜚聲國際的歌唱組合[1]。
當時,布來頓是一個獨立的城鎮;現在是英國南部沿海布來頓-霍夫市(由以前的布來頓、霍夫、波茨萊德和其他幾個村莊組成)的主要部分。
1974年比賽的舉辦地點是布來頓巨蛋廳,這是一個藝術場地,其中包括音樂廳,玉米交易所和涼亭劇院。這三個場館都通過通往亭子花園的皇家亭子的隧道和通向布來頓博物館的共用走廊與皇家亭子的其餘部分相連。整個建築群是為攝政王(後為喬治四世)建造的,於1805年完工。
澳洲歌手奧莉花·紐頓-莊代表英國參加1974年歐洲歌唱大賽,參賽歌曲為《愛情萬歲》 "Long Live Love" 。後來據約翰·甘迺迪·奧康納的《歐洲歌唱大賽官方歷史》提及,奧莉花並不喜歡這首歌,並想唱在英國流行榜的其他歌曲,但《愛情萬歲》一曲卻在公眾郵寄投票中脫穎而出[2]。
代表法國的歌手達尼本來以《生活25年》 "La vie à vingt-cinq ans" 一曲參與1974年歐洲歌唱大賽,但時任法國總統喬治·蓬皮杜卻在比賽前逝世,而喪禮亦定於歐洲歌唱大賽舉辦日進行,故法國決定退出1974年歐洲歌唱大賽。在退出前的出場順序為14號,之後由德國替補。因此,1973年歐洲歌唱大賽冠軍,代表盧森堡的法國歌手安妮-瑪麗·大衛亦未能頒發獎項予1974年歐洲歌唱大賽冠軍[1][2]。
恩佐·古斯曼本來以《世界和平》 "Paċi Fid-Dinja" (Peace in the World) 一曲代表馬爾他參加1974年歐洲歌唱大賽,但由於不明原因而退出。馬爾他在1975年重返歐洲歌唱大賽[2]。
歐洲歌唱大賽舉行期間,義大利正進行1974年義大利離婚公投。由於義大利廣播電視公司認為代表義大利的參賽歌曲《是》 "Sì" 會鼓勵選民在公投中投贊成票,該歌曲在比賽後超過一個月都沒有在義大利國營電台或電視台播放。
葡萄牙的參賽歌曲《告別之後》 "E depois do adeus" 是反抗葡萄牙第二共和國政權的康乃馨革命的兩條導火線之一,該曲在1974年4月24日的晚上在葡萄牙的電台播放之後,抵抗團體被警醒,開始籌備軍事政變。約翰·甘迺迪·奧康納形容《告別之後》是「唯一一首引發革命的歐洲歌唱大賽歌曲」,而澳洲評論員德斯·曼根表示其他葡萄牙參賽歌曲不太可能發動政變[2]。
1974年歐洲歌唱大賽共有17個國家參賽。此屆是希臘首次參加歐洲歌唱大賽。由於法國總統喬治·蓬皮杜在比賽前逝世,法國退出此屆比賽[1]。
每個國家的演出都會有一個負責指揮管弦樂團的指揮[3]。
共有3位歌手再次參加本屆歐洲歌唱大賽。1964年歐洲歌唱大賽冠軍吉吉羅拉·錢恩奎蒂再次代表義大利參賽。於1964年歐洲歌唱大賽代表摩納哥參賽和1969年歐洲歌唱大賽代表代表盧森堡參賽的羅穆亞爾德·費吉代表摩納哥參賽。曾參加1973年歐洲歌唱大賽的班迪合唱團亦再次代表挪威參賽。
排序 | 國家 | 語言[4] | 歌手 | 歌曲 | 歌曲原文名稱 | 排名 | 分數 |
---|---|---|---|---|---|---|---|
01 | 芬蘭 | 英語 | 卡麗塔 | 《讓我保持溫暖》 | Keep Me Warm | 13 | 4 |
02 | 英國 | 英語 | 奧莉花·紐頓-莊 | 《愛情萬歲》 | Long Live Love | 4 | 14 |
03 | 西班牙 | 西班牙語 | 佩雷特 | 《歌唱和快樂》 | Canta y sé feliz | 9 | 10 |
04 | 挪威 | 英語 | 安妮-卡林納·斯特姆 班迪合唱團 |
《愛情的第一天》 | The First Day of Love | 14 | 3 |
