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
以下是鴿子(和橄欖葉)成為和平象徵的歷史。
根據《聖經》的《創世記》記載:由於上帝對人類的罪行十分不滿,決定用洪水毀滅地上一切,只選了挪亞和其家人留在世上。祂吩咐挪亞帶同世上一些動物(每種一公一母)躲進方舟,逃避洪水災難。方舟在水上漂浮了150多天後,挪亞便放出鴿子打探洪水的情況。鴿子回來時,嘴裡銜著一片橄欖葉,讓挪亞知道洪水已經消退。從此以後,人們便以鴿子(和橄欖葉)象徵和平。
走出二戰空前慘烈戰禍的全世界人民渴望持久和平。1949年2月,世界文化工作者保衛和平大會國際聯絡委員會、國際民主婦女聯合會及一些文化界和政治界的知名人士呼籲召開世界保衛和平大會(又稱「世界擁護和平大會」,World Congress of Advocates of Peace),邀請世界各國的民主團體和愛好和平的人士參加。1949年3月24日,來自中華全國總工會、中華全國民主婦女聯合會、中國學術工作者協會、中國科學工作者協會等單位的40位代表組成了世界擁護和平大會中國代表團,郭沫若為團長,劉寧一、馬寅初為副團長,錢俊瑞為秘書長[1]。1949年4月20日至25日,72個國家、10個國際團體的2005名代表舉行了世界保衛和平大會。會議原定在巴黎舉行,由於法國政府拒給中國洪深等部分代表發籤證,會議改為在巴黎和布拉格同時舉行。大會通過了《世界保衛和平大會宣言》等10多項文件。會後,全世界保衛和平運動獲得空前發展,81個國家相繼建立了保衛和平的群眾組織。在1949年4月的巴黎世界和平大會上,畢卡索(Pablo Picasso)設計並光刻了一隻鴿子的輪廓。長期生活在巴黎的畢卡索的女兒在世界和平大會開幕當晚出生,畢卡索給她取名為Paloma(西班牙語為鴿子)[2]。當年春天,畢卡索的鴿子被貼在歐洲城市的牆壁上。隨後該符號在世界和平運動的宣傳中得到廣泛使用,特別是用於世界和平理事會大會的海報。從那以後,和平之鴿一直是和平與和平運動的世界性象徵。畢卡索本人多次在其他作品中使用了這個圖案。
1952年兒童節前夕,《人民日報》總編輯鄧拓根據周恩來總理「我們熱愛和平,但也不怕戰爭」的講話精神,找攝影記者闕文在「我們偉大的祖國」這個圖片欄目里表現這個主題。闕文根據畢卡索的和平鴿,又值兒童節,決定用兒童和鴿子來表現,聯繫了北京北海幼兒園,了解到他們那裡養了一批鴿子,兒童們還經常到北海公園放鴿子。闕文在1952年5月31日與青年報、健康報、體育報等一些攝影記者到北海公園攝影創作,選出一張男童和女童各抱著一隻鴿子的照片,第二天兒童節發表在《人民日報》頭版左側的報眼位置。1952年10月,這幅照片就被人民美術出版社編輯安靖和鄒雅製作成大幅招貼畫,下部用兒童體書寫了「我們熱愛和平」6個字,第一版就印製發行了500萬張,朝鮮前線的中國人民志願軍幾乎人手一份:「當這幅畫發行到正在激烈戰鬥著的朝鮮戰場上,它對我們最可愛的人——中國人民志願軍指戰員們起了極大的鼓舞作用,戰士們常常在戰鬥前對著這幅畫宣誓:"要為祖國的孩子而戰!』由於這幅畫的感動和鼓舞,有許多戰士立下了不朽的功勳。」[3]
1953年10月,第三屆中國人民赴朝慰問團出國前製作了以畢卡索為世界和平大會繪製的宣傳畫「和平鴿」為圖案的抗美援朝紀念章。該章為銅質,外形為五個大角五個小角合成的五邊形,中間主圖是圓形紅色烤漆中一隻展翅飛翔的和平鴿,上面鐫刻著「和平萬歲」四個字,外環邊與和平鴿表面均鍍金。紀念章背面有三行銘文,第一行是「抗美援朝紀念」,第二行是「中國人民赴朝慰問團贈」,第三行是「1953.10.25」。第三屆赴朝慰問團,代表中國政府和人民把它頒發給了當時在朝的上百萬志願軍官兵。和平萬歲抗美援朝紀念章有大小二個版本,俗稱「大鴿子、小鴿子」,大鴿子通徑46毫米,小鴿子通徑39毫米。
1975年,畢卡索的和平鴿被列入聯合國國際婦女年的標誌。隨後,它被聯合國的一些機構採用。例如在《關於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的公約》期間,聯合國駐黎巴嫩臨時部隊甚至聯合國婦女署採用了該標誌。
參見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