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大西洋颶風季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1961年大西洋颶風季於6月15日正式開始,同年11月15日結束[1][2],通常情況下每年大西洋盆地的絕大多數熱帶或亞熱帶氣旋都是在這段時間形成。本季形成的大型颶風數量創下新紀錄,直到44年後才被追平[3][4]。按熱帶風暴數量計算,颶風季的活躍程度超過平均水平,共有11場獲命名的風暴。颶風安娜於7月20日在向風群島附近的東加勒比海發展形成,是本季首場風暴。氣旋對向風群島構成輕度破壞,然後又以颶風強度襲擊英屬宏都拉斯(今貝里斯),再在中美洲產生大風並引發洪災。安娜一共導致一人死亡,經濟損失約為30萬美元[注 1]。接下來一個半月,大西洋的熱帶天氣活動陷入沉寂,直至颶風貝特西於9月2日成型。貝特西的最高強度達到薩菲爾-辛普森颶風等級的四級颶風標準,但自始至終位於海上,所以沒有對陸地造成影響。
颶風卡拉是本季影響最大的風暴之一,達到五級颶風強度後僅有小幅減弱就直接襲擊德克薩斯州,造成43人喪生,損失總額約為3億2574萬美元。颶風黛比最高達到三級颶風標準,主要在東太平洋活動。氣旋存在早期令維德角天氣惡劣,致使一架飛機墜毀,共60人死亡。接下來,黛比又以一級颶風強度(有可能已轉變成溫帶氣旋)吹襲愛爾蘭島。颶風埃絲特是本季形成的下一場風暴,一度威脅以大型颶風強度襲擊新英格蘭,但實際上卻快速弱化,登陸麻薩諸塞州時已降級成熱帶風暴。氣旋產生的總體影響很小,經濟損失約為600萬美元,但因造成美國海軍飛機失事而引起七人遇難。此後,無名熱帶風暴和颶風弗朗西絲都只對陸地構成輕微影響。10月中旬,熱帶風暴格爾達又在牙買加和古巴東部引發洪災,致使12人喪生。
颶風哈蒂是本季強度最高的風暴,在颶風季後期形成並在達到五級標準後襲擊貝里斯。哈蒂經確認共導致319人喪生,損失數額約6030萬美元。由於貝里斯市所受破壞太過嚴重,首府不得不遷至內陸的貝爾墨邦。風暴殘留之後還可能在東太平洋促成熱帶風暴西蒙娜。11月初,有熱帶低氣壓在波多黎各降下小雨,之後又增強成颶風珍妮。熱帶風暴英加是本季最後一場風暴,但沒有對陸地產生影響,於11月8日消散。9月11日,大西洋盆地上空有貝特西、卡拉和黛比三場颶風同時存在,是1893年後首次出現這種情況,下一次則是超過三分之一個世紀之後的1998年。總體而計,1961年大西洋颶風季的所有熱帶氣旋共導致348人遇難,損失總額約3億9100萬美元。
1961年大西洋颶風季於6月15日正式開始[1],活躍程度超過平均水平,共形成11場熱帶風暴,超出1950至2000年間平均每季9.6場命名風暴的平均值[5]。共有八場風暴達到颶風強度[6],同樣高於1950至2000年間5.9場颶風的平均值[5]。同時,還有七場颶風達到大型颶風標準[6],創下新紀錄,直至2005年才被追平[4]。此外,本季還有兩場大型颶風達到五級颶風強度,全季共有四場颶風和兩場熱帶風暴登陸[6],一共奪走348條人命,經濟損失總額達3億9160萬美元[7][8][9][10][11][12][13][14][15]。颶風黛比雖然遠離海岸,但存在早期及轉變成溫帶氣旋後依然引起人員傷亡和破壞[16][11][17]。