05 | 希臘 | 希臘語 | 馬里內拉 | 《紅酒、海洋和我的男朋友》 | Κρασί, θάλασσα και τ' αγόρι μου | 11 | 7 |
06 | 以色列 | 希伯來語 | 卡法來特 | 《我給她我的生命》 | נתתי לה חיי | 7 | 11 |
07 | 南斯拉夫 | 塞爾維亞語 | 哥尼·古珀 | 《我的時代》 | Моја генерација | 12 | 6 |
08 | 瑞典 | 英語 | ABBA | 《滑鐵盧》 | Waterloo | 1 | 24 |
09 | 盧森堡 | 法語 | 艾琳·舍爾 | 《再見我愛你》 | Bye Bye I Love You | 4 | 14 |
10 | 摩納哥 | 法語 | 羅穆亞爾德·費吉 | 《留下的人和離開的人》 | Celui qui reste et celui qui s'en va | 4 | 14 |
11 | 比利時 | 法語 | 雅各·赫斯汀 | 《自由之花》 | Fleur de liberté | 9 | 10 |
12 | 荷蘭 | 英語 | 莫夫與麥克尼爾 | 《我看見星星》 | I See a Star | 3 | 15 |
13 | 愛爾蘭 | 英語 | 蒂娜·雷諾茲 | 《穿過你的心》 | Cross Your Heart | 7 | 11 |
14 | 德國 | 德語 | 辛迪與伯特 | 《夏天的旋律》 | Die Sommermelodie | 14 | 3 |
15 | 瑞士 | 德語 | 皮亞拉·馬爹利 | 《我給你打電話》 | Mein Ruf nach dir | 14 | 3 |
16 | 葡萄牙 | 葡萄牙語 | 保羅·德卡瓦略 | 《告別之後》 | E depois do adeus | 14 | 3 |
17 | 義大利 | 義大利語 | 吉吉羅拉·錢恩奎蒂 | 《是》 | Sì | 2 | 18 |
結果 | |||||||||||||||||||||
---|---|---|---|---|---|---|---|---|---|---|---|---|---|---|---|---|---|---|---|---|---|
總分 | 芬蘭 | 英國 | 西班牙 | 挪威 | 希臘 | 以色列 | 南斯拉夫 | 瑞典 | 盧森堡 | 摩納哥 | 比利時 | 荷蘭 | 愛爾蘭 | 德國 | 瑞士 | 葡萄牙 | 義大利 | ||||
參賽者 | 芬蘭 | 4 | 1 | 2 | 1 | ||||||||||||||||
英國 | 14 | 1 | 1 | 4 | 1 | 1 | 2 | 1 | 3 | ||||||||||||
西班牙 | 10 | 2 | 1 | 3 | 1 | 1 | 2 | ||||||||||||||
挪威 | 3 | 1 | 1 | 1 | |||||||||||||||||
希臘 | 7 | 2 | 4 | 1 | |||||||||||||||||
以色列 | 11 | 2 | 1 | 2 | 1 | 2 | 3 | ||||||||||||||
南斯拉夫 | 6 | 1 | 1 | 1 | 1 | 2 | |||||||||||||||
瑞典 | 24 | 5 | 1 | 2 | 2 | 1 | 1 | 3 | 1 | 2 | 5 | 1 | |||||||||
盧森堡 | 14 | 1 | 1 | 2 | 2 | 1 | 1 | 3 | 1 | 2 | |||||||||||
摩納哥 | 14 | 2 | 1 | 1 | 1 | 2 | 2 | 1 | 2 | 1 | 1 | ||||||||||
