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中国女外交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龔澎(1914年10月10日—1970年9月20日),女,原名龔慈生(又名龔慶生)、龔維航,安徽合肥人[1],祖籍江西臨川[2][3],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家,中國共產黨黨員。周恩來的得力助手。[4][5]
龔澎是安徽合肥北鄉(今長豐縣崗集鎮)人。父親龔鎮洲是辛亥革命元老,二次革命失敗後攜家人逃往日本。她是龔鎮洲與徐文的第二個女兒,1914年10月10日生於日本橫濱。因出生時正逢中華民國國慶日而取名「龔慶生」,後改名龔維航[6],童年在廣州度過,1925年遷居上海蒲石村(今長樂路339弄),1928年與姐姐龔普生一同入讀上海聖瑪利亞女中,1933年考入燕京大學歷史系[7][8],此後曾擔任燕京大學學生自治會執行委員、財務部長,其間結識時任燕京大學新聞系客座講師的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9]。1935年,龔維航與姐姐龔普生一同參加一二·九運動[10],姐妹二人同年12月12日在未名湖畔臨湖軒主持召開外國記者招待會[8]。
龔維航1936年經燕京大學中共黨支部書記陳矩孫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因敬仰革命烈士彭湃而將名字改為「龔澎」[8]。1937年自燕京大學歷史系畢業。同年盧溝橋事變爆發,龔澎赴上海,1937年11月至1938年3月任上海聖瑪利亞女校教員,在教授地理課之餘從事上海基督教學生團體聯合會的地下黨活動,其後離滬赴延安[8]。
1938年4月至1938年10月,成為延安馬列學院第一期學員。1938年「七一」前夕舉辦的一次有外國朋友參加的紀念集會上,龔澎被毛澤東親點擔任翻譯,這是她首次為毛澤東擔任翻譯。」1938年10月,龔澎被分配到太行山《新華日報》華北版,在赴任的途中結識了第十八集團軍副總司令彭德懷。1938年10月至1940年10月,擔任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總司令部秘書。1940年,在第十八集團軍總司令部擔任秘書期間,與自德國留學歸來並且也在秘書處任職的劉文華相愛並結婚[4][5][11]。
隨後由於中共中央南方局急需懂英語的外事工作人才,龔澎被調到八路軍重慶辦事處工作[8]。1940年12月至1946年10月,龔澎先後在八路軍重慶辦事處、八路軍上海辦事處外事組工作。在重慶期間,龔澎歷任重慶《新華日報》記者、中共駐重慶代表團秘書。其間,1942年6月,劉文華在從晉中返回八路軍總部的途中病逝。
1943年,龔澎和喬冠華在重慶結婚,毛澤東稱讚他們是「天生麗質雙飛燕,千里姻緣革命牽」。1944年7月29日,在重慶曾家岩50號生下長子喬宗淮(後來擔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副部長)[12]。在重慶時,龔澎在周恩來的領導下,成為中國共產黨第一位新聞發言人。在同各國通訊社的交往之中,龔澎以英語流利、思維縝密、反應機智、外貌美麗,而給各國記者留下很深印象[13]。重慶談判期間,龔澎陪同毛澤東會見了美國友人傑拉爾德·坦納鮑姆等人。此外,龔澎還同重慶各界尤其是知識界交往很多,她是建築學家梁思成認識的第一位中國共產黨黨員[4][5][11]。
1946年10月至1949年8月 ,龔澎擔任香港《中國文摘》(China Digest)主編、社長,彼時署名「鍾威洛」[14]。同時她還任中共香港工委外事組副組長、北平軍事調處執行部中共方面新聞群組組長。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龔澎是傳播《紅星照耀中國》的第一人[8],並創辦了中共首份外文期刊《新華周刊》。韓素音曾在重慶和香港多次遇到龔澎[5][11]。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49年12月26日,龔澎被任命為中央人民政府外交部情報司(1955年7月2日經周恩來批准改稱新聞司)司長,成為外交部第一位女司長[7],一直任至1958年3月。1954年,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代表團一員參加日內瓦會議[15],期間,龔澎與黃華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的新聞發言人舉辦了數場記者招待會。1958年4月至1959年1月 ,龔澎被下放到北京周口店工作。1959年1月至1963年11月,復任外交部新聞司司長。1964年10月[16]:234至1970年,任外交部部長助理,但仍主管新聞司工作[4][5][11],新聞司司長一職則由秦加林接任[16]:229。
龔澎在新聞司創立之初,便倡辦了《臨時通報》、《快報》等內部刊物,《臨時通報》等刊物於1957年後統一更名為《新情況》,該刊名由丈夫喬冠華構思。任內,龔澎組織了外國記者1955年對西藏的考察及採訪,促成拍攝了後來獲得第二屆百花獎最佳長紀錄片獎的《中印邊界問題真相》。龔澎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新聞發言的奠基人」。1964年9月,龔澎組織了後來陳毅副總理與300餘位中外記者的見面會[11]。在外交部任職期間,龔澎僅在出席重要活動時穿著旗袍和高跟鞋[9][17]。此外,龔澎曾設想在北京建立新聞俱樂部,為中外新聞界人士相互了解和交流提供平台,但未能成事[18]。
文化大革命期間,龔澎被批判為「三反分子」,被迫停止工作,儘管在周恩來過問下一度恢復工作,但龔澎的健康狀況急劇惡化,1970年5月突然跌倒,被送往301醫院救治,後診斷為腦動脈血管破裂,周恩來遂指示醫院「要盡最大的力量為龔澎治療」[8]。1970年9月20日,龔澎因腦溢血在北京逝世,享年56歲[19][20][4][5][11]。此後,外交部新聞司直至2019年7月華春瑩接任司長後才再度出現女性司長[21]。
龔澎的父親龔鎮洲,早年追隨孫中山革命,是辛亥革命時期安徽省的革命者;在保定陸軍軍官學校時,和蔣介石是同班同學。1942年,龔鎮洲逝世,周恩來、董必武曾發唁電,蔣介石撰輓聯「解環鉤黨留元氣,樹幟張軍振義聲」,李濟深主持了追悼會並題寫了墓碑碑文。母親徐文,是黃興夫人徐宗漢的堂妹。
龔澎是「龔氏三姐妹」中的次女。
1943年,以美國國務院文官身份來訪重慶的哈佛大學終身教授費正清在日記中稱:「龔澎的性格里既有青春的朝氣,又有對中國共產黨事業的堅定信念,再加上隨軍記者所特有的敏銳觀察力和清新的幽默感。在1943年瀰漫在重慶的沮喪的單調氣味的氣氛中,她那充沛的生命力使人如同呼吸到了一股新鮮空氣。」
1973年,周恩來在中南海西花廳與喬宗淮、喬松都兄妹二人談到龔澎時稱:「你們的媽媽是一個非常出色的人,沒有人能夠代替她。」[9]
周恩來開口必龔澎並讚譽龔澎為外交部女性的一面旗幟。
毛澤東在得知龔澎與喬冠華的結合後讚譽二人:天生麗質雙飛燕,千里姻緣革命牽。
龔澎秀外慧中,機敏靈巧,熱情誠懇,獻身革命,深受與之接觸的西方記者,學者,外交官和軍人的讚譽和尊崇。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