雖然颶風季早在6月15日就已正式開始[1],但颶風安娜作為首場風暴直至7月20日才發展成型。7月24日安娜消散後,大西洋盆地的熱帶天氣活動再度陷入沉寂,整個8月都沒有熱帶氣旋形成,直到9月2日才發展出颶風貝特西。接下來颶風季轉向喧囂,四天內就有兩場大型颶風形成,分別是颶風卡拉和黛比。9月11日,大西洋盆地上空有貝特西、卡拉和黛比三場颶風同時存在[6],是1893年後首次出現這種情況,下一次則是超過三分之一個世紀之後的1998年[18]。埃絲特雖在9月10日就已成形,但直到同月12日才達到颶風強度。12日晚,又有熱帶風暴在巴哈馬上空形成,氣旋總體沿美國東岸移動,但持續時間很短,氣象機構也沒有為其命名。[6][19]
9月26日,黛比轉變成溫帶氣旋,颶風弗朗西斯則在四天後形成。進入10月後,大西洋盆地上空的熱帶天氣活動顯著減少,這個月只形成兩場風暴,分別是熱帶風暴格爾達和颶風海蒂。海蒂是本季最強烈的熱帶氣旋,最大風力時速達260公里,最低氣壓僅920毫巴(百帕,27英寸汞柱)。經過小幅弱化,颶風於10月31日襲擊英屬宏都拉斯,最終於11月1日逐漸消散。當晚,颶風珍妮在安地卡島附近發展形成,其強度一直不高,最終於11月8日轉變成溫帶氣旋。熱帶風暴英加是本季最後一場風暴,於11月5日在墨西哥灣形成,再於三天後消散,[6]此時離颶風季正式結束還有一星期時間[2]。
本季的活躍程度也通過累積氣旋能量指數反映出來,達到205,是有紀錄以來最高的大西洋颶風季之一[4]。大致來說,氣旋能量指數通過颶風強度和持續時間計算,強度越高,持續時間越長的風暴,其指數也相應越高。只有在熱帶氣旋風速達到或超過每小時63公里(34節)或熱帶風暴強度時才會計算該指數,並納入全面的氣象公告。此外,正式統計中不會計算亞熱帶氣旋的數值。[20]
7月20日,一股朝東面移動的東風波在向風群島附近發展成熱帶風暴安娜[21][6]。風暴向西穿越加勒比海,因外界環境有利而於當晚達到颶風強度。次日清晨,氣旋達到二級颶風標準,並且繼續強化,於當晚成為本季首場大型颶風。7月22日達到最高強度後,安娜在掠過宏都拉斯北岸期間略有減弱。風暴此後繼續弱化,於7月24日以持續風速每小時130公里強度登陸英屬宏都拉斯。颶風在陸地上空急劇減弱,於當晚完全消散。[6]
成為熱帶氣旋並在背風群島上空發展期間,安娜給格瑞那達帶去狂風,不過當地只有少數農作物、樹木和電線桿受損[22]。另有多個島上出現強風,但沒有遭受破壞。行經委內瑞拉以北洋面時,風暴在該國產生強風,最高風速達到每小時115公里。[23]宏都拉斯北部因狂風受到大面積破壞,該國有至少36戶民居被毀,另有228戶受損[24]。格拉西亞斯-阿迪奧斯省受到氣旋重創,數以百計的居民無家可歸[25],另外還有約5000棵椰子樹被強風推倒[24]。整場颶風一共造成一人死亡,經濟損失約為30萬美元,其中大部分發生在中美洲[21][25]。
9月初,氣象機構在熱帶輻合帶內發現東風波[21][26]。9月2日,附近船隻所測數據表明系統內的風速很強,而且氣壓異常低,氣象部門經分析認為這股擾動天氣已達到熱帶風暴強度,因此以「貝特西」(Betsy)為之命名[21]。氣旋穩步朝西北方向移動,並因外界環境有利而逐漸增強。協調世界時9月3日中午12點,風暴已成為一級颶風。[6]不久後,坐落在西經50°沿線海域的低壓槽令貝特西略向北面轉向。低壓槽內之後形成低氣壓區,對貝特西北側的高壓脊形成干擾,引起颶風中心氣壓上升,[21]但其風速卻也在逐漸提高[6]。9月5日,低壓槽內的低氣壓區受到短波槽影響向東北方向前進,貝特西由此得以進一步強化[21]。
