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可隨身攜帶的個人電腦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筆記型電腦是內建螢幕和字母數字鍵盤的小型可攜式個人電腦(PC),重量通常在1至3公斤(2.2至6.6英磅)左右,螢幕尺寸大多在280至430公釐(11至17英寸)之間。隨著電腦技術的發展,筆記型電腦的體積越來越小,重量越來越輕,而效能卻越發強大。為了要縮小體積,筆記型電腦通常需要有液晶顯示器(液晶螢幕),部分機種還有觸控螢幕。除了鍵盤以外,筆記型電腦還裝有觸控板或觸控點作為定點裝置,也可以用USB或Thunderbolt連接其它外部裝置。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08年10月12日) |
就現在來看,筆記型電腦從用途上一般可分為4種類型:商務型、效能型、多媒體型、特殊用途。商務型筆記型電腦(business notebook)的設計強調可攜式性優秀、電池續航時間長,功能上比較偏重於文書處理功能和資訊安全,擁有較小較薄的顯示器和機身;效能型筆記型電腦(performance notebook或performance laptop)也稱遊戲型膝上電腦(gaming laptop),注重處理器主頻和圖像彩現能力,有大螢幕、高解析度、主記憶體大等特徵,一些型號還擁有獨立顯示卡來保障影格率,但價格、可攜式性、散熱和電池續航等「適用」方面的評分往往都不出色;多媒體型筆記型電腦(multimedia notebook)也稱全能型筆記本(all-round notebook)或通用型筆記本(general-use notebook),講究多方面平衡的綜合效能,有較出色的螢幕解析度和揚聲器音色,電池續航和散熱能力也中規中矩,CP值也較高;而特殊用途筆記型電腦(speciality notebook)是服務於專業人士,可以在酷熱、嚴寒、低氣壓、沙塵、暴雨、戰場甚至水下等惡劣環境下使用的機型,通常這種機型講求構造堅固、效能可靠。
截至2022年5月9日,2022年一季度全球筆記型電腦占有率最高的5位廠商(按市場佔有率降序排列)為聯想、惠普、戴爾、蘋果、宏碁[5]。
隨著個人電腦(PC)在1971年變得可行,可攜式個人電腦的想法亦隨之而來。1968年,Alan Kay在Xerox PARC設想了一種「個人可攜式資訊操縱器」,[6] 並在其1972年的論文中稱其為「Dynabook」。.[7] IBM於1973年對IBM特殊電腦可攜式APL機器(SCAMP)進行了演示,該原型基於IBM PALM處理器。[8] 1975年9月發布的IBM 5100是世界上第一台商用可攜式電腦,其基於SCAMP原型。[9]
愛普生公司於1981年11月18日在拉斯維加斯的COMDEX展覽會上發布了一款採用液晶顯示器及帶有內建蓄電池的筆記型電腦HC-20,該筆記本在北美銷售型號為HX-20,由愛普生公司員工橫澤由紀夫於1980年7月設計出。HX-20是廣泛承認的世界上第一台真正的筆記型電腦,其重量僅有1.6公斤,而且內建可續航50小時的鎳鎘電池。同年4月3日美國Osborne計算機公司也推出了Osborne 1,不過該計算機使用CRT顯示器,沒有內建電池,其體積龐大,重達10.7公斤,不容易攜帶。第一台翻蓋型專業筆記本是1982年美國Grid Systems公司推出的GRiD Compass 1101,重量5公斤,但由於售價太高,只有一些政府單位、軍隊、以及太空總署的太空任務得以使用。東芝也遂在1985年11月推出了9英寸液晶單色顯示屏T1100筆記型電腦,T1100被認為是世界首台廣泛銷售於市場的筆記型電腦。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