比利時 | 10 | 2 | 5 | 3 | |||||||||||||||||
荷蘭 | 15 | 1 | 1 | 2 | 1 | 3 | 3 | 1 | 1 | 1 | 1 | ||||||||||
愛爾蘭 | 11 | 1 | 2 | 2 | 1 | 2 | 2 | 1 | |||||||||||||
德國 | 3 | 1 | 1 | 1 | |||||||||||||||||
瑞士 | 3 | 1 | 1 | 1 | |||||||||||||||||
葡萄牙 | 3 | 1 | 2 | ||||||||||||||||||
義大利 | 18 | 2 | 5 | 2 | 1 | 1 | 4 | 1 | 1 | 1 |
不同尋常地,本屆的參賽國家以重新排序的方式決定投票次序。在之前的賽事中,參賽國會按照演出次序或相反來決定投票次序。直至2006年再以重新排序的方式決定投票次序。芬蘭、挪威、瑞典和義大利的投票次序與演出次序相同,參賽國以以下次序顯示投票[1][5]。
以下列表列出參賽國投票的次序,以及該國宣佈投票的發言人的名字。各國的國營廣播機構亦派出一名評論員以本國語言評述賽事。評論員的資料及他們代表的廣播機構亦在下列列表中展示。
投票次序 | 國家 | 投票發言人 | 評論員 | 廣播機構 |
---|---|---|---|---|
01 | 芬蘭 | 阿雷·埃洛[6] | 馬蒂·帕洛斯瑪 | 芬蘭廣播公司[6] |
02 | 盧森堡 | 雅各·內華迪 | RTL集團 | |
03 | 以色列 | 伊扎克·希莫尼 | 以色列廣播局 | |
04 | 挪威 | 斯維爾·克里斯托菲遜[7] | 約翰·安德雷森 | 挪威廣播公司[7] |
艾瑞克·海爾達爾 | ||||
05 | 英國 | 科林-沃德·路易斯 | 大衛·韋恩 | 英國廣播公司[8] |
特里·沃根 | ||||
理查·阿斯特伯里 | 英國三軍廣播服務[9] | |||
06 | 南斯拉夫 | 海爾格·弗拉霍維奇[10] | 米洛萬·伊利奇·米利麥斯 | 貝爾格勒廣播電視 |
奧立佛·馬克 | 札格瑞布廣播電視 | |||
湯瑪斯·特瑟克 | 盧比安納廣播電視 | |||
07 | 希臘 | 艾琳里·加瓦達 | 馬可·喬治杜 | 希臘廣播電視公司 |
08 | 愛爾蘭 | 布倫丹·巴夫 | 麥克·墨菲 | 愛爾蘭廣播電視 |
利亞姆·德瓦利 | ||||
09 | 德國 | 沃納·威戈爾 | 德國電視台 | |
10 | 葡萄牙 | 恩里克·門德斯 | 阿圖爾·阿各斯迪尼奧 | 葡萄牙廣播電視公司[11] |
11 | 荷蘭 | 迪克·范·博梅爾 | 威廉·迪伊 | 荷蘭公共廣播公司[12] |
12 | 瑞典 | 斯文·林達爾 | 約翰·桑德斯特羅姆 | 瑞典電視台 |
烏蘇拉·里希特 | 瑞典電台[13] | |||
13 | 西班牙 | 安東連·加西亞 | 荷西·路易斯·烏里巴里 | 西班牙廣播電視[14] |
14 | 摩納哥 | 蘇菲·赫吉[15] | 皮耶·卓尼亞 | 蒙地卡羅電視台 |
15 | 瑞士 | 亞歷山大·伯格 | 狄奧多·哈勒 | 瑞士德語廣播電視 |
喬治·哈迪 | 瑞士法語廣播電視 | |||
喬瓦尼·貝爾蒂尼 | 瑞士義大利語廣播電視 | |||
16 | 比利時 | 安德烈·哈根 | 喬治·狄西爾 | 比利時法語區電視台及電台 |
赫爾曼·弗歐斯特 | 佛蘭芒語廣播電視組織 | |||
17 | 義大利 | 安娜·瑪麗亞·甘賓拉利 | 羅珊娜·瓦歐迪提 | 義大利廣播電視公司 |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