9月5日晚,貝特西成為四級颶風,經飛入氣旋的偵察機確認,風暴於次日達到風力時速230公里、中心氣壓945毫巴(百帕,27.91英寸汞柱)的最高強度[6]。但由於自身缺少短波,風暴在行進至百慕達東北偏東方向約710公里洋面時減弱成三級颶風。貝特西接下來進一步弱化成二級颶風,再從9月6日開始基本停止移動,[21]但接下來幾天強度基本保持不變[6]。9月9日,氣旋因另一條規模很小的低壓槽影響開始朝東北移動[21]。隨著行經海域緯度逐漸升高,颶風開始減弱,於9月11日降至一級颶風標準,再於次日轉變成溫帶氣旋。貝特西的溫帶殘留繼續向東北前進並弱化,最終於9月12日清晨在愛爾蘭以西水域逐漸消散。[6]這場風暴自始至終遠離陸地,所以沒有造成任何破壞[26]。
9月3日,西南加勒比海的熱帶輻合帶內有狂風天氣發展成熱帶低氣壓[27]。氣旋在朝西北行進期間緩慢增強,到9月5日時已強化成熱帶風暴並獲名「卡拉」(Carla)[6][28],再於約24小時後升級成颶風[6][29]。不久後,風暴蜿蜒北上逼近尤卡坦海峽。9月7日晚,卡拉進入墨西哥灣並從尤卡坦半島東北近海掠過。次日清晨,氣旋已成為大型颶風。風暴恢復西北走勢並繼續增強,於9月11日達到五級颶風標準。當夜,卡拉略有減弱,但規模依舊龐大,以持續風速每小時233公里強度從德克薩斯州卡爾霍恩縣奧康納港(Port O'Connor)附近登陸。進入陸地上空後,風暴快速弱化,於9月12日降級成熱帶風暴。卡拉總體保持北上趨勢,於9月13日中心位於俄克拉何馬州南部上空時轉變成溫帶氣旋。系統殘留繼續向東北移動,於9月14日進入加拿大上空,最終於9月16日清晨在契德利角(Cape Chidley)附近逐漸消散。[6]
穿越尤卡坦海峽期間,卡拉的外圍雨帶在古巴和尤卡坦半島產生狂風並引發嚴重的局部洪災,但沒有出現由此造成破壞或人員傷亡的報道[21][30]。美國國家颶風中心起初認為颶風對佛羅里達州構成重大威脅[31],但風暴實際在該州產生的風速不強,降雨量不超過80毫米[30]。相比之下,德克薩斯州拉瓦卡港測得的陣風時速高達270公里,氣旋還在該州催生出多場龍捲風並構成重大影響,其中最具破壞性的一場導致八人死亡,55人受傷,約200幢建築物嚴重受損,其中至少60幢毀於一旦[32]。整個德克薩斯州共有1915套民居、568套農業建築和415套其它建築被毀,另有5萬零723戶民宅、5620套農業建築和1萬零487套其它建築受損,該州共有34人喪生,損失總額至少有三億美元。路易斯安那州同樣有多場龍捲風著陸,引起140套民房、11座農場和其它部分建築被毀,另有231套住房、11座農場和其它部分建築受到重創,748套民居、75座農場及其它部分建築受到輕到中度破壞[33]。受卡拉影響,路易斯安那州共有六人死亡,經濟損失總額約2500萬美元[34]。風暴還在另外多個州降下暴雨,其中又以堪薩斯州情況嚴重[35],該州有五人死於山洪爆發,農作物也受到重大破壞[36]。整場颶風一共導致46人遇難,損失總額達3億2574萬美元[34][36][37]。卡拉的殘留還在加拿大安大略和新不倫瑞克產生強風,但造成的影響基本局限於停電、樹枝斷裂及樹木倒塌[38]。
8月下旬,中非上空出現熱帶擾動[39],估計於9月6日發展成熱帶風暴。當晚,黛比以強烈熱帶風暴或是颶風的最低標準強度從維德角南部經過[6],致使一架飛機墜毀,共60人死亡[17]。離開維德角群島後,氣象機構在之後幾天裡都因缺乏數據而難以確定風暴的具體位置和強度,只知氣旋是在朝西北偏西方向移動一段時間後轉向北上,直至9月10日有商業航班接觸風暴後才確定其位置[40]。次日,黛比經過強化達到風力時速190公里的最高強度,已是三級颶風。接下來氣旋逐漸減弱,前進速度也漸漸放緩。[6]到了9月13日,黛比因受到西風帶影響而開始向東北偏東方向加速行進[40]。
9月15日,系統以颶風最低標準強度從亞速爾群島西部上空經過[6],但氣象部門無法確定風暴這時仍屬熱帶氣旋還是已轉變成溫帶氣旋。接下來黛比在逼近不列顛群島的過程中得以強化[6][40],於9月16日在西愛爾蘭海岸掠過。不久後,系統經確認已轉變成溫帶氣旋並繼續向東北進發[6]。愛爾蘭島大部分地區的風速創下新紀錄,近海測得時速183公里的最強陣風[41]。狂風造成大範圍破壞和干擾,颳倒數以萬計的樹木,還有大量供電線纜中斷[42][43]。不計其數的建築物遭受到不同程度損傷,許多較小的建築物被毀[44]。大面積的大麥、玉米和小麥作物毀於一旦[45]。整個愛爾蘭島共有18人喪生,其中愛爾蘭共和國12人,北愛爾蘭六人[16][11]。愛爾蘭共和國遭受的經濟損失約為4000到5000萬美元,北愛爾蘭也有至少400萬美元[16]。大不列顛島部分地區同樣受到時速超過160公里的狂風摧殘[21]。
9月10日,電視紅外觀測衛星在維德角群島西南方向較遠處海域發現擾動天氣區[21]。當晚,維德角群島最南面的西南偏西方向約870公里洋面發展出熱帶低氣壓。氣旋朝西北方向移動,於9月11日增強成熱帶風暴並獲名「埃絲特」(Esther),再於次日達到颶風標準。9月13日清晨,風暴蜿蜒西進並強化成大型颶風。埃斯特朝西北偏西方向移動,在三級颶風強度下保持約四天後,再於9月17日晚增強成四級颶風,於9月18日達到風力時速233公里的最高強度。[6]
9月19日,風暴在北卡羅來納州近海向東北偏北蜿蜒行進。埃絲特開始在逼近新英格蘭期間減弱,於9月21日弱化成三級颶風。9月22日清晨,氣旋轉向東進並迅速弱化成熱帶風暴。接下來系統的行進路徑形成大規模氣旋式環路,再於9月25日迂迴北上。次日清晨,埃絲特吹襲鱈魚角,再於幾小時後進入緬因灣。9月26日晚,風暴在緬因州東南部登陸,然後減弱成熱帶低氣壓,並在魁北克東南部上空轉變成溫帶氣旋。系統殘留之後又持續存在約12小時,於9月17日清晨消散。[6]北卡羅來納州和紐澤西州所受影響很小,主要局限於強風和輕度海灘侵蝕,還有因風暴潮引發的沿海洪災[46]。紐約州的農作物受到狂風重創,還有超過30萬用戶失去供電。大浪引發沿海洪災並令多艘遊艇受損。麻薩諸塞州也有類似災情。此外,部分地區降雨量超過200毫米,導致地下室、地勢低洼的道路和地下通道被淹。[36]總體而言,埃絲特造成的損失程度不高,總額約為600萬美元[21]。但是,風暴造成美國海軍一架飛機在百慕達以北約190公里海域墜毀,導致七人喪生[47]。
9月9日至12日,電視紅外觀測衛星拍下的照片顯示巴哈馬以東有旋渦存在[19]。UTC9月12日中午12點,衛星觀測數據表明系統已發展出地面環流,說明有熱帶低氣壓形成。氣旋朝北行進,在北卡羅來納州近海強化成熱帶風暴。9月14日清晨,氣旋以持續風速每小時64公里強度從北卡羅來納州威明頓附近登陸。風暴蜿蜒向東北方向加速行進,先後經過中大西洋地區、新英格蘭和新不倫瑞克。9月15日抵達聖羅倫斯灣時,氣旋已減弱成熱帶低氣壓並在不久後消散。[6]
風暴總體上造成的影響很小,北卡羅來納州馬丁縣威廉斯頓(Williamston)降下79毫米雨量[48]。羅德島州狂風肆虐,朱迪思角(Point Judith)測得的風速達每小時110公里。約有2萬9000戶家庭失去供電,1200戶的電話服務中斷。數以百計的小型船隻,以及部分渡輪和駁船進水或沉沒。麻薩諸塞州的陣風時速達到颶風標準,導致許多樹木倒塌,輸電線纜中斷,還有電視天線斷裂。該州東南部部分道路因樹木倒塌無法通行。緬因州有類似災情,兩幢民居被倒塌的樹木砸破,還有一人被大風吹飛的木板打傷。[36]
9月30日,一股向西移動的東風波在小安的列斯群島以東組織成熱帶低氣壓[49][6]。六小時後,氣旋增強成熱帶風暴並獲名「弗朗西絲」(Frances)。風暴朝西前進,經背風群島於10月1日進入加勒比海。[6]此後由於缺少上層發散氣流,氣旋連接數日沒有顯著發展[49]。10月2日,弗朗西斯在行進至波多黎各以南洋面後轉向西北[6]。風暴在波多黎各產生暴雨,最高降雨量是馬里考測得的258毫米[48],當地許多道路和橋梁受到相當嚴重的破壞。民防部門和美國紅十字會迅速將居民撤離,所以島上沒有人員喪生[49]。
弗朗西絲繼續朝西北前進,於10月3日清晨以風力時速97公里強度從多米尼加卡普卡納(Cap Cana)附近登陸。島上受到的影響缺乏報道。10月3日晚,風暴從特克斯和凱科斯群島東南方向不遠處進入大西洋,此後移動速度有所提升並恢復增強趨勢,於10月4日達到颶風標準。在此期間,弗朗西絲蜿蜒朝東北方向前進並進一步深化。10月7日,氣旋達到持續風速每小時201公里,最低氣壓948毫巴(百帕,28英寸汞柱)的最高強度。[6]風暴在這段時間經過百慕達,當地降下34毫米雨量[48]。10月7日晚,弗朗西斯迴轉北上。次日清晨,颶風轉向西北並開始減弱,於UTC10月9日早上6點左右降級成熱帶風暴,六小時後又在緬因灣上空轉變成溫帶氣旋。風暴殘留迴轉東北偏北,襲擊新斯科舍後於10月10日清晨逐漸消散。[6]
10月16日,一股向西移動的東風波在牙買加以南水域發展成熱帶低氣壓[21][6]。此後不久,氣旋登陸克拉倫登區並繼續北上,又於10月17日從古巴南聖塔克魯茲附近登陸[6]。熱帶低氣壓在牙買加和古巴東部降下暴雨[21],牙買加因洪災導致多條道路受損,京斯敦許多居民被撤從家中撤離,該國共有五人遇難[50]。古巴東部的洪災奪走七條人命,低氣壓離開古巴後進入大西洋,然後又穿過巴哈馬[21]。
低氣壓加速朝東北偏北移動並開始增強。10月19日晚,氣旋在進行至百慕達和美國東岸之間時達到熱帶風暴強度並獲名「格爾達」(Gerda)。10月20日,風暴蜿蜒朝東北方向移動,在此期間達到風力時速110公里的最高強度。[6]但是,麻薩諸塞州近海的一座德克薩斯天線塔卻測得颶風強度狂風[21]。UTC10月21日凌晨0點,格爾達在新斯科舍巴林頓(Barrington)東南偏東方向約160公里海域轉變成溫帶氣旋[6]。風暴對新英格蘭產生的破壞同「典型的東北風暴大致相同[21]。」氣旋殘留先朝東北方向移動,之後又轉向東進,最終於10月22日晚在紐芬蘭島和亞速爾群島之間逐漸消散[6]。
10月下旬,西加勒比海連續數日有低氣壓區存在[51]。10月27日,聖安德列斯群島的機場及海上一艘船隻發現低氣壓區內有閉合環流中心存在[21],美國國家颶風中心因此從10月27日將系統歸類成熱帶風暴,並以「哈蒂」(Hattie)為其命名。風暴朝北面和東北偏北前進,很快就達到颶風標準,次日又成為大型颶風。接下來風暴在牙買加以西海域轉向西進並增強至五級颶風標準,風力時速達到260公里,再在減弱成四級颶風后從貝里斯市南部登陸。氣旋繼續向西南進發,在中美洲的山區地形上空快速弱化,於11月1日逐漸消散。[6]風暴殘留此後有可能還在東太平洋促成熱帶風暴西蒙娜[21]。
哈蒂首先對加勒比地區西南部產生影響,聖安德列斯島有一人死亡,風速達到颶風強度[21]。氣象機構起初預測風暴會繼續北上襲擊古巴,島上因此疏散人員[52]。但哈蒂實際上向西轉向,古巴因此倖免,大開曼降下290毫米雨量[51]。英屬宏都拉斯受災最為嚴重,首府貝里斯市受到狂風巨浪和強烈的風暴潮重創。據領地總督估算,全城有約70%的建築受損,導致上萬居民流離失所。[53]由於災情太重,首府不得不遷往內陸的貝爾墨邦[54]。整場颶風一共在英屬宏都拉斯造成307人喪生,經濟損失約6000萬美元[21][55]。據政府估算,哈蒂的破壞程度比奪走2000餘條人命的1931年貝里斯颶風要高得多,幸得事先獲得警告才大幅降低死亡人數。此外,颶風還在瓜地馬拉導致11人喪生,宏都拉斯也有一人遇難。[21]
10月30日,東加勒比海有下層低壓槽形成。低壓槽很快分裂,其中偏北側的部分於UTC11月1日中午12點在安地卡島附近催生出熱帶低氣壓[6][56]。氣旋存在早期就在波多黎各降下小雨,最高降雨量達到126毫米[56]。低氣壓向東北方向的上層低壓槽逼近,之後四天裡強度一直很弱。11月3日,氣旋蜿蜒東進,於11月4日短暫轉向東南。接下來24小時裡,低氣壓的移動路線形成圓形環路,先朝東北移動,再又轉向西北偏北,之後又轉至西北偏西,最終於11月6日清晨達到熱帶風暴標準並獲名「珍妮」(Jenny)。[6]
經過進一步強化,風暴於UTC11月6日達到颶風標準。當晚,美國氣象局開始針對氣旋發布公告,稱珍妮擁有許多颶風季後期的亞熱帶氣旋特徵。[57]UTC11月6日下午18點左右,氣旋達到最大持續風速130公里、最低氣壓974毫巴(百帕,28.8英寸汞柱)的最高強度。此後,風暴移動速度一度放緩,強度也有減弱,於11月7日中午時分降級成熱帶風暴,然後蜿蜒朝東北方向前進並繼續弱化。[6]11月8日飛入系統的偵察機所測數據表明,珍妮已在百慕達以東約1440公里洋面轉變成溫帶氣旋[6][57]。風暴的溫帶殘留繼續向東北前進並減弱,最終於11月9日晚逐漸消散[6]。
11月4日清晨,一艘名為「航海家號」(SS Navigator)的船隻在墨西哥灣內接觸到天氣系統,該系統當時產生的西北風時速達到130至148公里[21]。偵察機所測數據表明熱帶風暴英加於UTC11月5日凌晨0點在韋拉克魯斯東北方向約233公里海域發展形成[6][21]。強烈的高氣壓系統和冷鋒從德克薩斯州進入墨西哥灣,迫使風暴南下,之後又轉向東南。氣旋緩慢增強,於11月7日清晨達到風力時速110公里的最高強度。此後,英加幾乎停止前進並開始弱化。[21]由於偵察機無法定位閉合環流[21],氣象部門估計截至UTC11月8日中午12點,風暴已在坎佩切灣內消散[6]。
根據墨西哥的報道,塔巴斯科州和夸察夸爾科斯西岸近海在6月底有熱帶低氣壓形成,韋拉克魯斯州北部受到氣旋的嚴重影響,於6月30日降下暴雨[58]。但是,大西洋颶風最佳路徑資料庫內沒有把這一天氣系統列為熱帶低氣壓[6]。
以下名單列出1961年用來給北大西洋熱帶氣旋命名的名稱[59],其中弗朗西斯、哈蒂、英加和珍妮都是首度使用。卡拉和哈蒂之後退役,永遠不會再用於大西洋風暴命名[60]。
|
|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